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三項比武(1 / 2)

蘭陵風華 蒲覓山人 2718 字 4個月前

[]

第一輪射術的比拚馬上開始,二人因為力氣不足的緣故,都隻拿上了兩石弓,射術分為步射和騎射,在南北朝重武輕文的背景下,就連婦女都會學一些射術,還有貴族間的騎射比賽,外出打獵等等,如果不會射術,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

他們二人比拚的射術與軍中的規則自然不同,二人所比拚的,乃是貴族間的“五射”,五射源自周禮,一直在貴族間教導流傳,和軍中的實用性不同,“五射”更有挑戰性,觀賞度也更高,“五射”對於基本功的要求極高,不是長期訓練的貴族子弟,很難完成。明代李呈分的《射經》曾這樣描述這“五射”之法,即白矢,參(音“三”)連,剡注,襄尺,井儀。白矢代表箭穿靶子而箭頭發白,表明發箭準確而有力。參連表示前放一箭,後三箭連續而去,箭箭相屬,考驗速射的準確性。剡注表示箭的速度非常快,像疾風一樣,重在穿透力。後兩者更難,襄尺,是指射箭時肘部可置杯水,水不能溢出,謂發箭的平穩。井儀指連射四箭,皆中靶心,且成井字分布,對準確度要求細絲入微。

因為“五射”射法較難的緣故,二人對靶子的距離都是五十步(約五十米),慕容三藏很有自信,命人將靶子後移十步,,高長恭也不甘示弱,直接將靶子移到七十步之外,雖說他之前也沒有能完美完成如此遠距離的“五射”,但這幾天他與郗文星探討了一番射術,進步很大,他也想挑戰一下自己的極限。

慕容三藏見高長恭將靶子移到七十步之外,也微微有些震驚,但很快,他就恢複了鎮定,挽弓搭箭,將弓拉滿,一箭射出,嗖得一支箭飛過,正中靶心仍然去勢不減,箭頭沒入靶子有一寸之深,正是一個完美的白矢之法。

高長恭也同樣不甘示弱,雖然由於距離較遠,箭矢衝勁減弱,但箭頭也足足沒入靶心半寸之深(這裡注意,箭頭沒入與力氣無關,同樣二石弓滿弓,初始動能相同,如果在七十步之外要沒入一寸,應當選用比二石弓更硬的弓才行),二人算是打平了。接下來,二人的“五射”完成度都很高,旗鼓相當,但由於高長恭靶子是七十步遠,在“參連”,“井儀”兩次比拚中難度肯定略勝一籌,因此慕容三藏隻能爽快地認輸,既然步射已經分出勝負,騎射就無需再比。

接著,二人休息片刻,又開始了武藝的比拚,武藝的比拚就沒有那麼多規矩了,雙方各選一種短兵器徒步作戰,不能使用暗器,直至一方認輸或者被明顯製服為止,如若握手言和,則加賽一場騎戰。慕容三藏從架上輕車熟路地拿下一把刀,而高長恭則選了一把劍,其實高長恭更擅長騎戰,因為自己侍衛慕容澤是耍長槍的高手,他最近演練的多是騎戰,短兵相接的這種步戰,不僅在戰場上的將領層麵難以遇到,而且他身邊也沒有高人指點,因此他也沒有太過訓練,不免相對有些生疏。

麵對早有準備的慕容三藏,高長恭隻能見招拆招。二人你來我往,試探了幾個回合後,高長恭見慕容三藏刀法嫻熟,強取無望,但短期防禦起來還是不成問題,想了想就開始打心理戰,多次故意險而又險地躲避,慕容三藏見高長恭似乎不支,爭勝之心大增,也就疏於防備,被高長恭抓住破綻,一劍掃來,本想擊飛慕容三藏的刀,但高長恭的這次偷襲沒有得手,慕容三藏的刀隻是一顫,沒有被擊飛出去,他也立即退後調整姿勢,開始謹慎對敵,兩人都開始消極對敵,覺得對方不好對付,象征性地試探一二,準備節約體力到後麵的騎戰,最終握手言和。高長恭就是想要這種結果,慕容三藏的刀法勝過自己,如若他一直穩紮穩打,自己再不出三十回合就會敗下陣來。如此一來,就能拖到他擅長的騎戰了。

“三藏兄的刀法果真出神入化,如若再有三十回合,長恭定支持不住,敗走下來。”高長恭稱讚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