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1 / 2)

朱雄英指著草圖對李文忠解釋道:“第一道堤,是正堤,也就是通常用的防洪堤;第二道堤,是遙堤,也就是在正堤後方較遠處再修一道堤壩,一旦正堤崩潰,有遙堤的存在也能擋住洪水,而且衝毀第一道正堤後,水勢一定是減緩的,所以遙堤可以比正堤的高度要低一些,但寬度要更寬;第三道堤,則是在關鍵部位加修的月堤,以備萬一;第四道堤,則是格堤在正堤和遙堤之間豎向修築,形成一個個小的分水池,如果正堤潰決而水流不是特彆大,則水遇格堤即止,淹沒僅限一格,不致漫延大片灘地。”

李文忠掃了一眼,就基本把這張草圖的原理看懂了,因為在他這種名將眼裡,修堤跟修城牆是一個道理。

說白了,這跟羊馬牆加城牆加甕城加坑道的四重組合原理是一樣的,而月堤,也就是半月形的堤防,用來在險要或單薄的堤段於堤內或堤外加築,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一》就有記載“杜偉長為轉運使,人有獻說,自浙江稅場以東,移退數裡為月堤,以避怒水”。

不過這格堤倒是有點意思.但具體能起到多大作用,沒實踐也不好說。

不過不管怎麼樣,這都是一套相當完善的堤壩係統,給了李文忠很大的啟發,這也不禁讓他對朱雄英刮目相看。

李文忠覺得,朱雄英說話辦事和思考問題都很有條理,在眾多皇孫裡麵,他沒見到誰有朱雄英這種能力的.假以時日,經過一些事情的磨煉,以後的成就定然是不可限量的。

按照現在大明打下來的底子,如果朱雄英繼承皇位,那麼成就漢武帝、唐玄宗那樣的功業並沒有什麼難度,如果不窮兵黷武的話,那麼或許在曆史上留下的評價還能更上一層樓。

接著李文忠又詳細詢問了朱雄英關於七月的雨勢、堤壩需要重點建設的位置以及其他相關問題。

朱雄英把他知道的部分都一一耐心解答,並酌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

兩人就這樣在大廳中暢談了很久,直到拉著一起中午吃完飯,李文忠才打算放他走。

喝了會兒茶,李文忠歎了口氣,看著朱雄英,眼中流露出羨慕的神色:“侄兒啊,如果我有你這樣的兒子就好了。”

朱雄英一愣,不解地問道:“叔叔何出此言?”

李文忠苦笑了一下,回答道:“你表哥李景隆最近幾年有些意誌消沉.我們父子之間也鬨了些矛盾,有件事得拜托你。”

“叔叔請講。”

“自從他購置了莫愁湖的彆墅後,便經常去秦淮河和莫愁湖上泛舟散心,也不回曹國公府了。我實在是拿他沒有辦法,希望你能在有空的時候找到他,勸說他一番。”

朱雄英心中有些尷尬.因為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李景隆變成這樣的原因。

嗯,可能是命運遭到了他預言的小小影響。

不過就跟朱標不知道自己的未來一樣,李景隆也不知道,所以人家好好端端的大好青年,一下子就無事可做了,能不意誌消沉嗎?

想到這裡,朱雄英也是有些愧疚。

如果曆史線沒有被他人為改變,那李景隆這時候估計都成曹國公了,會被老朱多次委任到湖廣、陝西、河南等地練兵,還會去負責與西番的茶馬互市貿易,繼而掌管左軍都督府,加太子太傅,不可謂不風光無限,。

然而這一切,在朱雄英的預言下都泡湯了.老朱現在覺得李景隆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廢物,所以什麼活都不給他,就讓他在家待著,隻求他彆捅簍子出來。

所以,解鈴還須係鈴人,朱雄英覺得自己有必要拯救一下這個被自己預言耽誤了的表哥。

畢竟李景隆雖然打仗不行,但除了打仗,李景隆都挺在行的,比如練兵、外交、做生意屬於是個複合型人才,隻是不能把他擺在錯誤的位置上,這就像是一個好的項目經理,你不能讓他去乾董事會秘書的活一樣。

朱雄英聽後,立刻滿口答應了下來:“叔叔放心,我會儘快找到表哥,好好和他聊聊的。”

李文忠感激地看著朱雄英,拍了拍他的肩膀:“侄兒,真是麻煩你了景隆這小子,性格有些倔強,我一直拿他沒有辦法,而且估計再過一陣子我就得去蘇州府了,到時候更沒時間,你倆年歲相差不大,所以希望你能開導開導他,解開他的心結。”

離開曹國公府後,朱雄英心中也不禁感歎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

同時他也在心中默默祝願李文忠能夠順利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畢竟修堤壩這是需要調配幾十萬人的大活呢,實在是不容易。

接下來,朱雄英又去不遠處的鄭國公府拜訪。

三十多歲的鄭國公常茂正在府中的演武場上揮汗如雨,如同鐵塔一般的身形,身披重甲,手持無頭長槍,與幾個鐵冊軍甲士對練。

常茂武藝驚人,而且正值壯年,雖然現在不講究鬥將,但論起戰場廝殺,可以說在明軍中是能排在前列的,或許隻有朱棣、餘通淵等少數將領能跟他過過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