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明明是親兒子,可就像是撿來的;隻等情緣了結,便得道成仙(1 / 2)

楊矩。

這是楊天佑給楊家長孫取的名字。

在取名字這方麵,中原人一向有著彆有的內涵,而那些書香世家弟子,他們的名字往往更具有獨屬於文人的浪漫氣息。

楊天佑並非是一個純正的文人,楊府雖然看似家大業大,在三界之中也有非常顯赫的地位...但依靠的也並非是文化底蘊。

不過楊天佑終究是當世大儒,在為長孫取名字這方麵,自然也是有一番講究的。

通常來說的取名方式,無非就是“以貌為名”、“以名言誌”、“以德為名”、“名啟安順”、“借名福壽”、“以典為名”亦或是以名字表達仰慕之情與紀念之意等等...

民間最常用的取名之法,其實是冠以五行...五行卻什麼就在名字裡加什麼。

正所謂“名以正體,字以表德,號以寓懷”,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不論長輩以何種考量為後輩取名,無疑都代表了長輩對後代的期許。

就比如說楊天佑給長孫取的這個“矩”字。

這絕非是“循規蹈矩”的矩,畢竟從這小子抓周那天把桌案掀翻時,大家便都知道這位楊府長孫,日後也絕不是一個能安分下來的人。

楊天佑取下的這個“矩”,來自於《揚子·太玄經》:天道成規,地道成矩,規動周營,矩靜安物。

一來是壓一壓這小子好動的性格;二來也是因為他的父親楊戩眼下正全心於“天條”的製訂與完善之中,也是一番印證。

可眼下,但凡認識這小子的人,恐怕都會認為,正是因為他缺規矩...才得了“矩”這個名。

楊矩在家裡並不討喜,而且到了這個年紀...就連原本一向寵著他的哮天犬,也經常見了他繞道走。

至於他老子二郎神...也絕非那種寵溺兒子的父親,楊矩的童年十分完整。

但這小子也是天生的皮性子,你錘任你錘,我先認錯...下次還敢。

經典記吃不記打。

就如今這樣的場麵,幾乎每日都在上演...

唯一讓楊戩稍稍安心,就是師父與父親對這小子也並不會太過放縱...尤其是自家老爹,雖然他是“治公羊”的,但儒家六藝,禮、樂、射、禦、書、數,這六門課程,他是一樣不缺的全部安排。

除卻來自祖父的望孫成龍之外,師祖玉鼎真人的“關愛”,那更是必不可少...何況這位師祖博覽三界經文,乃是真正學貫古今的玄門高士,給他安排的學習課程,那也當真多種多樣。

不僅是玄門的真經,就連那些諸子百家的經典學說,以及人族血脈之力的修行之道,也全都安排進入了學習列表之中。

當同齡人能夠在父母的懷中無憂無慮的撒嬌時,楊矩的學習強度,甚至竟超過了東洲諸多仙宗裡的親傳弟子。

楊天佑與玉鼎真人其實還是有分寸,也並非是不計效率的填鴨式教導,而是循序漸進的讓他逐漸接受這些知識,一直都控製在他的可接受範圍之內...甚至有些時候,在楊矩不經意間,就已經完成了學習任務。

拔苗助長的事情,他們兩位也做不出來。

隻是對於小玉來說,他們兩個的要求標準,自然就放的寬鬆了一些...也就是小玉天性聰慧,她自己也爭氣,在師弟學習的時候,她也從不肯懈怠,總是在一旁一同學習。

小楊矩在這方麵,也並沒有太感受區彆對待。

唯獨讓他在意的,其實還是父親的態度...明明自己才是親兒子,可在父親麵前,自己就像是撿來的一樣。

父親能把小玉師姐寵上天,可對自己總是一副嫌棄的模樣...而且從記事起,父親似乎就很少給過自己好臉色。至於母親...已經五六年沒有見過了。

“爹...今天你回來早,趁著現在天色還不晚,你帶我去打獵吧。”楊矩挺起了自己的胳膊,對父親顯擺道:“看,我的肌肉已經非常結實了,祖父說我的射術已經小成,可換強弓...”

“你還差的遠呢。”

楊戩嘴上是這樣說,但還是伸手去捏了捏他的胳膊...心說:這小子繼承了西海龍族的血脈,確實天生神力,尋常的人間之凡弓,還真禁不住他的拉扯。

念及此處,楊戩伸手一招...卻是將自己一件並不多用的法寶召喚出來。

這法寶不是彆的,正是楊戩的一把弓形彈弓,當年在封神大戰之中,也是曾用它立過功勞。但畢竟不是常用之物,這往後也就是打獵時用用了,平日裡基本都沒有什麼用武之地。

哎呀——!

楊矩看著父親手中之神兵,雙目放光...恨不得當即就接到手中把玩,但對上父親的目光時,即便是頑皮如他,還是強行按耐住了心中的騷動...否則很容易讓到手的寶貝,眼睜睜溜走。

見這小子還能保持幾分克製,楊戩暗暗點頭,但他神情依舊嚴肅,“試試,能拉開就送你了,若是拉不開...就老老實實在家跟著祖父與師祖修行。”

“爹,你就瞧好吧!”

楊矩從老爹手中接過弓來,搭手就射...

嗯?

不對勁!

楊矩這一發力,才發覺事情遠不是自己想象中那麼簡單,正當他疑惑之間,隻覺著手上一空,神兵已經被父親取走...還聽到父親口中之言:“看來你的力氣還不足以拉開此弓,還得繼續修行啊。”

楊矩聽聞此言,正要開口爭辯,開還不等他說話,就聽父親接著說道:“這把弓就放在演武場上,等你什麼時候能真正將它拉開,它就是你的了。”

說完之後,見父親將手一揚,這神兵化一道銀光落在了演武場的兵器架子上。

之後,楊戩也沒有再去管這個還在原地發呆的熊兒子,而是直接走到了父親與師父的身前,道:“爹,師父...遇上了些難事,得向您二位好好請教一番了。”

楊戩也是開門見山,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何況家裡有兩位?再說是向自己的父親與師父請教,那豈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更不需要有什麼心理負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