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點整,楊管家第二次敲門進來,換了杯茶盞後說了兩件事。
第一件:“三少和三少夫人已回。”
第二件:“老爺帶幺妹去參加商會老會長的答謝宴了,舟兒姐一家陪同。”
最後提醒到點用晚餐了。
姥姥擺了擺手,示意楊管家先出去。
關門聲很緩,又過了一刻,黎宿溫溫開腔:“姥姥。”
“餓了嗎?”姥姥仍在平靜看書。
黎宿想了想:“嗯。”
“再等等。”翻頁聲響。
“好。”
書房內再次響起輕微的窸窣聲,黎宿呼吸起伏了一下,在姥姥將起身的那秒抬腳走過去,在一旁扶著姥姥把書放進書架上。
“來多久了?”姥姥問。
“兩小時多十分。”
“留你這麼久,你母親該急了。”
黎宿前行步伐一頓,反應迅速的接上:“媽媽許久未見姥姥,是該急了。”
姥姥沒看她,深深地笑著:“她那樣一個性子的人,居然能把你養的這般,也是難得。聽說你還是淮京市的中考狀元?”
不對前一句作任何表態,黎宿隻回了後麵那個問題:“是,中考考了668分。”
“現在在世德上學?”
“嗯,高一十二班。”
下到一樓,扶著姥姥往餐室邁步走去,餐室裡兩人的閒談聲止住,朝這邊看過來,黎宿叫人:“三舅,三舅媽。”
“坐吧,開飯了。”解問什漫不經心地將擦手巾丟在圓桌上。
京宜拉開首位椅子,黎宿扶姥姥入座後,手腕被京宜拉住:“十一,來坐舅媽身旁。”
這夫妻倆,言語的腔調和隨性的姿態如出一轍,絲毫看不出肩負三家的重任。
黎宿的印象裡,舊年代出生在大家族的姥姥對子女的管教素來格外嚴謹,講究規矩禮節。
但姥姥明顯對三叔三嬸有幾分放任之意,家庭氛圍輕鬆融洽,這種相處狀態在這個時刻莊重的家裡很少見。
桌上是清淡的中餐,楊管家等人在旁候著,解問什在給姥姥布菜,京宜舀了碗菌菇湯遞給黎宿,開始拉起了家常:“高中課程多嗎?”
“不多。”
“你們年級也是三點四十放學?”
“嗯,除了高三內擇部都是這點。”
內擇部,也就是選擇參加國內高考的那群學生。他們還有晚自修安排,好像是上到晚上九點半才放學。
京宜又問:“平日午後放學有安排嗎?”
“目前沒有。”
黎宿回話時,會放下手中的餐具,餐桌禮儀極佳,京宜似乎很滿意她的反應,笑道:“十一,這是你外家,不必那麼拘謹,今後是要常回的。”
黎宿還沒理解那句‘今後是要常回的’深層意思是什麼,京宜就接著說:“你幺妹子奈,也就是黎也,下周入學世德。她性子皮,又常惹禍,實在讓人放心不下,舅舅舅媽想麻煩你在校多照看她些,然後下午放學順道把她接回解家宅或到處帶她走走逛逛。你看如何?”
黎宿眨了眨眼,清冷的眼眸泛出喜悅之光。
幺妹回國就讀,也就意味著姥爺和姥姥將常居國內,她能與姥姥見麵的頻率直線上升。
黎宿沒立即回答的那幾秒的時間裡,解問什和京宜的視線同時彙聚在她的身上,姥姥在這時候,也抬頭看了她一眼,她點頭,唇邊有微微的笑意,說:“可以的。”
照顧幺妹的任務就這麼突如其來地落在身上。
從解家宅出來,天還未完全黑下來,最後一抹金色昏黃的霞光漸隱在天際,空氣裡漫著一層徹骨的涼意。
手機鎖屏屏幕上有數條未接來電和未讀短信,皆來自慕之和。
從黎宿出家門去解家宅後的半個小時開始,陸陸續續一直在打,在發,黎宿都沒理會。
到這時,她才回撥給慕之和。
手機擱在耳邊:“喂,媽?”
好幾秒後,慕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