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法海並不是個正經人;等她玩夠了就回來(1 / 2)

久不出山門的無當聖母,忽然在三界之中現身,這事情多多少少是引動了一些風波的。

尤其是當年被西方二聖渡化到西洲的三千紅塵客,他們雖然並非人人都能證得菩薩與佛位,但一個羅漢總是少不了的。

可這一段兒時間,一個個全都躲在各自的道場之中,完全不敢露麵。

其實無當聖母當日自隴西離開之後,便直接回到了金鼇島,至於這三千紅塵客,也完全是杞人憂天。他們畢竟是被西方二聖以神通攝取去,那個時候也完全由不得他們。

再加上如今執掌靈山的是當年大師兄多寶道人,無當聖母也不願意在這個時候跑去靈山惹事...要去,她早就去了。

也不會放著長耳定光仙被癡仙馬遂抓住。

對於無當聖母來說,真正能上心的,也就是這個長耳定光仙了。

如今此獠被癡仙馬遂擒拿,至今依舊被掛在碧遊宮宮門之上,每日都要承受萬箭穿心之痛...

而無當聖母即便是見其慘狀,也不會生出半分憐憫之心。

更有甚者,那羊力大仙得了師父的囑咐,隻要閒來無事,在修行之餘,便會借用萬箭穿心之後的空擋,在長耳定光仙身上試驗“金箍”的效果。

馬遂是以“金箍”成道的,他的一身道行,其實也都在這些金箍上,每種金箍也都有其各自不同的效果,並非千篇一律。

比如,有些金箍屬火,念動咒語便能燃起熊熊烈焰,焚燒其身...而這些火焰的種類大不相同,比如有空中火、石中火、木中火、三昧火、九龍火等等,但馬遂最想得到的,還是三藏法師的大日佛焰。

他此前是去見過大日如來的,而從大日如來處,卻隻是借來了一些“太陽真火”...因為他認為大日如來的“大日佛焰”,不如三藏法師施展起來威力強大。

這事兒吧,大日如來也沒地方說理去,因為這是事實...他也沒想到,原本被他因為雞肋的大日佛焰,落在三藏的手裡,竟然有這般強橫的威力,能搞得神佛退避。

但不可否認,此等神通...換成是旁人來施展,恐怕還不等將對手煉化,自己就先撐不住了。

三界之中的神佛之所以對三藏法師的“大日佛焰”十分忌憚,正也是說明了三藏法師心誌之堅,是他們也不能及的。

長耳定光仙現在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就這樣半死不活的有一日挨一日,隻能是在此生受折磨。

甚至他想要昏過去都不行,無當聖母一道劍氣,就能讓他的神智扶蘇...自儘就更彆想了,且不說他的神魂早就被馬遂的禁錮,即便是沒有...他的神魂入了地府,地府的閻王也得麻溜的把人給送回來。

開玩笑,幾位聖人都不在三界的情況下的,誰會想不開去得罪一位修為最高的劍仙?

若當真讓無當聖母來地府之中討要魂魄,恐怕地藏王菩薩都得找個借口先避一避,這個是真不願意招惹...一個弄不好,恐怕真就能讓地獄一空,到時候他不想成佛也得成佛了。

......

法海也沒有在隴西多留,隻是等無當聖母離開之後,見了見那位李氏宗族的族長,說了一些場麵話,他便也順勢告辭了。

不過在離開之前,他留下了一部《維摩詰經》,贈於李白。

維摩詰,乃是自修大乘佛法而得道,是佛門著名的在家菩薩,且在過去早已成佛,佛號為金粟如來。他也是靈山之中,極善辯佛之人,即便是以智慧著稱的文殊菩薩,在對方的前麵,也占不到什麼上風。

自己那個世界的李白,據說對這位菩薩十分尊崇,其自號為“青蓮居士”,也是引自《維摩詰經》之“青蓮”佛典,為全機緣,法海便直接將這一部《維摩詰經》留下,以期李白早日修行到“獨朗謝垢氛”的境界。

至於李白會不會因為自己留下的一部佛經,便就此遁入空門...法海認為當不至於如此,畢竟相比於佛緣,他的“詩”“酒”“劍”三道,還要排在更前麵一些。

就憑他這一身的酒性,也絕無剃度的可能。

如果非要如此的話,法海寧願選擇在王維的身上試試。

畢竟相對於詩仙李白來說,這位摩詰居士可是被稱為“詩佛”的。

在自己原本的世界之中,這兩位是同時代的人物,而眼下...李白已經先出世了,至於王維的命運是否也會有所改變,法海眼下還不得而知。

但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於一生沒有參加科舉的李白,王維是高中狀元,最後官至尚書右丞。

而此時此刻,法海腦中莫名出現了一個想法,如果自己把他們兩個作下的詩詞,先一步公布出來...那麼對他們今後在詩詞上的成就,會造成惡劣的影響嗎?

真正意義上來說,法海並不是個正經人...有誰家的正經人能做出“妖精,我要你助我修行”的事情來?

更遑論說自己修行失敗之後,還要殺人滅口...以至於走火入魔。

但隨後,法海還是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三藏法師做不出這樣的事情來。

況且人家能做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是因為人家的才華就在這裡,即便是行此不義之舉,恐怕也不會對他們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回到了大慈恩寺之後,法海漸漸沉心入定,他要好好回憶一下,自己所知的大唐,在這個時期原本應該是什麼樣子,然後兩相對照,做到心中有數。

隨著李世民的閉關,其實三界的整個大環境,也陷入暫時的和平穩定之中。

雖然局部地區依舊會有一些紛爭,但國與國之間的衝突,是明顯減少了的。

就連灌江口的楊戩,都發覺這一段時間裡,便是天上的神仙們,也都莫名安分了許多。

楊天佑與瑤姬,以及大哥楊蛟既然已經回來了,那自然是要住到楊府之中的...寸心當年能仗著是自己楊府的女主人,陰陽怪氣之下,把玉鼎真人、三妹以及梅山兄弟全都“逼出去”,如今麵對這楊府真正的主人,她也是一副賢惠孝順的模樣。

早早就將主臥騰了出來,請了楊天佑與瑤姬住了進去,且不論從麵上,還是心裡,都沒有絲毫的不滿。

瑤姬見狀心說:誰說我家兒媳慣會胡攪蠻纏?

這不是挺明事理的?

寸心在二老身邊兒小心伺候著,一舉一動都非常小心,生怕自己做錯說錯,讓這兩位生出不滿。

看她如此拘謹的模樣,瑤姬也是無可奈何。

這般狀況其實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一開始她覺著是婆媳初見,寸心多多少少有些不太適應,等往後相處的時日長了,雙方熟絡之後,自然就會有所改觀。

但事實上,並沒有什麼變化。

寸心恐怕天生就是這樣的性子,越是在意對方,舉止便越不自然...想要改過來,恐怕不花費些時日,是沒有什麼效果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