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坐下之後,一臉疑惑的看著劉安道:“不知劉先生找尋關某所為何事?”
“哦?
聽長生稱呼我為先生,難道長生知道我?”劉安並沒有直接開口說出自己的目的,而是開口詢問道。
“先生大名隨著隋唐一書早已經傳遍了大漢疆域,想來如今大漢已經少有人不知先生之名諱了。”關羽對著劉安拱了拱,開口說道。
“劉某確是沒有想到,不過是一本話本小說,竟然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劉安有些感慨的說道。
劉安自己都不知道這隋唐小說的影響力竟然會這麼大。
但同時劉安又是想到,既然這麼多人都知道這隋唐演義,自己的情緒值為何沒有發生漲幅呢?
很快,劉安就是有了一個猜測,那就是雖然很多人都是聽過《隋唐英雄傳》這部小說,但真正聽全的並不是很多,這才使得自己的情緒值無法收集。
而這也是劉安剛剛猜測之中摸索的一個規定。
之前的劉安隻是以為這隻要是有人聽或者是讀自己的小說,自己就能獲得情緒值,畢竟自己在說書的時候,每一次都能夠獲得情緒值。
但如今看來並不是這樣。
自己如果是在現場,那麼是聽或者是看,不管是看完沒有看完,都會獲得情緒值,如果自己不在現場,那隻能是將書籍讀完或者是聽完才會有情緒值產生。
至於自己的這個推測對不對,那就要看張角之後會不會給自己提供情緒值就知道了。
隨後劉安又是暗暗在心中將這一條規則給記住了。
經過這段時間的摸索,劉安如今的對於係統的隱形規則也是有了不少的認知。
第一條那就是地位越高的人,其提供的情緒值就會越高;
第二條則是係統書城之中的書籍在兌換出來之後,可以花費一點情緒將其體現在現實之中;
第三條自然是剛剛想到的那個,自己如果不在現場,想要獲得情緒值,就是需要讀完或者是聽完書籍。
就在劉安心中盤算之時,關羽則是說道:“先生大才,隻是小小的一部話本,就是講述了一座王朝之興衰,如何能不讓人向往!”
劉安聽了關羽這話,也是回過神來,哈哈一笑道:“長生謬讚了。
劉某也不過是學習先賢罷了,哪有長生誇獎的那般!”
“劉先生謙虛了。”關羽聽了劉安這話,則是搖了搖頭,雙眼之中的更是透露出了一抹向往之色。
如今的關羽雖然隻是販賣紅棗為生,但其也是有著誌向的,要不然也不會以帶罪之身進了軍隊之中。
因此,關羽對於劉安這種一舉成名,但依舊是很是謙虛的品德那是相當的向往以及崇拜。
接下來,劉安就是與關羽兩人聊了起來。
關羽讀的是春秋,劉安就跟他聊孔子,聊孟子;
關羽談他販賣紅棗,劉安就給他談論那隋唐演義之中的秦瓊販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