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少不了繼承人王們的一貫傳統;什麼來世?道爺我求長生的(1 / 2)

忽一日。

大唐學宮之中,許敬宗忽然心血來潮,算的長安城外有自己的一份機緣,但因為他當年刻意媚上,修改國史的事情,在大唐學宮之中可謂是“臭名昭著”,即便是能夠在大唐學宮之中任職,也並沒有交往到什麼好友。

即便是張果老剛入大唐學宮的時候,周圍的講經博士們也都向張果老警示過許敬宗的為人,但張果老卻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他畢竟是從開天辟地就活到現在的老古董了,三界之中什麼大大小小的事情沒見過?

就許敬宗這樣的行為,在張果老看來也並非就是什麼天大的過錯...這件事情的根源,又不是在許敬宗的身上,若非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心心念念不放鬆,便是皆許敬宗八百個膽子,他也不敢做這樣的事情。

但張果老還是認識到了“修史”的重要性...他也是見慣了曆史興衰的人物,可能夠在三界留下痕跡的...少之又少。

當年那些叱吒三界的上仙大神們,如今可還有多少人能記得他們的名號?

彆的不說,就是當年與妖族齊名的巫族,在三界之中已經消亡...而“巫”的這個名號,竟然也隻是通過人族一直傳承至今。

而當年人族的那些“巫”,其實他們的體內,也流淌著巫族的血脈,巫族與人族在遠古時期是通婚的。

而人族的“共工氏”“祝融氏”等部落,那些繼承了“共工”與“祝融”等名號的部落族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緬懷當年的巫族大神們...隻是巫族與妖族之間的一場大戰,讓他們兩敗俱傷...尤其是巫族,幾乎遭遇了滅頂之災,再加上他們繁衍困難,以至於他們如今已經絕跡於三界。

而在三皇五帝之前,人族之所以能夠在南洲立足,並且開辟出一片全新的生存空間,也是依憑這些“巫人”的力量。

隻是這些巫人,雖然天生就獲得了巫族的強大力量,但卻也沒有擺脫人族壽元的限製...即便實力強橫的巫人能夠稍微延長一些自己的壽元,但也很少能夠突破百年的。

人族的壽元說是百年...其實在那個時候的三界,尋常的人族能夠活到五十往上的,便已經是難得了。

夭折的嬰兒,外出打獵而損傷的青壯,染病無法得到醫治的腐乳老弱...人族的生存環境,其實非常的惡劣...不過是先輩們披荊斬棘,才有了如今的安定。

張果老可以說是親眼見證了人族崛起的,尤其是當年人王們的英姿,即便是過去了千年萬年,還是曆曆在目。

而似許敬宗這樣的人物,自古以來都不少有,區彆隻是對他們的用法...英明的君王,當然能夠物儘其用,會將此類“私德”有虧,但確實是有真才實乾的臣子,放到最適合他們的位置...至於那些昏庸的君王,其實他們隻要不想著去乾涉朝政,就把朝廷交給大臣們管理,自己好好享受皇帝的待遇...其實也不見得就會出現什麼大問題。

怕就怕自己沒能力,還要把持朝政的...尤其在搭配上一個識人不明,那基本就是禍國之征兆。

即便是國家不敗亡在他的手裡,那也會把國家搞的元氣大傷。

故而有些時候,昏、庸二字,並不能相提並論。

李世民,絕對算得上是張果老見過的天子之中,最頂尖的存在...即便是當年的秦皇與漢武,都要被現在的李世民壓過一頭。

就算是人王時期的絕大多數人王,在李世民麵前也得黯然失色。

要知道自夏啟之後,已經很少有能夠真正號令人間的人王,反而是作為最後一任人王的紂王,還能招攬到不少妖族,煉氣士以及奇人異士的投靠。

大商朝可是有不少將領,那都是身懷秘術的高手...如果西岐一方不是得到了闡教的協助,在麵對到大商的時候,那是絕對沒有勝算的。

恐怕僅憑一個張桂芳的“呼名落馬”的秘法神通,就足夠讓西岐喝一壺的了,如果沒有相應的克製之法,破了西岐也不是沒有可能。

天子治世之後,人族的君王,便也隻能是管著人族自己占領的這一畝三分地,三界各族當然不會去尊崇人族天子的號令。

而如今的大唐,其麾下的投效的三界各族,可不在少數。

尤其是在英招的號召之下,當年一些本就親近人族的妖族,也都紛紛主動向著大唐的靠攏...這可是當年許多人王都沒有享受過的待遇。

或許當年在北俱蘆洲,李世民渡天子死劫隻是牛刀小試,等他真正證道成為人王之後...也少不了繼承人王們的一貫傳統,親自上門拜訪各大勢力。

不得不說,張果老相當期待能夠看到這一天。

“延族兄。”

張果老這邊兒才剛剛授完今日的課業,便見到許敬宗在室外等候,他收拾了一下手中的書卷,走到了許敬宗的身邊,稍一拱手,笑道:“延族兄不在自己的書房內研習經卷,怎麼跑到老道這裡來了?可是適才所講之內容,有什麼疏漏之處?”

延族是許敬宗的字。許敬宗也是名門出身,乃是高陽許氏出身,其父是前隋禮部侍郎許善心。

許善心的父親也是一位史官,隻是編著《梁史》未成而歿,許善心繼承父業,成《梁史》70卷。

許敬宗當年能夠被李世民選中去修史,與他的家傳也不無關係。

若是再往上追溯,能追溯到東晉名士許詢的身上。

不過如今的許敬宗,因為得到了《呂氏春秋》與《淮南子》中的雜家傳承,便將心思更多的傾注到了這方麵。

如今的大唐,早就不同往日...再加上他許敬宗不能覺醒文道一脈的“浩然正氣”,便也隻能是劍走偏鋒,雜家的口號雖然是“兼儒墨,合名法”,但對於道家的修行之法,也十分重視。

當年的淮南王劉安之所以能夠得道飛升,便是因為他對於雜家的研究,更傾向於“道家修行”,尤其是在見到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之後,便知道自己想要當皇帝的美夢,是做不成了...當不成皇帝的淮南王劉安,那就隻好成仙了。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說得便是劉安。

隻是史書上未曾這樣記載...隻說淮南王劉安謀反敗露,不得已自殺身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