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說動羽林衛背叛謝茂的必然不會是一小股勢力,要麼對方身份尊貴,要麼對方勢力龐大。
所謂尊貴,八成就和謝芝留下的幾位皇子掰扯不清。再說勢力龐大,宗室裡目前權力最大的王爺就是謝範,人在樞機處任職,手中握有四萬衛戍軍,誰能比得過他?其餘宗室想要“龐大”,就隻能彼此串聯,形成一個看上去虛偽繁榮的勢力串兒,自謂“宗室正義”。
不管對皇莊出手的是前者還是後者,據謝茂猜測,這事兒很可能是前、後者聯手所為。
——謝茂不怕他們聯手,人多口雜心眼多,都是太|祖龍裔,誰都不服誰,皇帝穩穩立著的時候他們還能齊心協力,一旦皇帝傳出“被黎王所圍”的消息,這群豺狗就該各懷心思想入非非了。
就算這個聯盟裡有聰明睿智謹慎的人在,局麵也多半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畢竟,賭徒永遠都有,總會有人冒頭涉險,想來皇莊分一杯羹。
一旦來了,就甭想輕易脫身了。
謝茂借靈狐髓案殺了一批王公貴族,朝臣雖瑟瑟不敢言,可心裡對謝茂是有想法的——連衣飛石都對皇帝有了想法,朝臣隻會越加腹誹,不敢吱聲而已。
這會兒宗室居然犯蠢殺了兩位閣臣,謝茂不趁機把這批想蹦躂的傻逼殺光,那就不是謝茂了。
隻是這事未免太過行險。太後狠狠瞪了謝茂一眼,厲聲問:“張姿呢!”
羽林衛都沒清理乾淨,誰知道這滿屋子護衛裡有幾個是心向孝帝的“忠臣”?
就是眼前這個餘賢從,太後也覺得不甚可信!倘若不是餘賢從在接掌羽林衛之後,大肆提拔被張姿冷待打壓的勳貴之後,羽林衛豈會出今天這樣的紕漏?
如今待在皇莊之內說得上話的,沒一個是傻子。
太後知道羽林衛出事了,餘賢從當然也知道。
他由始至終對皇帝沒有二心。
——他是皇帝在潛邸時就倚重的心腹,堪稱殿前第一人,若論親衛武職,誰都不能與他相比。皇帝登基之後,即刻加封他為禦前侍衛首領,還把京城最精銳的羽林衛交給他執掌。這是把一身安危都托付給了他。
皇帝把命都給了你,你還擔心皇帝會虧待你嗎?餘賢從當然不擔心。
他提拔被張姿冷待打壓的勳貴出身的侍衛,本也是遵照皇帝的心意,試圖徹底掌握羽林衛。張姿在羽林衛中聲望頗厚,繼續用張姿的心腹下屬,哪一天才能讓羽林衛從長信宮徹底改姓太極殿?
若不是靈狐髓案發了,若不是皇帝擅殺宗室,他的做法半點兒問題都不會有。隻要再過兩三年,他就能把底下人都籠絡住。偏偏就在他還沒完成對羽林衛的人心收編,皇帝和宗室開戰,羽林衛中那一部分不被他徹底掌握的角落,就被宗室收買了過去。
張姿還要看了花名冊才知道羽林衛出了內鬼,餘賢從聽報說山房護衛連帶兩位閣老被儘數殺死時,他就知道自己完了。
這鍋就是他的。
他領下的羽林衛出了紕漏,死了兩位閣臣,甚至威脅了陛下安危,這是必死之罪。
自知必死的餘賢從沒有慌亂,沒有瘋狂,他冷靜地把所有可能涉案的羽林衛與張姿心腹編成一隊,派去皇帝、皇太後遊獵的反方向“梳篦刺客蹤跡”,待皇太後與謝範回駕後,他親自帶了禦前侍衛、羽林衛中明顯屬於張姿心腹的二百人,守在暖閣。
——張姿的心腹,他指揮不動。具體有多少羽林衛被收買蠱惑,他也弄不清楚。
如此千鈞一發的時候,他隻能裝著不知道發生了事,儘量守住皇太後的安危。
謝範不敢查羽林衛,是怕內鬼數量眾多蠱惑人心,一旦炸營,皇帝、皇太後必然不保。餘賢從的為難之處與謝範一樣。滿打滿算,他兼領羽林衛的時間不超過七個月,一邊是張姿舊屬,一邊是被宗室拉攏、心向故主孤臣,他隻能帶人守在太後身邊。
“娘娘放心,暖閣內皆禦前侍衛,暖閣外護衛皆沭陽侯心腹。”餘賢從解釋道。
暖閣中,太後緊張,餘賢從緊張,連不明所以的謝團兒都下意識地被帶得緊張了起來。
隻有謝茂還有閒心跟宮婢要茶喝,拿銀叉子戳了個芝麻團兒,從容自在地吃了下去,說道:“沭陽侯辦事阿娘還不放心嗎?”他不止自己吃團子,還給彆人吃定心丸,“是,是,是兒臣錯了。這回事了,兒臣讓沭陽侯再領羽林衛。”
太後在聽聞皇帝山上遇襲時就起心說服皇帝,重新讓張姿執掌羽林衛,她實在看不上餘賢從。這會兒如願以償了,心中卻不知道是何滋味。兩位內閣大臣啊!付出的代價委實太大了。
餘賢從對此沒什麼意外。羽林衛在他手裡出了事,他就是個還會喘氣的死人罷了。
此事塵埃落定,沭陽侯重掌羽林衛,他也該被處死了。
哪曉得坐在榻上一手抱著謝團兒,一手叉芝麻團子的皇帝狀若隨意地說:“餘卿就繼續待在禦前吧。朕身邊一時半會兒也離不開愛卿。”不會處死,也不會革職,就是從前兼任的羽林衛將軍卸了,還給張姿而已——對餘賢從而言,羽林衛將軍本來就是個兼領的差使。
餘賢從心口一悶,虎目滲出點點淚痕,半晌才甕聲甕氣地磕頭:“臣謝陛下活命之恩。”
“朕自然不殺你。你回京替朕‘求援’,彆被旁人殺了才是。卿也看見了,朕身邊無人,潛邸裡也就這麼幾個得用的心腹,還望愛卿善自珍重。差使要辦好,命也得留下來,往後幾十年,朕還要繼續倚重愛卿呢。”謝茂認真誠懇地說。
這是謝茂的真心話。餘賢從的忠誠經得起幾輩子考驗,哪怕是他被盧真砍了腦袋的前世,餘賢從也是在他與盧真逃亡之前,就帶領侍衛替他阻截追兵死在了信王府門前。
忠心總是會有特權的。謝茂能夠寬恕他的疏漏與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