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白澤與奎牛加入歸附大唐,這就讓李世民在三界之中的聲望再次劇升。
天庭之中,玉帝的麵上似乎帶著許些惆悵。
一旁的王母娘娘見狀,心中莫名有些想笑,但她表麵上依舊嚴肅,“陛下怎麼愁眉不展,可是遇到了什麼難事?”
明知故問。
玉帝見娘娘故作不知,也是無奈的搖搖頭,但還是向王母娘娘解釋道,“朕現在算是看出來了,這八仙壓根就是給李世民準備...跟朕就沒有什麼關係,我看即便他們歸位以後,也彆上天來,留在人間就挺好。”
娘娘一聽是這事兒,心說:看來三界傳言說你小心眼,不是沒有原因。
但這事兒也不能全怪玉帝,實在是八仙一個個的全都是特立獨行之輩,如今除了一個漢鐘離早在漢時便已經成仙,其餘的幾位對天庭...似乎並不太感興趣。
李承乾、費長房這兩位就不用說了,前者雖然是大唐廢太子,但如今卻是心係天下百姓,日常在人間遊曆...他雖然跟老爹李世民的關係不好,但他從來沒有否認過自己身為大唐人的身份。
費長房更是薛仁貴一手調教出來的得意弟子,心心念念想要成為新一代的大唐戰神,為大唐開疆擴土,立下不世功勳...封狼居胥,飲馬瀚海是沒有機會了,畢竟這些地方如今都已經是大唐的領土...但神仙妖魔的世界與凡俗逐漸接軌,其實未來的挑戰會更加艱巨。
而赤腳大仙與東華帝君轉世下凡的藍采和與呂洞賓,一個扮作叫花子遊戲紅塵,一個立誌要成為學貫儒釋道三教精華...一時半會兒想要讓他們上天歸位,恐怕也沒那麼容易。
即便是那何仙姑,在跟著金光仙修行之餘,也不能將麒麟城的發展完全放下...她的目標是成為第二個金聖宮娘娘,並且還得到了他同門師兄大唐魏王李泰的支持,甚至還上書李世民,說願意以自己的封地作為試點,在大唐之中建立一座似麒麟城一樣的人妖真正共存的城池。
隻是這事兒暫時被李世民壓下了,既沒有同意,也沒有駁回...顯然李世民也是在考慮之中,畢竟此時茲事體大,也不能輕易下決斷,得從長計議。
王母娘娘為玉帝添了一盞茶,寬慰道,“陛下何須為此苦惱,所謂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那李世民即便天縱奇才,最終能夠證道人王,也不過幾百年的壽元...縱然是他日後飛升火雲洞,臣妾卻不信那八仙還會效命於李唐後輩。”
“最多不過是一兩年的事兒。”王母娘娘說著還笑了起來,“不過...真等八仙上天之後,恐怕陛下你也該去輪回曆劫去了。”
玉帝一聽這話,更是有些繃不住了,直接說道,“朕原本還打算,在朕去往輪回之後,將天庭的事務交給紫微大帝打理...那李世民又是紫微大帝的化身轉世...這一來二去的,竟然全都便宜了他。”
其實紫微大帝在三界之中的權柄,本身就非常的大...隻是紫微大帝本人一向低調,否則他若是鐵了心的搞事情,足夠讓玉帝焦頭爛額了。
彆的不說,就說那群星天鬥,便具是在紫微大帝的統禦之下,如今再加上人間的李世民與冥界的酆都大帝...
虛假的三界至尊:玉皇大帝;
真實的三界至尊:紫微大帝!
玉帝倒也不是真為了此事鬨心,畢竟如今的玉帝心心念念就是甩掉身上的爛攤子,能夠順利退休。如果紫微大帝當真能夠接上自己的班兒,成為新的三界至尊,玉帝也是樂得成見。
這樣...他也就能離開三界,去混沌之中了。
越是修行的境界越高,便越是知道三界的一畝三分地,在諾大的宇宙之中,其實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玉帝身為如今三界之中的最頂尖的人物,當然很清楚如果一直困守於三界之中,便會跟那六位聖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甚至很有可能追不上六聖不說,還會被玄都這個小輩迎頭趕上。
就玉帝所知,玄都的修為,早不在自己之下...甚至已經超過了鯤鵬、冥河等一眾老牌強者。
但玄都能有如今的修為,除卻他本身天賦絕頂之外,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玄都城中與域外天魔作戰...玄都大法師輕易是不出手的,可一旦他出手,就代表著是九死一生的生死之戰,而且每次都能得勝而歸,可謂是強度拉滿。
也正是這樣的高強度作戰,才能將玄都大法師的天賦,在最短的時間內全都激發出來。
眾所周知,天賦不等於實力,如果天賦不能兌現,一切等於空談。
其實三界之中從來都不缺少天才,但真正能夠成長起來的天才,才是鳳毛麟角..而這些人,往往比那些早夭了的,多出了一些氣運。
當年白澤還在妖族當妖帥的時候,兩位妖皇就讓白澤推算妖族之中的後輩才俊...但經過白澤一番推算之後,兩位妖王便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因為在白澤的推算之中,那些妖族正聲名鵲起的年輕一代,其實天賦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頂尖。
而白澤口中,那些堪稱是天賦絕頂的妖族,往往都還沒有成長起來,便早已隕落。
更有甚者,甚至有些天才剛出生,就被同一窩的兄弟姐們咬死。
妖族是如此,人族其實也差不多,天才弟子,出門就惹到大人物,然後隕落的故事,其實並不少。隻不過人族還是更喜歡傳頌一些英雄故事,對那些還沒成長起來就隕落了的天才,最多也就是道一聲惋惜。
但李世民這裡...就稍有些不同了。
他的書案上,更多的是失敗者的故事。
比如紂王為什麼失去了天下,大周為什麼分裂,春秋戰國各國之間為何戰亂不斷...六國又是因為什麼被秦國一一滅亡,而秦國又是如何丟了天下。
還有霸王項羽烏江自刎,東漢末年強漢失了國運,三國兩晉以及南北朝之間的各大戰役等等等,李世民對於勝利者如何獲勝,其實不感興趣,因為他就是最終的勝利者。
但是他對失敗者為什麼失敗的原因,非常在意...因為他也曾經失敗過,並且不想重蹈覆轍。
他是真正能做到以史為鏡,明察興衰亡替,並且深深的引以為戒。
李世民為什麼要善待百姓,為什麼還要籠絡道教...這當然是得自東漢末年的教訓。
道士與百姓,原本其實並不太相乾的兩方,結合在一起,竟然能夠爆發出屠龍之力...這不得不讓李世民心生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