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過河拆橋的事情當然不會做;東海那邊兒可能不答應(1 / 2)

三界之中絕大數的妖魔在三藏聖佛麵前,那絕對是有其取死之道的。

其餘的不說能夠獲得三藏聖佛的機緣,哪怕是能被三藏聖佛忽視,已經會感到十分的慶幸了。

似蝙蝠老祖這樣的老妖,若非必要他是真不願意來三藏聖佛身邊兒晃蕩...自己畢竟是個吃過人的妖,在三藏聖佛這裡基本就是罪無可恕的凶妖,運氣好了或許能夠留下一絲轉世重修的機會,可大概率是去那大日佛焰之中走一遭。

連那些諸天神佛都飲恨其中,蝙蝠老祖可不認為自己能夠承受得起。

故而,彆看他之前在青牛麵前信誓旦旦,一副要到長安來刺殺張果老的模樣,真把他放出來...他也沒敢踏入長安地界半步。

他所在的位置,更在長安京畿範圍之外,甚至都看不到長安城的城池。

也正是如此,法海才並沒有探知這蝙蝠老祖的行蹤。畢竟法海的神識範圍,日常也僅僅隻是籠罩在長安城的周圍,並沒有向往擴張太多。

也是自從答應了張果老所請之後,法海這才將自己的神識範圍觸及到了大唐學宮一帶,但並沒有去刻意探索大唐學宮內的情況,隻是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知道張果老的情況,一旦蝙蝠老祖出手,自己能夠在最快的時間之內,做出應對。

答應人家的話是要兌現承諾的,蝙蝠老祖要拿住,張果老的性命也要保住。

信守諾言,其實也是他們大慈恩寺的行事準則之一...其序列是要排在“不打誑語”之上的。

蝙蝠老祖當然是個生性謹慎之輩,他之所以要離開洛陽,其實也是察覺到了一些不同尋常。

因為他隱隱發現,那個說動自己對張果老出手的青牛精,他的目的似乎並不單純...自己也是鬼迷心竅了,偏偏就受了他的引誘,以至於現在進退兩難。

其實對於蝙蝠老祖來說,這件事情究竟是好是壞,就目前來說...還當真是看不明白。

若非是他沒能忍住心中的貪念,離開了蝙蝠洞...恐怕他現在就已經是袁天罡的階下囚了,甚至有可能隕落在袁天罡的手中。

袁天罡的性格比起李淳風,那無疑是要狠辣很多的,否則留在太史局的也不會是李淳風...袁天罡也不會趁著大唐崛起之際,建立不良人,為李世民拉攏到了一批實力強橫的修行者。

並且在最開始的那一批不良人中,不乏一些凶殘的妖魔。

而袁天罡也從沒把這些妖魔當成是自己人...無非就是明碼標價,我這邊兒承諾分潤給你大唐的氣運,你要為大唐辦事。

袁天罡也是個講究人,隻要對方能夠完成任務,那麼好處自然少不了他們的,至於能不能消受得起,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

這事關大唐的名譽,過河拆橋的事情...袁天罡當然不會做,即便是要做,也不會留下把柄。

其實似那些妖魔之輩,也絕不可能安安分分的受袁天罡的約束,否則還當什麼妖怪?

袁天罡也不怕他們鬨事,甚至就等著他們鬨事...畢竟他們不鬨,他也不好出手清理門戶啊。

而等不良人發展起來之後,其製度越來越完善,人員的選拔與擢升也都有了相對成熟機製,其實在這方麵也就不用袁天罡太過操心了。

不良人乾的就是大唐之下那些陰暗麵的事情...其本身的成分,當然就不可能純粹的了。

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李世民與袁天罡也會擔心禦弟對不良人的存在會有意見,但後來才發現...三藏聖佛對於不良人的存在雖然說不上喜歡,但並不反對。

“人間不可能隻有光明。”對此,三藏聖佛是這樣說的,“往往有光明的地方,在它的背麵,總會充斥著旁人難以接觸到的黑暗。正如貧僧一般,看似是個堂皇的和尚...可實際上也是個罪業深重的魔頭。”

“貧僧如此,大唐也是如此。有些事情不是不去看,不是裝不知道,就不存在。”法海向他們兩個說道,“與其自欺欺人,倒不如去正視它們的存在,隻有這樣才不會自己蒙蔽自己。”

“不愧是三藏聖佛,聖佛雖是佛門之人,但對於我玄門陰陽之道...竟也如此感悟。”

三界一直盛傳三藏聖佛學貫三家,但外界對於三藏聖佛的學識,顯然都隻是一知半解,隻有經常能夠同三藏聖佛見麵論道的修士,才知道此言非虛。

袁天罡顯然就是那個經常能夠同三藏聖佛論道的修士之一,他從三藏聖佛學到的東西,那可不在少數。經常就是三藏聖佛對他一點撥,便能讓他在修行之上的困頓,豁然開朗。

也就是後來他創立了不良人之後,忙於俗務,這才來的少了。

但即便如此,在不良人的建設之中,袁天罡也是向三藏聖佛請教了不少相關建議的。

天庭,瑤池。

“啟稟陛下。”有一位神官匆匆來到了玉帝的麵前,向玉帝與王母半跪一拜,開口說道,“有下界三聖母娘娘周折送到。”

“哦?”正在飲茶的玉帝,一聽這話忽然就樂了,向著一旁的王母娘娘說道,“也是有趣,卻不知是什麼事兒,能讓朕的這個外甥女,饒過她的二哥,把折子直接送到朕這裡來。”

王母娘娘樂嗬嗬笑道:“楊嬋這孩子,一向是要更懂些禮數的。”

玉帝聞言一笑,“娘娘話裡有話。”

“臣妾不敢。”

“嗬嗬嗬嗬。”玉帝隻是笑笑,對神官說道,“且承上來。”

也不怪玉帝好奇,他如今已經不過問朝政許久了,以前還藏著掖著,可自當瑤姬複活,楊戩一家團聚之後,玉帝就徹底不裝了,天庭的大小事務基本都交給了楊戩來辦...如果說以前的時候,天庭的大臣們還會為了在玉帝與二郎真君之間站隊而苦惱,那麼從此之後,天庭的神仙們也就沒有了這樣的苦惱。

久而久之,大家有什麼事情,便也就直接向楊戩的真君神殿彙報。

如今的三界,淩霄寶殿更多就是起到一個象征意義,真正的決策權力機構,那是在真君神殿。

當然了,如果誰當真認為玉帝會因此被二郎真君架空...那顯然還有很長一段的修行路要走。

而玉帝與二郎真君一家的“恩怨”,其實也都是神仙們閒暇之餘的談資,但不論是玉帝還是二郎真君,對這件事情都沒有下過封口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