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生惡煞衍魔域,天聚陰雷逞煌威。
南海珈珈山,佛門清聖,隨一場血雨降世,魔氣侵染,轉瞬消亡。
時至今日,已成人間絕域,不可近,不可觀,不可測。
稍露一絲魔氣,凡人肉消留骨,當場死亡。便是修行高僧,稍稍停留其中,亦消修為,亦添魔劫,一不留神心魔生,萬劫不複也。
遠望去,見赤黑魔血翻湧、擴散,所過之處,生機不存,萬物寂滅。有諸多冤魂呼嘯,凝而不散,不得超脫,囚禁魔血之中,增其威能。
魔血,魔血,魔血彙聚,漸成龐然血海,血海洶湧,分流而出,呈八方出珈珈山,卻遭萬佛淨魔法陣相阻。
萬佛淨魔,萬佛淨魔,萬佛淨魔法陣流出赤紅佛血,佛血化諸多僧者,綻放佛光異彩,齊誦《滅渡經綸》,抗衡赤黑魔血。
佛血、魔血交接相爭,各有損耗。魔血漸漸不敵,漸被渡化升騰,有冤魂脫離血海,恢複清醒,拜了僧者而去。
佛血亦被侵染,有僧者麵露猙獰,誦一聲阿彌陀佛,虛影消散,徹底寂滅。
曠久消耗,時日僵持,魔血雖減,然佛血亦顯後繼乏力。
南海珈珈山外,三世佛正·隱世願如閉目,立海麵之上,諸多菩薩、羅漢分立四周。
有菩薩上前,道:“吾佛,請賜下佛血。”
又有十數菩薩、羅漢近前一步。
隱世願如睜眼,長歎道:“佛友慈悲,蒼生之幸,卻非吾之幸。”
說罷,他一揮袖,佛血灑下,十數菩薩、羅漢接過。
有羅漢道:“吾佛大慈悲,是吾等之幸,請。”
隱世願如一一看去,再歎道:“佛海爭渡,佛友且先行,請。”
“請。”
餘下僧眾齊道:“阿彌陀佛,恭送佛友。”
十數菩薩、羅漢邁步出,騰空而去,誦經道:“我見釋迦割肉飼鷹,鷹盛佛衰。我見業提魔考諸僧,魔漲佛消。我見天雨布緣廣潤,緣起佛滅……眾聖滅渡,不盜芻狗;眾僧滅渡,不昧因果;眾生滅渡,不枉輪回……”
諸僧誦《滅渡經綸》,霎時佛光浩瀚,照亮天地三千裡。
天際異象傳遍,眾生見者,不由心生哀慟,不由心生敬畏。
一步邁入法陣之中,諸僧肉身頓時消散,唯赤紅佛血璀璨,彙入法陣之中,倍添威能,消融赤黑魔血。
魔血不敵,漸漸消散,至最後核心,凝結成圓珠,任佛血強攻,安然不動。
陣外,隱世願如道:“萬僧佛血,尚差其三,待吾了結因果,自當寂滅存佛,告慰先行佛眾。”
話落,隻見他捏法訣,運佛元,摧動法陣。法陣漸漸縮小,連同魔血圓珠,封入三世殿高座金身佛像之中。
“普降甘霖。”
再揮袖,天空開裂,晴天降甘霖,沐浴蒼生,大地再複生機。
枯竹逢春開新枝,野草露尖遍山間。
隱世願如又屈指,一道靈光劃過,敲響梵鐘,梵鐘傳清響,佛光耀靈台。
南海珈珈山,再複往日清聖,卻難複往日繁盛。諸多宮殿人去空,蕭蕭條條。身側諸僧不過數十,比起往昔近千,幾乎滅絕也。
隱世願如化光落入三世殿中,盤膝佛像下,靜心打坐。其餘僧眾亦化道道佛光,入了各自宮殿之中。
三世殿,殿中三座佛像,一為正佛居中,廣法威嚴;一為救佛居左,慈悲琉璃;一為笑佛居右,大度能容。而魔血圓珠,被封正佛金身之中。
待日落月升,月華灑入三世殿。
明覺禪師緩步走來,拜道:“吾佛。”
隱世願如道:“佛友,請坐。月下前來,可是心有疑惑?”
禪師於蒲團坐下,手中撥弄佛珠,麵色蒼老、憔悴,心有掛礙、迷執,道:“正是。吾參佛法大半生,先修大乘,轉修小乘,兩種佛法糾纏擾心,心偏執,漸趨魔惘,請吾佛解惑。”
隱世願如揮指,月華照向禪師,笑道:“哈,無妨,且靜心,照月華入定。”
佛音在耳,月華照身,禪師寧心靜氣,暫緩心神。
又聽道:“佛法萬千,條條皆可證佛。吾取小乘,獨修己身,然若遇禍劫,亦可舍己救蒼生……”
一言一語入心,禪師漸悟,偶有疑惑,一一道來,一一解。
就在殿中兩人論佛之際,忽見天際一朵白蓮,自明月飄下,乘月華而來。
聽得來人朗聲道:
“世事洞明,乾坤洞玄,洞徹蒼穹啊!”
白蓮化降,脫俗仙逸,清香白蓮揮灑拂塵,笑道:“劣者清香白蓮,求見三世佛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