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日誌後麵就是海圖的發展和變遷,原始海圖都是波特蘭型海圖或者是墨卡托投影法海圖,前者跟中國古代利用牽星術製作的海圖區彆不大,都是描繪港口和海岸線的,在局部海域比較精準,後者則是大航海時代以後製作跨大洋航行海圖的辦法。
朱雄英用手機查了查,所謂墨卡托投影法,其實就是把地圖切成了一個個由經緯度組成的正方形小格子,原理是設想一個與地軸方向一致的圓柱切於或割於地球,按等角條件將經緯網投影到圓柱麵上,將圓柱麵展為平麵後,得平麵經緯線網。
朱雄英默默地記下了這一點,這些簡單但好用的航海知識,或許對爺爺的海貿生意有幫助。
“觀測”分展區主要是望遠鏡和氣壓儀這些東西,沒什麼特彆好看的。
“航行”分展區的展品就比較多了,陳列在最外麵的,就是航海的時候幫助計時的日晷儀、沙漏、六分儀、船鐘等儀器。
“在大航海時代以後,人們已經有了全球時區的概念,船員們會在航行中觀察太陽,來確定船隻所在時區時間,並將船鐘調快或慢這是一座在辛醜條約簽訂後曾經來到過中國的美國貿易貨船的船鐘,該船鐘除了計時外還具備了溫度計、氣壓計等功能,底座下方還加入了錨、泳圈等航海元素裝飾。”
講解員小姐姐不經意間提起的一句話,卻讓朱雄英起了興趣:“而令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經過了一百多年以後,許多當年生產這些航海儀器的老牌公司至今仍在經營。據了解,此次展出的展品不少都是前往北美地區所收購的。”
朱雄英記下了這個船鐘後麵標注的生產公司,愛德森航海儀器公司。
而同樣由這家公司生產的,還有磁羅經和天文鐘。
現代航海肯定不需要這些東西了,但在近代以前,這兩種東西還是航海必需品。
所謂磁羅經,指的是利用地球磁場引力作用而製造的一種能夠指示地理方位和船舶航向的儀器,由羅經櫃和盆組成,羅經櫃是由非磁性材料製成的立櫃,其頂上有一個放置用的萬向平衡環,而櫃上麵有盆,置於盆內的刻度盤是一個三百六十度刻度盤,並在8個等向點上刻有方向標記,在刻度盤下裝有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磁針可以帶動整個浮子和刻度盤指示地理方位天文鐘就沒什麼好說的了,用來計時的。
後麵還有一件展品,19世紀英國皇家海軍船用航海儀,是一個由望遠鏡、羅盤、水平儀組成的銅製複合船用航海儀,下麵的小標簽,寫著“寬16厘米,高38厘米,重3.5千克”。
在手機上翻了翻,他發現這種類似的古董還是不少的,而且價格普遍不算貴。
不過,在“航行”分展區最為吸引他注意力的展品,還是這個分展區的壓軸展品。
僅次於後麵壯觀的戰列巡洋艦模型,一套完整的前蒸汽機時代的風帆戰列艦圖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