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給你換個大的(1 / 2)

張鬆繼續寫道:“孟達臨行前,我與孝直曾試探性地與他交談,卻不料他竟在言語中對小主公劉禪頗顯不敬......故此,我二人特寫書信一封,提醒小主公,對於孟達之言,務必多加小心,謹防有變。”

寫至此處,張鬆停下筆來,轉頭望向法正,眼神中帶著一絲詢問:“孝直,你覺得這封信中,是否還有遺漏,或是需要補充的地方?”

法正微微搖頭,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卻並未多言。

見法正如此,張鬆便不再遲疑,迅速將信件封好。他喚來一名心腹,低聲囑咐道:“這封信,務必秘密送至荊州少主劉禪手中。記住,信在人在,人亡信必毀。”

心腹點頭領命,身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

待心腹離去,法正這才轉過身來,嘴角掛著一絲微笑,問道:“永年,沒想到你竟拜劉禪為主公了。”

張鬆聞言一愣,隨即露出一副茫然無知的表情:“孝直,你這話是何意?我怎麼聽不明白。”

法正見狀,不禁哈哈大笑,他拍了拍張鬆的肩膀,笑道:“永年啊永年,你自幼博聞強記,我則聰慧好學。你我二人交心十數載,你心中所想,我豈能不知?”

張鬆被法正說得有些尷尬,他輕咳一聲,掩飾住自己的失態,嘴硬道:“孝直莫非搞錯了?”

法正正色道:“你我之間的情誼,絕非孟達那種膚淺之輩所能比擬。你我皆為益州臣子,日後合則兩利,分則兩敗,如此淺顯的道理,永年豈能不懂?”

張鬆這才鬆口道:“皇叔寬厚仁愛,乃是良主,怎奈遇事過於優柔寡斷。相較之下,劉禪不僅心智成熟、遇事果決,且心胸寬廣,能納諫言......因此,永年拜劉禪為主。”

法正深有感觸地說道:“小公子天資聰穎,實乃荊州麒麟兒!”

張鬆笑著補充道:“他如今是荊州的麒麟兒,未來必將成為蜀中麒麟兒,甚至是大漢麒麟兒。”

法正聽後,深以為然,輕輕地點了點頭。

這時,張鬆突然問道:“既然孝直與我心有靈犀,何不攜手共拜劉禪為主公?”

法正微微搖頭,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輕聲道:“你我各自拜不同的主公,最為有利。屆時,我可暗中影響皇叔的決策,你則輔佐劉禪決策......你我共謀大計,豈不美哉?”

張鬆聞言,先是一愣,隨即恍然大悟,連連點頭,笑道:“孝直此言甚妙!不僅你我二人能得償所願,日後益州臣屬,皆得承你我之情。”

......

數日後,江陵的劉禪收到了張鬆的書信。

劉禪輕輕展開信紙,讀完內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孟達終於還是踏入了荊州的地界,儘管劉禪心中對孟達充滿了殺意,但他深知此刻並非動手的良機。

就在前幾日,張飛與趙雲帶著近百名隨從,踏上了前往益州的征途。

如今的荊州,除了關羽之外,竟再無能夠獨當一麵的戰將。

哦,還有個魏延。不過這廝在武陵,有秘密任務在身,不宜輕動。

於是,劉禪心生一計,決定暫且對孟達虛與委蛇,以麻痹其警惕之心。

待孟達貪圖私欲、利令智昏之時,便是他的末日降臨之際。

兩日之後,夕陽西下,孟達率領四千私兵抵達荊州,在江陵城外十裡安營紮寨。

令江陵眾人儘皆驚訝的是,孟達紮營之後,並未立刻拜見劉禪,僅僅隻是給鎮守襄陽的關羽寫了封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