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平的目光落在那名斥候的臉上,帶著幾分嚴肅與急切:“若在此地安營紮寨,你可曾探知,有無可能已被叛軍的斥候所覺察?”
斥候深吸了一口氣,回稟道:“啟稟將軍,我軍兵馬五千有餘,紮營所需之地頗為遼闊。若想全然避開叛軍斥候的耳目,隻怕得再向後退十裡。”
關平的眉頭緊鎖,“我軍若再向後退十裡,那距離叛軍大營將變成二十裡,再至長沙城又有十裡......如此算來,便是三十裡的距離。這般遙遠,如何能發動有效的突襲?隻怕我軍尚未趕到,叛軍便已嚴陣以待,等候我軍自投羅網了!”
說罷,他又將目光投向了帳內的諸將,語氣中帶著幾分詢問與期待:“諸位將軍,對於此等局麵,你們可有良策?”
眾人紛紛搖頭歎息,臉上流露出無奈的神情。
原本,他們收到的情報是這樣的:劉封所率領的叛軍,兵力大概六千,而他們的兵馬有五千之眾,再加上長沙城內的守軍兩千,數量上能夠占據一些優勢。
然而,事實卻大大出乎了他們的預料。
竟然在荊南各縣強行征兵,拉壯丁,一時間,他的叛軍數量如同滾雪球般迅速膨脹。
等到圍困長沙城的時候,叛軍的數量,竟然已經翻了五倍,達到了驚人的三萬之眾。
這三萬叛軍,可不是當年那種烏合之眾的黃巾兵可以比擬的。
六千郡兵,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八千縣兵,雖然稍遜一籌,但也絕非泛泛之輩;再加上一萬六千的青壯,雖然初次上陣,但勝在年輕力壯......因而這三萬叛軍,讓人不敢小覷。
反觀關平軍,僅僅五千郡兵,在三萬叛軍麵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這時,張苞站了出來,他抱拳向關平道:“兄長,我願領一千兵馬,佯攻叛軍。你則率領剩餘兵馬,趁機入城。四千多兵馬守城,應該能夠堅守到關羽將軍的援軍到來。”
張苞的計策,看似英勇,實則悲壯。
他清楚,一旦自己帶領那一千兵馬衝向叛軍,便生死難料。
然而,他依然選擇挺身而出,為了大局,為了勝利,他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
關平知道張苞的計策可行,也清楚這意味著張苞和那一千兵馬極可能全軍覆沒。
他無法讓張苞去冒這樣的險,斷然拒絕道:“我怎能讓你去冒這樣的風險?若真的需要執行這計策,也應由我作為誘餌吸引敵人,而你則率領大軍,尋找合適的時機入城。”
然而,張苞卻堅決搖頭,“兄長,你的武藝和智謀都遠勝於我。隻有我作為誘餌,才是良策。”
關平堅決不同意。
最終,兩人的意見並未達成一致。
關平隻能放棄這個冒險的計劃,轉而選擇更加穩妥的兵法。
當日下午,關平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現在叛軍的視線中。
他們沒有絲毫的遮掩和躲藏,堂而皇之地向著叛軍的方向前進。
關平率領軍隊在距離叛軍僅僅五裡的地方安下營寨。
沒錯,關平的兵法,若要用兩個字來概括,那便是——牽製。
若再添兩字,那便是——牽製、待援。
若再細究,還可再加兩字——牽製、待援、希望。
這便是關平的六字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