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火器試製(1)(1 / 2)

蘭陵風華 蒲覓山人 2780 字 3個月前

《蘭陵風華》全本免費閱讀

成都城下,曆經月餘,穿過入蜀的崇山峻嶺,郗文星和祖嘉終於到了益州州治——成都城。至於為什麼要到成都,其實還是有一番講究,成都平原自漢代起便以織錦為業,因此為了提高效率,出了不少能工巧匠,早在漢代,中國的紡織機便已經達到了歐洲13世紀的水準,一次便能同時紡織多根絲線,隻不過一直沒人重視,加上戰火頻仍,通信不便,製造之法難以流傳,沒於民間,當今日提及中國古代的紡織技術,都隻能從考古和古人的畫作中窺得一二,實在是一種說不出的遺憾。

因此,高長恭也將希望寄托給了這群當時生產水平最為先進的“工匠”們,他給郗文星等人下命令,讓他們見機行事,最好不要讓西魏太過注意到他們試製火器的行動。接到這件差事時,二人是極為激動的,特彆是祖嘉,聽著高長恭說火器可能有殺人於一瞬的威力後,祖嘉便暗暗發誓,要將這種東西研究出來,他早已對著高長恭的圖紙反複研習了數遍,又把高長恭交給他的一些使用手冊和注意事項背熟。試製火器過程中的一些危險的事項,比如炸膛,祖嘉也都了然於心。就連平日穩重,不怎麼表達意見的郗文星看完高長恭的構思設想後,眼裡都有溢彩連連,他作為上過戰場的弓弩手,絕對知道火器的價值,如果有大規模裝備火器的軍隊,他敢確信,西魏引以為傲的重騎兵,將不堪一擊。

然而,現實卻給這兩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澆了一盆冷水。

“……若說是哪家紡織機壞了找老夫修修,那老夫自認為不遜於城中任何人,但如二位小弟所說的這種‘火器’,我們做不了,聞所未聞!儘管二位的報酬讓人眼紅,頂得上老夫快一年的收入,但二位還是另請高明吧。”

兩人到了成都後,連忙開始打聽成都的名工巧匠,但等他們實地走訪後,大都是同一套心安理得的說辭:“做不了,因為師父沒教。”

這讓祖嘉很是鬱悶。“這些老頑固!當真是可恨,文星兄,要不我倆單乾,我還就不信,沒有人幫忙我們還做不成了!”祖嘉從幾家工坊碰壁,出來後向著郗文星嘟囔道。路上,大概是因為祖嘉年紀小的緣故,郗文星對祖嘉也頗為關照,後來聽祖嘉講了風陵渡發生的危險,郗文星也十分敬佩,乾脆就把祖嘉當成了自己的親弟弟來看待。

“彆急,衡衝(祖嘉的字,這裡是一種親昵的稱呼),殿下讓我們找人幫忙,自然有他的道理,他也說必要時讓我們可以找諸葛奕的家族幫忙。我們兩人,都不是工匠出身,對於選材用料,加工方式都不熟悉,如果真要我們兩人做,也得等我們學一些基本的製作手法才行……”郗文星耐心地勸導道。他也很無奈,他不是那種善於拿主意的人,否則也不會這麼輕易地被高澄打敗俘虜,也不會跟高澄跟了這麼久也不見提拔。說實話,按高長恭的想法來看,他就是那種有一定執行力但謀事不足的人,辦事可靠,但讓他自己做決定,就很難,這一性格正好和祖嘉互補,祖嘉屬於典型地思維活躍但考慮不周,執行力不足的人,他們兩人恰好互補。

高長恭的用人方麵的思考在這裡就發揮了作用。轉念一想,祖嘉便拋棄了原來不成熟的想法,隻見他低頭思索著,不一會兒,又一個想法跳了出來,他一拍額頭,看向郗文星,眼神堅定,激動地道:“文星兄,你說的對,既然如此,我也換了種想法,為什麼要我們去學他們的技術呢,讓我們來教他們原理不就成了?給我幾天時間,我把殿下交給我的這些火器原理寫成一本冊子,文星兄,勞煩您和諸葛家通一聲氣,以他們的名義招募一批名工巧匠,美其名曰開建工坊,錢都我們出,這樣既能解決保密的問題,也能將殿下的要求落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