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當心玷汙了佛堂;識時務者為俊傑(1 / 2)

“兒啊,且扶娘起來...”

費長房依言照做,將娘親扶起來之後,見娘親似要出門去,便連忙在一旁攙扶著,問道:“娘,您這要是去做什麼?”

“去大慈恩寺為你念經祈福。”

費母佛信徒。

在當年三藏法師還沒有取經歸來的時候,她便已經開始研讀經文了,雖然都是一些小乘佛法,但也算是個在在家修行的居士。

費母於佛,十分虔誠。

甚至為了祈求三藏法師取經路上一路平安,她還在佛誕之日,三步一拜到十王殿,祈求菩薩保佑三藏聖僧能夠取得真經。

當三藏法師取經歸來之後,費母還專門要去還願。

是費長房心疼母親年長,便代替父母行三步一拜之禮,前往十王殿還願...薛仁貴也是在那個時候,遇上費長房的,並且決定收他為徒。

而費長房之孝心,也因此在長安傳揚。

似他這般質樸純孝之人,自然也會得到長安百姓們的喜愛與擁護...又有誰會不待見一個對母親孝順的陽光大男孩呢?

即便是他是個急性子,但在長安百姓看來,正是他最赤誠的一麵。

自三藏法師取經歸來,並且在長安大慈恩寺立下了唯識法教之後,這位費母便時常去大慈恩寺中聽經...法海絕不是那種高高在上,不入凡塵的和尚...

除非是閉關,否則每月的三、六、九日,他都會開壇講經...其餘時日,則是悟淨與寺中其餘的高僧開壇。

費母的年紀雖然是大了些,但久在大慈恩寺中聽經,受佛光洗禮,身子骨也愈發康健硬朗...隻要無什麼事,即便不是三藏聖佛講經之日,她也是要去大慈恩寺的藏經閣中,去翻閱經文的。

大慈恩寺無門檻,但凡是真心向佛之人,皆能在寺中有所得,此言絕非虛假。

費長房的心思雖然不在求仙訪道之上,但對於真正的仙佛,還是會保持最大限度的敬意...尤其是坐鎮長安的三藏聖佛。

見母親要去大慈恩寺為自己此番“出征”祈福...費長房雖然認為並不需要如此小題大做,但畢竟是母親的一番心意,即便是自己不準...等自己拔營之後,難道還能攔得住她?

便也隻好就同意了,並且向母親說道:“母親,孩兒陪你一起去吧,今日孩兒也在大慈恩寺,等明日一早,直接去軍營。”

“不行。”

費母當即就把臉一沉,“你一身的凶煞血光,還是莫去的好...當心玷汙了佛堂。”

費長房:...

娘啊,你兒子身上這點血光算得了什麼...比起三藏聖佛來,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值一提。

況且,師父他老人家手下亡魂無數,不也照常出沒大慈恩寺?

也沒聽說會玷汙了佛堂啊。

正在費長房心中嘀咕的時候,就聽費母說道:“你出征在即,聖佛的佛光會壓製你的煞氣...等你凱旋歸來,再去大慈恩寺聽經,以佛法化解身上的冤魂煞氣,才是正道。”

費長房聞言頓時有些哭笑不得,心說:說您老人家虔誠吧,可很難說您現在不是為了兒子,在“算計”聖佛...

可說要說您老對聖佛不敬,那也是八竿子打不到。

隻能說,這是獨屬於華夏子民的實用主義...畢竟在這一畝三分地上,不養閒神的名聲,那也是遠近聞名的。

如今隨著人族血脈之力的複蘇以及大唐國力的上漲...已經是讓那些在大唐境內的神靈愈發警惕起來了。

據聽聞,已經有幾個縣的龍王廟被砸了。

經過袁天罡手下不良人的彙報,才知道那些個龍王廟供奉的龍王...壓根也不是什麼正經神靈,甚至很多都是一些江河精怪在冒充龍王接受祭祀。

畢竟也不是所有的河流湖泊之中,都有龍王坐鎮。

但因為最近風頭實在是太緊,這些精怪早就跑路了...

有些,則是天庭冊封的河伯水神,亦或是人間王朝敕封的香火神靈...在這樣的地方拜龍王廟,自然也是不靈的。

何況,就算是真有龍王坐鎮,他們也不敢擅自行雨...畢竟涇河龍王的前車之鑒,還在眼前。

但楊戩是給出了他們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當所轄之地確實乾旱缺水,且沒有天庭亦或是雷府的行雨文書時,可酌情在天上打幾個噴嚏,或是哀嚎兩聲...

這樣一來,凡間有雨了,且龍王們也不算是犯了天條。

起初,有一些龍王並沒有將二郎真君之言當回事兒,即便是轄區出現旱情,他們也依舊是置之不理。

但很快,就被真君神殿以玩忽職守的罪名傳喚...再等它們回到轄區之後,那叫一個風調雨順,根本不敢怠慢。

......

費長房此番出長安,其實也擺明了就是讓他去賺取功勞的,畢竟以現在大唐來說,軍官們想要立功,也就能是著眼於那些山匪的身上了,而對於最精銳的玄甲軍來說...他們的目標,始終是那些藏在山嶺之中的妖邪之輩。

又或者說,這些山野精怪,隻是他們目前所要麵對敵人...至於未來他們對手究竟是誰,貞觀大帝李世民以及大唐戰神薛仁貴,其實都不約而同的向東西二州的仙佛對標,且包括不限於天庭的天兵天將。

人族想要發展,那就一定是要觸碰到東西二洲之仙佛的利益的,至於天庭的神,雖然看似現在站在人族一方,但實際上天庭的玉帝,才是真正的三界主宰...作為人間天子並且一心想要成為人王的李世民,其實並不認為玉帝會一直袖手旁觀。

李世民甚至懷疑,玉帝之所以扶植人族...就是想要下界達成一個三方平衡的態勢。

佛、仙、人,相互製衡之下,那麼天庭高坐九重天之上,似乎就能坐山觀虎鬥,穩坐釣魚台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