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形容貌,在一點點變化。
月關山看著變了模樣的子衿師姑,差點認不出來了。
她長大了,長高了,美麗動人,驚豔世人。
她卻愁道:“我師丘子啊,子衿長大了,變了模樣,你還能認得我嗎?”
兩人又前行,不多久眼前出現了一座寺廟,廟名“大乘寺”,許久前,丘子與釋迦在此相遇,各論其道,自此相識相知,交換各自信物。
丘子信物為一卷親寫書籍,釋迦信物為一串佛珠。
月關山道:“此廟非凡也,有聖靈隱其中。”
“小家夥好眼力。”
一道聲音輕輕傳來,隨即寺門大開。
兩人進入其中,有光指引他們前行,來到一處瀑布,瀑布落下的水潭邊,有一株桃樹,樹下坐著一人,在焚爐煮茶。
“不著袈裟半縷,不念佛經半句,不守六根清淨,不尊靈山諸佛。”
隻見他斟了兩杯茶道:“兩位請坐,如你們所見,我是佛嗎?”
子衿細看他,沉思道:“是佛非佛。”
“何解?”
“佛無固定本相,眾生皆是佛。然天地有其規,生靈有其律,佛亦有枷鎖,上了枷鎖是佛,去了枷鎖是魔。”
他又問:“我去了枷鎖,是魔嗎?”
子衿回道:“枷鎖是為了束縛不能掌控的力量,你既能掌控自己,自然不是魔。”
“那你呢,去了枷鎖了嗎?是魔嗎?”
子衿久久無語,她雖心頭放下,卻仍有不甘殘留,閉目,凝神,陷入參悟。
見她如此,他又道:“小家夥,你如何想?”
月關山飲了口茶,思索反問道:“何為佛?”
他道:“佛,不過人心的寄托,你認為存在便存在,你認為不存在,便不存在。”
月關山回道:“我心中無佛,眼前所見隻有道。”
他笑道:“然也,佛本是道,皆在道中。”
他與月關山舉杯共飲道:“你離開吧。”
“敢問前輩,可是釋迦?”
他不語,拈茶一笑,儘顯神秘。
月關山心中了然,轉身離去,出了寺廟,已在荒野中。
大乘寺內桃樹下,有一名僧人忙走來道:“師尊前來,弟子竟未遠迎,請師尊恕罪。”
“阿迦來了,出去了?”
“是,出外化緣,尋有緣弟子。”
“可有尋得?”
阿迦尊者道:“尋了名弟子,根性聰慧機敏,有宿根,請師尊賜予法號?”
“就名宿何年,下去吧。”
阿迦尊者道:“是。”
他離去,瞥了眼旁邊,心想此女是誰?
來到殿中,有一幼小的弟子,剛剃度入了空門。阿迦尊者上前道:“吾師釋迦、你之師祖為你親起法號,以後你便是宿何年。”
小弟子道:“是,小僧宿何年,多謝師尊,多謝師祖。”
荒野上,月關山慢慢行走,師姑子衿即遇釋迦親自點化,想來應能徹底悟透,他放下心來,往西北走去,走了數日。
這一日,忽有一箭天外來,直射月關山,速度之快,力度之強,令人歎為觀止。
“死來……”
…………
上一章重新改過,有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