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 22 章(2 / 2)

金碗良緣 裴千羽 6300 字 2024-03-07

等到了八月十五那天,全城人的心都被拱到了最高處,老百姓們更是起個大早爭著往渡口岸邊擠,看熱鬨。

……

新秋的早晨尚有些冷,堤岸上早已人山人海,岸邊商人們搭起一座又一座茶棚,賣花女攜著花籃遊走叫賣。

敕藍河渡口搭著蘆棚,棚上搭錦帳,浣州凡六品以上官員都穿戴著簇新的官服官帽侯在此處。有拿千裡望的,把龍舟的消息一遞一遞傳給上官,官員們振衣肅容,等待謁見。

前頭忽然人頭攢動,叫嚷聲一片,岸上老老少少紛紛手搭涼棚,定睛一瞧,隻見寬闊的敕藍河水麵上,遙遙一行寶船從遠方駛來。

“是龍舟!”

“禦駕到了!”

龍舟淌水而下,越瞧越真亮,眾人一隻一隻數著,首昂艉高的寶船一共二十座,為首的旗艦船長三十餘丈,闊九餘丈,揚起的金色帆布上畫著裴氏皇族的徽章——狻猊睥睨圖。

寶船吃水深,行不到碼頭,便收帆落桅。

岸上浣州觀察使李仁卿攜浣州州牧薛乓澤以及屬官親自迎到碼頭。

數十條畫舫小舟向龍舟馳去,水手拋錨係攬,上千藩軍就位,整齊劃一的往渡口兩岸列隊,龍舟上隨行緹騎與大纛鹵簿拱衛著人間帝王,威勢赫赫。

*

皇帝的小舟停泊靠岸,藩軍吹響號角,號令文武百官以及沿街百姓肅穆站好,一時間山呼萬歲之聲不絕於耳。

隻可惜堤岸上到底離著蘆棚太遠,老百姓連舟上是人是鬼都瞧不清楚,皇帝陛下的龍袍一角都沒瞧見。

上萬人的法駕,就靠這畫舫小舟輸送,且得消磨會功夫,大夥兒漸漸地站不大實在了,紛紛攢動著瞧熱鬨,有年資的老人家便教大夥兒把那儀仗纛旗認了個大概。

等到待禦駕一行人進了蘆棚,城防軍爺們便呼喝著讓百姓解散,那蘆棚直通朝華街,隻可惜朝華街上處處以遮以錦帳圍屏,沿途百姓們瞪著眼瞧也瞧不到什麼,隔著錦帳叩首山呼,也算是拜過真龍。

*

八月十五,後晌,等待進宮謁見參加流水席的浣州豪紳富賈在行宮西門大排長龍。

值守的藩軍勘驗過各家宴帖,道:“赴宴的家眷都下車,徒步進園,男賓向左,女眷向右,順次通過,身上不得藏掖匕首、暗器;食水一並用銀針試毒,但凡有被查驗出個好歹的,直接送去南門著緹騎拘押,等著緹騎都尉來審罷!”

路家一行人乘坐兩輛車,聽了這話便扶老攜幼的下車。

路金麒覷了個空,把金喆叫道跟前,往她手上塞了一錠銀子:“等會兒保不齊有嬤嬤查驗你們,若她們上手狠,彆委屈,機靈點。”

路金喆了然的點點頭。

驗過宴帖,便有皂吏來引路,男賓女眷左右分開,金喆姐妹倆跟著老太太,太太身後,走向右側廂房。

一掀簾子,這屋子裡早就候著諸多女眷,眼熟的好幾家,大家在這等場合上都不敢聲張,紛紛點頭致意。

堂中站著兩位莊嚴肅穆的引導嬤嬤,指著桌子道:“這裡簽押,會寫字嗎?會寫字的自己寫上名號、主人名號、宴帖席號,不會寫字的可以讓我們代寫。”

太太笑道:“會寫字,我和老太太的簽,就讓兩位姑娘代勞罷。”

嬤嬤點點頭表示應允。

金蝶與金喆便上前把各自名號寫了,又把老太太和太太的寫了,引導嬤嬤看過,又打開她們帶來的食盒,用銀針隨即插了幾塊點心,與同伴道:“劃罷,無礙。”

另有一位引導嬤嬤道:“請老太太、太太和姑娘們轉去裡間,帷帳裡有驗身嬤嬤。咱們事先說明白,若身上有戴著剪子、鑿子、長針的,都解下來放在筐子裡,彆等回頭摸到了,可不是好玩的。”

太太看向兩位姑娘,金蝶搖搖頭,金喆想了想,從荷包裡翻出一枚手指頭大小的瑪瑙刀,這原是她拋光金銀器用的,往常都隨身帶著。

這小東西大家都沒見過,她說明原委,都露出驚奇的神色,不由分說沒收,說等出來時憑宴帖來領。

接著便是驗身。這沒什麼好說的,被人當做泥團似的,顛過來倒過去,連衣裳夾層都仔細摸過,確認沒有一點紕漏,才放人。

當然,麒哥兒的銀子也發揮了效用,路金喆瞟見旁邊帷帳裡的人出來時眼圈都紅了,不知道受了什麼磋磨。

……

作者有話要說:這裡是草稿君(*^▽^*)

有一件事不得不說了,已經七萬字了,我的收藏數據還是很少,嗚嗚嗚,老裴不得不在這裡講下,如果大家喜歡這個文風,喜歡這篇文,可以多多分享一下它嗎?絕不會坑的,除了周一休息外,都是定時定點更新的,坑品我現言那篇有人作證!┭┮﹏┭┮求收藏,摩多摩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