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鹽引(2 / 2)

按照大唐的規矩,如果你想銷售食鹽的話,那必須得有朝廷頒發的鹽引才行,如果要是沒有的話,那麼就是非法銷售,到時候朝廷不但要抓人,還要沒收所有的食鹽,甚至是你這個人都要關進大獄。

每一個地區發放多少的鹽引,這都是有定數的,除非地方官員奏報,當地的人口數量大增,那麼朝廷才會增加這一地區的鹽引數量。

原本幾大家族經營的好好的,朝廷自己經營一部分,都可以說是獲利頗豐,李象要是插手進來的話,朝廷不可能會把自己的份額交給他,隻能是讓他和幾大家族去爭奪。

對於唐大人所說的話,李世民也是非常讚同的,尤其是當他聽到太原王家這幾個字,一隻拳頭都攥起來了,在與吐穀渾的戰爭當中,太原王家可是幾次出賣機密,幸虧我們獲勝的比較快,如果要是真的打持久戰的話,到底誰輸誰贏還不好說呢,對於這種公然的叛國行為,李世民可以說是忍耐到極限了。

“玄齡?”

李世民看到房玄齡不知道在想什麼,莫非堂堂大唐丞相還走神了嗎?

其實房玄齡並沒有走神兒,他一直都在思考鹽引的發放問題,以前的時候這玩意兒是固定價格,但是經過了執到寶的營業之後,房玄齡忽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兒,我們可不可以把鹽引進行拍賣呢?

“皇上,微臣有個不成熟的想法,自漢朝以來,所有的鹽商都是和朝廷購買鹽引,然後自己開礦取鹽,再然後把鹽賣到市場上,這種方式已經延續了數百年,我們何不做一番改變呢?”

房玄齡的這個話說出來之後,李世民和唐儉互相看了一眼,他們都知道房玄齡有的是腦瓜子,隻是這個事情你怎麼改呢?都已經延續幾百年的事情,更何況鹽稅是朝廷的主要稅收,每年都能夠有將近三百萬貫錢,如果要是動搖了的話,先彆說外出打仗了,朝廷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來。

“丞相大人,鹽稅改革曆代出過很多次,但無一不以失敗告終,微臣也知道鹽商力大,但如果要是少了他們這個群體的話,朝廷直接經營會有各種腐敗之事發生,曆史上的朝代也不是沒有進行過。”

唐大人掌管戶部衙門,自然對於鹽的銷售非常清楚,曆史上有些朝代看到鹽商手裡利潤豐厚,馬上就把鹽的銷售拿到了自己手裡,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是改善了很多朝廷的收入,等過一段時間之後,因為缺乏有效的監管,官員們開始伸手了,大部分的錢都進了他們自己的手,反而是進入國庫的錢越來越少。

當朝皇上這個時候肯定會治理,但治理過一段時間之後還是如此,所以到了漢朝以後,他們就規定了另外一種銷售方式,那就是朝廷發布一部分鹽引,鹽商們拿錢來購買,朝廷的收入得到了保障,至於鹽商們賺的那筆錢,咱們就彆去眼熱了。

李世民聽完了也點了點頭,如果要是你想要全部收歸朝廷的話,暫時的確能夠加強朝廷的收入,但時間長了難免有腐敗滋生,即便是有一些強力的部門進行監察,到最後也是避免不了的。

“唐大人理解錯了,在下並非是這樣的想法,在下是想著拍賣鹽引……”

房玄齡一句話,另外兩人立刻了解了其中的巨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