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回家(2 / 2)

想起當時的情況,李象也感覺唏噓不已,但如果讓他再選擇一次的話,他恐怕還會那麼說。

“吐蕃人能輕易集結十五萬大軍,這個國家也不弱。”

李承乾對於吐蕃的了解不多,雖然有很多大唐商人去過吐蕃,但根據他們所說的,吐蕃是一個鬆散的社會,與我大唐完全不同,所有的人戰鬥力都很強,除此之外也就沒有其他的資料,畢竟吐蕃人不允許大唐的商人在他們的國土上亂走。

“父親這個話就錯了,十五萬大軍我估計也是虛張聲勢,能有十萬人就不錯了,而且集結起這十萬人,他們也絕不容易,應該是舉國之力了。”

根據李象對這一時期曆史的了解,吐蕃的總人口應該在一百多萬左右,即便這個年代吐蕃國的氣候很好,也不可能會超越這個數字,畢竟在二十一世紀那裡也不過二百萬人口。

當然吐蕃國南部還有好幾個屬國,以及西北地區征服了羌族等數個少數民族,這些附屬人口也有數十萬人,但現在剛剛征服,他們未必會給吐蕃國賣命。

“那要是這麼說的話,他們打吐穀渾,虛張聲勢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李承乾有些吃驚的說道,他從來沒有懷疑過李象所說的話是假的,因為李象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已經實現了,說過的話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所以李象說吐蕃國是個什麼情況,那就是一個什麼情況。

“其實他們完全可以自己打,不需要到我們這裡來聯合,吐穀渾現在已經衰弱成一個什麼樣了,但吐蕃國依然派出了他們的丞相,希望能夠和我們結盟,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不論戰爭的結果是什麼,他們也害怕我大唐向他們進軍。”

李象的這個話如果在彆的將軍那裡說出來,估計這些人會哈哈大笑,因為在有數的幾次衝突當中,唐軍都不是吐蕃國軍隊的對手,人家怎麼可能會怕了我們呢?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理論,那也是因為我們跑到高原上去,如果要是在平地上的話,我們還真的未必怕了他們。

“怪不得這個祿東讚來的時候,朝廷有很多人都有些害怕,你小子從來都不害怕,你是知道他們底細的。”

從整個大唐帝國的角度來分析,李承乾也有些擔心吐蕃國,畢竟咱們知道他們的消息太少了,隻知道他們的領袖鬆讚乾布不是個簡單人,經常對周圍的部族發動進攻。

“吐蕃國在其南部地區越過了一座巨大的高山,也征服了當地幾個小國家,據我所知,他們在當地采取的是鐵血統治,這引起了當地許多人的不滿,這兩年也在奮起反抗,所以他們還要在南部留下一部分軍隊,吐蕃國大部分的土地都沒有多少用處,與我大唐的綜合國力比起來,他們差的很遠,但軍事力量依然需要注意,短時間的衝突或許能獲勝,但隻要是把戰線拉長了吐蕃國必敗。”

站在一個二十一世紀青年的角度分析,打仗打的就是綜合國力,雖然吐蕃現在咄咄逼人,但如果雙方真的衝突起來的話,隻需要六個月的時間,吐蕃的補給線可能就斷了,而大唐卻可以源源不斷的從江南獲取大量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