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玉璽。
是真的?
聽到趙駿的話,所有人先是一愣,隨即震驚。
之前還說是假的,怎麼又成真了?
“知院,不是說要有“天命石氏”的刻印才算是真嗎?”
曾公亮忍不住說道:“現在隻有“魏受漢傳國璽”,少了一刻怎麼辨彆真偽?”
不止趙禎眼巴巴地看向趙駿,等待著答案。
其餘晏殊、範仲淹、夏竦、杜衍、鄭戩、富弼、文彥博、韓琦、龐籍、曾公亮、宋庠等人也都看著他。
趙駿之前說,真正的傳國玉璽有幾個特征,一是上麵的刻印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二是因為王莽篡漢,要從王太後那搶走玉璽,憤怒的王太後把玉璽砸在地上,導致上麵螭龍缺一角。
三是曹丕篡漢,為證明自己不是篡漢而是受漢獻帝禪讓,令人在上刻“魏受漢傳國璽”。
四是石勒從前趙手裡奪走玉璽,並且在玉璽一側刻下了“天命石氏”的刻印。
所以總結來說。
真正的傳國玉璽應該大小方圓四寸,上缺角,左右兩側各有刻印才對。
然而眼前的玉璽卻隻有一道印記,顯然是不對。
但趙駿卻笑道:“因為“天命石氏”僅僅隻是傳聞,並不見於任何史料記載。”
“傳聞?”
“這麼說起來,我好像記得確實在哪看過。”
“我想起來了,是《太平禦覽》!”
“對,就是《太平禦覽》!”
宋庠和龐籍頓時對視一眼,難怪覺得“天命石氏”這四個字很耳熟。
原來他們以前看過的書裡有說過。
“不錯。”
趙駿笑著點點頭:“正是《太平禦覽》,當年有個教授講過公開課,聊起傳國玉璽,就說過這件事情。“天命石氏”這四個字在《太平禦覽》之前,不見任何史書和史料記載。”
“包括南北朝時期的重要史料資料《十六國春秋》《三十國春秋》《魏書》以及唐朝修訂的《北史》,隻要記載後趙的史料,都沒有這方麵說明。”
他環顧眾人繼續說道:“直到宋初趙光義時期,在《太平禦覽》當中才有“天命石氏”的出現,可見這應該是當時的流傳或者某本野史被《太平禦覽》的修著者李?、李穆、徐鉉等人采納。至少其餘正史裡完全沒有找到它的出處。”
“那“魏受漢傳國璽”又是怎麼一回事?難道它在史料當中有過記載?”
範仲淹問。
他們是政治家,不是史學家,雖然以前讀過一些史書,但又怎麼能跟專門研究曆史的曆史學家比擬?
趙駿其實也不知道這些事情,他的信息來源於那位教授講的公開課。
畢竟對於他來說,他的身份隻是曆史係的學生,論起知識淵博能力,那自然跟教授沒法比。
所以趙駿笑道:“之前上公開課的時候,南北朝史專家李教授說過,“魏受漢傳國璽”這句話的來源,就是魏收所著的《魏書》,在《魏書?帝紀?卷四》。”
“你們想想,魏收是什麼人?本身就是北魏人,北魏滅亡之後又曆經東魏,北齊,奉北齊文宣帝高洋的命令撰寫《魏書》。”
他看向玉璽說道:“《魏書》裡記載的玉璽當時被西魏奪走,北齊根本就沒有,以高洋屢次乾預修史的秉性,如果這件事是假的,不存在這玉璽,又怎麼可能會允許魏收寫呢?”
“哦?”
晏殊聰明,稍微一動腦筋就明白了裡麵的邏輯,點點頭讚同道:“還真是。”
“不錯,魏收本身就是同時期的人物,他對這方麵的情況肯定非常了解,加之那枚玉璽去了西魏,北齊篡的東魏根本就沒有這玉璽,若是假事,則必然令魏收修改。”
“有道理,所以原因隻有一?,那就是北齊也承認那枚傳國玉璽的確存在,這也間接證明了魏收記錄的真實性。”
“你們看,上麵刻的“魏受漢傳國璽”也是當真,加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及其餘種種特征,這應該就是北魏從廟裡尋到的那一枚。”
“但北齊不是也宣稱自己的印璽是真的嗎?若是這樣的話,為什麼北齊會允許魏收為北魏的那一枚玉璽證明真偽?這豈不是告訴世人,我手中的這枚是假的?”
眾人紛紛覺得可以確定眼下出土的這一枚,應該就是北魏那一枚玉璽,隻是唯一的疑問就是北齊允許魏收這麼寫,那不是打他們自己的臉?
趙駿笑道:“這當然是因為時間差了,估計是魏收修史在前,侯景叛亂在後,北齊之後才得到玉璽,自然不好更改。”
“這倒也是。”
“那看來這枚玉璽先被北魏所得,後去了西魏,之後北周篡西魏歸了北周,楊堅篡北周而得璽,隋末,唐末各失一枚,失的卻是北齊與南陳的璽,這枚北魏璽保留了下來。”
“可若如此的話,那為何南陳那一枚玉璽在正史當中脈絡如此清晰?在諸多國家之間流轉,代代相傳,沒有一次遺失或者損毀?”
文彥博提出異議。
趙駿說道:“還記得北魏那一枚是在哪尋到的嗎?”
“鄴城?”
“不錯,《晉陽秋》記載,在冉魏之前,那枚璽都還算正常,但被東晉騙走之後,這璽的刻字就變成了“受天之命,皇帝壽昌”。”
趙駿環顧四周說道:“並且當時東晉許多朝臣也認為此璽是假,因為刻字與真正的“秦傳國玉璽”不符。所以推測,“秦傳國璽”可能已經遺失,現在你們知道為什麼了嗎?”
“我明白了。”
曾公亮恍然大悟道:“冉魏遭受前燕慕容氏圍攻鄴城,就隻好向東晉求救,東晉想從冉魏那裡騙走玉璽,但冉魏還沒傻到在東晉援軍到來之前把真玉璽交出去,於是弄了個假的。結果東晉沒有派兵馳援,冉魏又有滅國的危險,於是將真玉璽藏在了鄴城廟泥塑當中,直到冉魏滅亡,前燕取而代之,後來前秦滅前燕,後秦與後燕又聯合滅前秦,北魏破後燕,鄴城歸於北魏,才被北魏從廟中得到真玉璽。”
“嗯,隻有這一個可能了。”
“要是這麼考慮的話,那這枚玉璽的來路脈絡就很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