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設趙禎獎(2 / 2)

否則若無早年的卓越功勳,以漢武帝晚年的昏聵,絕對當不得武帝以及世宗的稱呼。

“今天過來其實不是為了這事。”

趙駿看了眼晏殊等人,笑著道:“我們過來是有個好消息告訴老哥的。”

“那剛好,朕也有個好消息告訴大家啊。”

趙禎也笑了起來。

“那老哥你先說。”

趙駿道。

“發電廠昨天試運行成功,雖然有點小故障,但朕排除了故障之後,就應該能運行了,朕打算今天晚上就點亮後苑!”

趙禎自豪地道。

“天呐,終於有電燈了嗎?”

“電氣化時代就要來了。”

“簡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

“官家真乃神人也。”

“好家夥,老哥你是真的牛逼。”

趙駿睜大了眼睛,豎起大拇指肅然起敬道:“你這理工科能力簡直逆天了,咱們祖孫文理合璧,天下無敵啊。”

“啊哈哈哈哈哈哈。”

趙禎樂得合不攏嘴。

他鑽研理科一來是因為知道理科才是未來的大方向,他作為皇帝重視理科,必然會起到帶頭作用。

就像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者。

宋皇好理科,天下學子勢必就會對理科鑽研,自然也就會蘊育大量的理工科人才。

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現在天下政務全歸政製院,按照趙駿的話來說,他一個大宋皇帝懂個錘子治理國家?

所以每天除了下午從宰相們那了解政務以外,就沒怎麼插手國家治理。

沒有了皇帝瞎指揮之後,政製院施政就方便大膽了許多。

如此造成了眼下大宋蒸蒸日上,國力飆升,每年的稅收從景佑二年不過六七千萬貫,到去年1.4億貫。

這還隻是中央。

由於地方要截留三成賦稅,如果把天下地方的稅也算上的話,那距離突破兩億貫也不遠了。

因而可以說如今的國力基本上完成了翻倍,生產力和GDP也是逐年以10%以上甚至一度以20%的速度增長。

這下趙禎就更沒有理由插手政務,那不就隻能沉迷於數理化實驗當中去了嗎?

不過趙禎卻發現醉心科學好像也不是一件壞事。

以他現在的科研成果,再加上現在大宋飆升的國力,未來曆史地位絕對非常高。

毫不誇張的說。

等滅了西夏之後,就已經算是漢武帝、孟德爾、法拉第、特斯拉、門捷列夫的合體地位。

再乾幾年,滅了遼國,那這裡麵還得加個唐太宗。

幾十年後等趙駿完成他那中華秋葉海棠一統的戰略,乃至於百年後的東亞一極戰略。

然後他再整點萬有引力定律,相對論之類的,恐怕不管是在政治界還是學術界,那地位都是小母牛倒立,牛比衝天的存在。

什麼李世民、劉徹、牛頓、愛因斯坦這些人,估計都得靠邊站。

所以趙禎也非常滿足。

畢竟他躺著躺著,就成為人類曆史上最厲害的皇帝和科學家,即便隻是整天躲在宮裡搞實驗不理政又如何?有這種地位還有什麼不能滿足的呢?

“官家,我覺得可以設立一個獎項了,就像諾貝爾獎一樣,用於獎勵那些對科學做出貢獻的。”

趙駿笑道。

“哦?”

趙禎來了興趣,問道:“大孫的意思是,朕是第一個獲獎的人?”

“不是。”

趙駿搖搖頭。

“難道連朕的成就都不能獲獎嗎?”

趙禎納悶。

趙駿豎起食指道:“我的意思是這個獎已經不配頒給老哥,而應該是以老哥的名字命名。”

“朕的名字?”

趙禎呼吸急促起來。

“是的。”

趙駿點點頭道:“老哥你想想,你現在的學術已經處於世界前列,無人可以撼動,那既然代表全球最高級彆的科學獎又怎麼可能頒發給你呢?就好像世界第一強國給自己頒發一個世界強國證書,這不顯得滑稽嗎?”

趙禎問道:“大孫的意思是?”

趙駿笑道:“既然你是世界第一,你的地位最高,那當然是伱給彆人頒布,由你認可彆人,那才算是獎章不對嗎?”

“嘿嘿嘿。”

趙禎嘿嘿一笑道:“有點道理啊。”

“那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趙駿拍板道:“設立趙禎獎,用於頒發給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等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個人或組織。”

這裡麵沒有數學,因為趙禎在數學方麵的成就就差了許多。

雖然一個合格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在數學功底上不能太差,但他對於數學沒那麼感興趣。

基本上學個高中水平就差不多了,至於大學數學,還是交由數學院那群數學家們研究。

除了賈憲以外,年輕人裡也有像劉益、邵雍這樣的優秀人才。

把數學一道發揚光大是遲早的事情,用不到趙禎苦心鑽研。

所以現在趙禎目前是在物理、化學和生物方麵頗有成就。

比如物理方麵研究了力學、光學、電磁學。

化學方麵研究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還寫了《元素周期表》等。

生物學就更不用多說,研究了雜交蠶豆、雜交水稻、菌類培養等等。

其中微生物方麵他最近寫的《細菌病毒論》在醫學界引起廣泛討論,被諸多醫學界認為是醫家瑰寶。

因為這本書裡記載了趙禎如何通過發黴的水果,培養菌類,並且發現青黴素的存在。

雖然由於缺乏有效批量生產青黴素的方法,使得目前無法批量生產。

就如同後世青黴素1929年就已經發現,但因為沒有高度提純青黴素的辦法以及批量生產青黴素的手段,以至於直到1943年青黴素才正式投產一樣。

但趙禎無疑走在了時代前列,隻要有了這個發現,再過幾年科技愈發發達,技術水平日益提升,提純加批量生產也是遲早的事情。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