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官方稱呼(2 / 2)

除了選人的錯誤之外,李世民當時為了打一個時間差,不斷的催促吳王出兵,就是希望在消息到達遼東之前,吳王就已經是帶著人出兵了。

要知道這可是兩國之間的打仗,絕不是小孩過家家,任何準備工作都得到位才行,在大量的準備工作沒有完成的時候,李世民就已經是讓吳王出兵了,剛開始的時候我還可以靠著熱情取勝,可後來隻要稍微有一個偏差,你就知道慘敗是什麼滋味兒了。

吳王的失敗有他自己的原因,但李世民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雖然這件事情沒有明著說,但大家都不是傻子,大家都能夠看出這裡麵的問題,吳王也是為李世民背鍋了。

反觀李象這邊,人家即便是向北援助,那也是把高句麗周邊的事兒都給做完了的,除了拿下了半島上的幾個國家之外,李象還把登州水師給訓練出來了。

這可是沒花一分錢的,全部都是用的戰場上的繳獲,沒有給老百姓帶來一丁點的負擔,反而是把南方的貨物運到了北方,而且走的還是海運。

大唐最看重的是漕運,每年都會花重金維修大運河,保持南北航道的暢通,但是有了海運之後,成本下降了許多,卻還不用花這個錢,在海運和內河航運的交相呼應之下,南北經濟交流比原來更多了,這都是能用眼睛實實在在看到的好處。

最主要的就是大量的糧食和其他的貨物通過海運運到了大唐,造成了大唐物價進一步的降低,這讓很多吃不上飯的老百姓感激良多,如果要是沒有太孫殿下在海外的布局,我們每年怎麼可能會有那麼多的糧食呢?最主要的就是這些糧食還如此的便宜。

“回皇上的話,長安城風采依舊,這都是皇上的功勞。”

李象老老實實的回答,你問一句我就說一句,反正屬於咱的跑不了,不屬於咱的也不用爭取。

聽著李象這硬邦邦的話,誰都能夠聽出話裡的不滿意,當然這也是正常的事兒,李象帶著人在前線奮戰,你在後麵光給咱使絆子,幸虧咱的能力比較強,要不然就憑你找事的這個本事,前線慘敗也是有可能的。

“你的功勞也不小,不過朕現在已經賞無可賞了,你說該怎麼辦呢?”

李世民冷笑著說道,怎麼說李象也是從前線回來的功臣,而且是最大的功臣,這樣的態度實在是太令人寒心了。

不過李世民也說的是實話,李象現在已經是皇太孫了,如果想賞賜的話,隻能是一些黃白之物,可李象的家裡比國庫還有錢,你給的這些東西人家能看得上嗎?

“微臣在外作戰,求的是大唐繁榮昌盛,所以無任何索求。”

李象又給硬邦邦的頂回來,你不給賞賜就拉倒,看看天下人會怎麼說,人家是說我呢還是說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