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2 / 2)

在朱雄英的西麵有一個類似演講台的“祝案”,朱雄英剛才路過的時候偷瞄了一眼,上麵貌似是有密密麻麻的文字的,應該是怕脫稿出岔子,所以負責的讀祝官都是帶著稿子讀的。

但不管怎麼說,這位傳說中的張三豐真人的親傳弟子,幫他打發了這幾天的無聊時光,不僅教他靜坐冥想的法門,還教了他幾個簡單的站樁姿勢。

大祀前三日,太常卿單獨至天下神祇壇奠告,檄城隍神,於各廟焚香三日。

朱雄英不知道給哪個神磕,也不知道這裡麵有什麼講究,但反正不是經常聽說的三跪九叩,而是整整磕了十二個,腦門子都快磕青了。

丘玄清解釋道:“好教聖孫知曉,這三條道,中間是神道,左側是禦道,右側是王道,道兩旁稍低,為從祀百官走路的地方。”

好吧,在通過銅鏡看到自己頗具威嚴的模樣的時候,朱雄英理解了。

接下來又是讀祝官的一大段吟唱,直到最後,才開始了給上蒼神明磕頭的環節。

——從現在起,他就是被皇帝,被上蒼神明認證的先知了。

而大祀壇的下層,密密麻麻的文武百官,此時以一種令他極為震撼的聲浪齊聲參拜。

緊接著,是繁瑣的唱讚、盥洗、升壇、飲福、受胙一係列流程,在大祀壇下層的朱雄英,才跟著最後到達的朱元璋來到大祀壇上層中心位置。

終於,冗長的儀式來到了尾聲,朱雄英跟著朱元璋站了起來。

——原來站在眾人之上,成為主角,是這種感覺啊。

這個時間其實相當緊張,因為不是一聲令下就可以完成這種規格的“大祀”的,整個流程相當麻煩,提前七天百官就要到朝天宮練習禮儀排練隊形。

大祀前一日,所有參與大祀的禮儀官做最後一次排練,確保儀式當天萬無一失。

同時,百官按照朔望大朝的禮儀詣闕,皇帝不露麵,而是由傳製官宣製:“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十八日,祀於東郊大祀壇,爾文武百官,自今日為始,致齋五日,當敬慎之”,百官四拜後退朝,方才算是奏禮畢。

朱雄英按照禮製,從大祀前五日,就不能在東宮裡待著了,而是需要離開京城前往郊外,沐浴更衣後在東郊大祀殿的齋宮內居住,也就是所謂的“處外室以敬神明”。

大祀前二日太常寺全體官員宿於本司,不許走動、不許請假。

朱雄英這幾天一直待著的齋宮是東郊大祀殿建築群的一部分,整個建築群的地理位置在正陽門外、鐘山之陽,其核心部分是東郊大祀壇,以前叫做圜丘,共有兩層,上層直徑七丈,有九階四出的丹陛連通更廣闊的下層,整體用青磚建造,以琉璃作為裝飾.一開始這裡隻有一個圜丘,後來洪武十年的時候,才在圜丘的基礎上蓋了十二楹的大祀殿,並且完善了包括廚庫、宰牲亭井、齋宮、步廊、外垣等一係列配套建築,讓整個製作貢品和運輸獻祭的流程都能在建築群內部完成,算是舉行儀式的專用場地。

丘玄清是他第一個接觸到的重要文臣,也是這幾天一直待在這邊籌備儀式的總負責人,接觸下來,朱雄英發現這個老道士雖然有點神神叨叨但還是挺有意思的,就是看他的目光有時候很古怪.有點像科研人員看實驗對象一樣。

當然,他沒看到戎裝配祀的秦王,此時眼睛裡都快要冒出火來。

然而在東宮,他還沒來得及把人認全,就被朱標叫了過去。

而步輦到了大祀壇外麵,也不能再往前走,朱雄英從步輦上下來,接下來的路是必須他自己走過去,而且還不能穿鞋。

在這一瞬間,朱雄英心中,湧起了一股難以言喻的感覺,甚至手指都有些微微顫抖。

“大孫,從今往後,你替咱代天行命,不要辜負咱的期待。”

從祀的文武百官,已經先於朱雄英就位了。

“拜見聖孫!”

朱雄英接過了冊封黃綢,轉而呈向文武百官。

“英兒,孤總覺得,父皇好像對孤隱瞞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曆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