但被大聖一瞪,腳步當即一頓,又有些不敢上前。
他回頭去看三藏法師,但也隻是對視了一眼便錯開了雙目,順勢轉向了一旁伽葉,眼神求援。
伽葉也知道輕重,連忙道:“我去去就來!”
同時心裡說,這哪裡是取經?
分明是搶經!
伽葉一路跑到大雄寶殿,將藏經閣之事告知了佛祖,“佛祖,若再不阻止,那孫悟空怕是要將藏經閣搬空了。”
佛祖對此根本不在意,他巴不得三藏把經文全都搬走,但這會兒還是要做一做姿態,卻是向彌勒佛問了一句:“那人種袋是東來佛祖之寶,不知東來佛祖意下如何?”
彌勒佛笑嗬嗬道:“三藏不辭辛苦,遠過重山而至靈山取經,況且適才更是佛祖應下了那大聖之言...貧僧以為,正該如此。”
“古佛可有高見?”佛祖又問了燃燈古佛一句。
“此大善之舉,我靈山經文可儘數傳於東土,乃佛門之幸事。”燃燈古佛自從皈依佛門之後,才算是就此大徹大悟,修為一日千裡,遠非當年可比。
隻是往後一向低調,當年老子化胡時,優婆羅陀佛第一個尋到也並非是大日如來,而是燃燈古佛...隻可惜他並未依從優婆羅陀佛所請,同多寶如來爭奪靈山之主的位置。
他甚至都不怎麼來靈山,隻是在靈鷲山元覺洞自家道場之中閉關修行。
此番也是接到了佛祖法旨,才來到靈山。
大雄寶殿裡,三位佛祖對此事都沒有什麼意見,旁人自然就更沒話說了。
伽葉告罪一聲,離開了大雄寶殿,再次返回到了藏經閣中,將依舊還在強撐著的阿儺喚出來,向著三藏法師與大聖說道:“小僧此前已經詢問過了,佛祖說此處經文,任憑法師取用。”
佛祖都開口了,大聖他們幾個更不客氣,三兩下便將此處的經文掃蕩一空。
而此刻,大雄寶殿之中,佛祖緩緩開口:“也是巧了,我靈山上下,此刻正有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僧眾...正合經文之術。”
說罷,佛祖輕輕一揮手,便有萬道金光彙聚在靈山大雷音寺上空,而後便聽到佛祖接著說道:“爾各取一道,抽到了什麼,便將其默出來。”
觀音菩薩最先出手,信手引來金光,金光入手,卻化作一冊書頁,除卻封麵上有文字之外,內裡全是空白一片,菩薩指了指封皮上的字,笑道:“《華嚴經》第二十一卷。”
然後便見她雙掌合十,唇角微張,那空白的書頁便在菩薩麵前不斷翻動,並且隨著一道道的寶光鐫刻,原本空白的書頁之上,已然是浮現出了一枚枚經文。
“阿彌陀佛!”
彌勒佛、燃燈古佛與藥師佛也齊齊出手。
普賢菩薩、孔雀大明王菩薩、大勢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也隨後跟上——
降龍羅漢也想要取一份,但見許多真佛與菩薩還沒出手,便隻好先安奈片刻,畢竟他是不慌的...這些經文全都記載腦子裡,也不怕抽到不會的。
躲是躲不了,最終大雄寶殿之中人手一份,有些已經寫完了,還有一些...隻能是大眼瞪小眼,一時麵麵相覷。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這般多的經文,也不是人人都能背全的,即便是諸佛與菩薩們,也各有所長。
但似四大天王之流,也沒什麼苦惱,因為他們不論是哪一部...都默不出來。
至於說這些經文會不會因此而失傳,佛祖對此並沒有任何擔憂,因為整個靈山之中,能將這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經文默出來的,並不在少數。
比如他自己,再比如觀世音菩薩與普賢菩薩...亦或者,是那將這些經文消化完了的唐三藏。
但因為他的突然抽查,且叫靈山眾僧上下的悲喜並不相同。
即便是一些真佛與菩薩,也一個頭兩個大。
比如大日如來,再比如大聖國師王菩薩...這裡兩個一個是專精密宗,另外一個...乾脆就是第一次來靈山,是自修成的正果菩薩,這些經文,他還真不太清楚。
反而是金吒與木吒兄弟兩個,胸有成竹。
其實想想也不奇怪,畢竟他們的師父,一個是文殊菩薩、一個是觀世音菩薩...不論如何,這專業知識是全麵又紮實。
也是難得佛祖慷慨,師徒一眾等阿儺與伽葉抄完他們各自的經文之後,並沒有直接離開靈山返回大唐,還專程來到大雄寶殿之中相謝。
自然也就看到了大雄寶殿中,那些抱著書頁一字未動的諸佛、菩薩與羅漢們強裝鎮定的模樣。
默完的,早就收工了。
沒寫完的,基本都是一字未動,不知如何下筆的。
阿儺、伽葉引了三藏再入大殿,如來佛祖見了便高升蓮座,指令降龍、伏虎二大羅漢敲響雲磬。
示意三千諸佛、三千揭諦、八金剛、四菩薩、五百尊羅漢、八百比丘僧、大眾優婆塞、比丘尼、優婆夷,各天各洞,福地靈山,大小尊者聖僧,該坐的請登寶座,該立的侍立兩旁,先把手頭上的事兒全都放下。
一時間,天樂遙聞,仙音嘹喨,滿空中祥光迭迭,瑞氣重重——
等眾僧相互見禮之後,佛祖開口問道:“阿儺、伽葉,傳了多少經卷與他?可一一報數。”
這是明知故問了,藏經閣現在是被搬得乾乾淨淨...老鼠進去都兩腳打滑。
但阿儺與伽葉還是一一報數,總是一個儀式感。
這邊說罷之後,法海還是認真向佛祖行了一禮,道:“多謝佛祖賜經。”
無字經與有字經,全都取得了,這一趟西行,物超所值!
若是自己沒記錯,原本三藏法師取回大唐的經文,隻有五千餘卷,其中還有不少因為濕了水,而導致經文不全的。
“此經功德,不可稱量,雖為我門之龜鑒,實乃三教之源流。”佛祖向著三藏說道:“我知你傳道之心,但須知經文之寶重,示與一切眾生,不可輕慢...”
“弟子謹記。”
菩薩此時起身說道:“貧僧當年領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之人,今已成功,共計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還少八日,不合藏數...”
說著菩薩看向了三藏,“三藏,你可在八日之內回東轉西,庶完藏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