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76章(1 / 2)

金碗良緣 裴千羽 6554 字 2024-03-07

巳時到,大軍準時朝著古雅的方向拔營而去。

路金喆同柳兒乘一輛車,綴在路金麒馬車後,行駛在輜重車隊伍行列裡。

……

她一路惦記著頭天夜裡柳兒說的裴宛舊疾內情,因此覷了個空,便提起這茬來。

柳兒也不藏掖,徑直問道:“我聽劉慶說過,當年在浣州的時候,可巧姑娘撞見了殿下心疾複發的場麵?”

提起那一回,路金喆仍舊心有戚戚,很是後怕:“是,好生嚇人,事後他說這是從胎裡帶來的宿疾,平時倒也不見這麼大陣仗,連藥也少用……饒是他這麼說,但看他抽刀放血眉頭也不皺,想來多是習以為常了。”

柳兒亦歎道:“是啊,殿下也就十來歲往後,用了許多內外兼治的法子,把身子骨打熬好了,那藥才斷斷續續不吃了的。從前幼時,太醫署換了多少醫正,試了多少偏方,那是數也數不清。您那回撞見的放血,也是情勢所迫。”

金喆對他這病症本就不明就裡,忙催促柳兒快說,柳兒思忖一會兒,索性直言道:“殿下|體內原有一種血毒,胎裡帶來的,遍尋神醫也未曾治好,後來還是護國寺方丈薦了一位苦行僧來,他治下一副‘嗜香蟲’秘方,竟能壓製血毒。隻是那嗜香蟲刁鑽得很,每每兩個旬日便要發作一回,發作時身上痛極,不過隻需用集香散克製它就萬事無虞了。但是,倘若集香散用得晚,那便需要放血將那蟲引出來。”

“對,就是那勞什子蟲兒,怪不得那會兒劉慶一進小樓就要找什麼香丸香散,隻是我從前不愛熏香……”

柳兒伸出手,撫了撫金喆,道:“那又能怪您什麼呢……不過,除了每兩個旬日都要發作的嗜香蟲外,殿下這血毒還有一宗緊要之處——”

她見金喆提了一口氣,忙接著道:“是心緒,凡有心情激蕩,或鬱鬱悲憤之際,都極有可能引發急症,病發時嗜香蟲威力大漲,有時連集香散雀丹都不頂事,隻能……”

路金喆聽後,不覺咽了下嗓子,隻能什麼?這話不言自明,隻能是放血了。

“所以,從前太醫署就給殿下諫言過,此疾最怕情切意深,憂思甚重,所以最好是七情不動。”

七情不動,七情不動……

路金喆睜大了眼睛,手指不由攥緊。

柳兒見她一副神思惘惘的模樣,不由後知後覺自己話說得太多了些,懊惱地在心裡打嘴,正想說點什麼找補,卻聽路金喆滿麵焦急地追問:“那這血毒隻能用嗜香蟲的法子克製嚒?不瞞你說,當年在浣州的時候,我還領殿下找果兒看過診,她也曾說過,這嗜香蟲的法子雖能克製血毒,但太刁鑽損身——殿下|身上到底患的是什麼病症?如何落下的?往後該怎麼治?嗜香蟲看起來也不是長久的方兒呐!”

“是啊,嗜香蟲到底不是長久的方兒。既然姑娘問這病症的來龍去脈,我不瞞您,隻是這裡頭夾雜著許多宮闈秘辛,有些連我也一知半解。”

於是柳兒便絮絮訴說起來,從敬德元年,皇帝陛下禦極登基,廣納後妃開始。

……

“那是敬德二年,後宮裡出了一件極為可怕的巫蠱之事,有後妃用醃臢手段邀寵,不幸牽連到陛下,使陛下中了一種血毒。這毒治了幾年,也是遍尋神醫,但終究藥石罔救,後來也找了許多江湖遊醫,那些敬獻上來的偏方便由被迫種上血毒的太監宮女來試。”

“當年先皇後初入宮時是一位正六品的司藥女官,見因試藥而患病死去的人太多了,便向陛下自薦製藥,並說服陛下凡醫正們治下藥方,她都有商榷的職權。”

“先皇後委實是位溫柔又有才德的女子,那些原本孤傲不遜的醫正,最後無不對她心悅誠服,連陛下也愛慕她。當時我年紀小,僅僅是跟在父親的身後,遠遠地看過她幾眼,便也覺得所謂‘蕙質蘭心’正是如此了。”

“敬德四年,先皇後受了敕封,晉了妃位,封號為‘莊’。莊妃娘娘雖晉位,但是仍舊不忘研製血毒藥方。果然那幾年陛下病情漸愈,凡氣血不足,便服雀丹。”

“敬德六年,宮裡來了位神醫,敬獻一副能徹底根治陛下血毒的良方,隻是那藥方裡大多都用的是虎狼之藥,陛下自然不敢用,試藥的太監一名病症痊愈,一名卻死了。”

“眾人踟躕不前之際,莊妃娘娘力排眾議,為陛下試藥。她引了血毒種在自己身上,與一眾醫正們一麵詳述病情,一麵商榷用藥——可是那場試藥,最終還是失敗了。那藥方並不能根治血毒,反而極其損身耗元,更可怕的是,莊妃娘娘在中了血毒兩個月後,竟把出喜脈!”

“陛下子息薄弱,當時後宮裡已經有六年沒有宮妃受孕……莊妃娘娘自知中毒已深,本欲打掉腹中胎兒,陛下得知此事後發了好大一通火,並勒令她禁足青鸞宮,再也不能隨意出入太醫署。”

……

路金喆聽著柳兒細數從前那些過往,並沒有怎樣心神激蕩,反而硬生生打了個哆嗦,憑她對當今聖上為人做派揣摩,後頭的事不欲多想,也知道是怎樣,真真叫人令人齒冷!

而莊妃娘娘腹中那胎兒,就是裴宛了罷……

“然後呢?”

“後頭的事,”柳兒眼裡滿是悵然,搖頭歎息道:“我就不太清楚了。我的父親當年是青鸞宮侍衛,自打莊妃娘娘被禁足以後,父親在家中就對宮中諸事閉口不言。當時我年紀也小,隻聽家下人提過一兩句,說莊妃娘娘那時候就瘋了……可想而知,那血毒犯時,身上極痛,娘娘為顧忌孩兒,自不肯用藥。當時她的模樣形狀,宮中隻有流言,並未有人親見,當年伺候她的宮人,在殿下出生後都被陛下儘數下獄治死,青鸞宮簡直與冷宮無異……”

“敬德七年,莊妃娘娘產下一麟兒,便是當今太子殿下。殿下一落地,不需細看,便知是個不全的孩子,太醫署一驗,果然身染血毒,且毒在心竅,他們都覺得他活不過當晚。剛出生的殿下並未有任何敕封,甚至連宗正寺奏報請玉牒為他序齒陛下都不允,說他不祥。”

“隻有娘娘,她不顧生產之痛,日夜照料殿下。雀丹對於小兒來說,畢竟甚補,便召集親信太醫,研製專門針對此症的溫養氣血之藥,並自己服下,以母乳喂養殿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