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科學體係的殘缺(2 / 2)

趙禎又不高興了,說道:“不是趙老師說讀書好就能多賺錢嗎?我問問老師的收入高低有什麼錯?”

“國家不是每個地方都富強,咱們村不是貧困村嗎?”

趙駿就懟了回去:“正因為有貧困,才需要我這樣的高素質人才過來,幫助大家擺脫貧困。我是來發展教育事業的,這是組織上給我派下來的任務。你這個小同誌不要老是鑽錢眼裡,還有我聽說你是村裡唯一的年輕人,有手有腳的,出去打個工都好,彆整天在村裡遊手好閒。”

哎呀,你說朕遊手好閒?

趙禎那暴脾氣,咬緊了牙關,狠狠地跺了一下腳,然後.....然後就坐那不動,雙手環抱生氣去了。

“對對對,趙老師來我們村子裡支教,是國家派來的任務,提錢就俗了。”

呂夷簡連忙轉移話題道:“話說回來,趙老師,你說如果我們是在古代的話,比如宋代,能不能發展出數學水平,從而衍生出工業革命呢?”

“古代?”

趙駿想了想道:“怕是比較困難。”

“為什麼?”

“因為體係、體製以及自然環境。”

“您能說說嗎?”

呂夷簡追問,大家也很好奇。

趙駿就說道:“先說體係,其實咱們古代的數學水平其實挺高,《周髀筭經》已經有了開平方,《九章算術》和《數書九章》裡更是有代數、幾何、有理數、無理數、圓周率、三角函數,領先同時期西方一千多年,直到文藝複興才被超越。”

“那為什麼西方能夠先一步發展出工業革命,並且在數學、物理、化學等領域直線超車,積累出巨大的優勢呢?”

“是因為我們國家古代的科學沒有形成體係,像數學方麵,《周髀筭經》陳子答榮方問提到用勾股定理和開方術求人到太陽的距離,但沒有開方程序,僅說“開方除之”。”

“《九章算術》和《數書九章》裡幾乎所有的內容都是怎麼算,直接得出答案,基本不涉及原理證明。朱世傑在垛積術公式列出方程時,並沒有推導,而是作為常識直接引用。可見當時的數學體係並不完善,缺失了中間推導部分。”

“簡單來說,就是一加一等於二,大家都知道。但為什麼一加一等於二,在我們古代就沒有人去探究,而是變成了一個常識。這肯定是不行的,數學是個基於邏輯推理的學科。它通過邏輯的演繹和歸納,建立數學定理和推論的嚴密證明體係,不能單純地隻給出結果。”

“所以我們古代的數學水平雖然比較高,但由於中間的推導證明過程往往比較省略,造成了普通人想要學習的難度非常大,不容易普及開來。就算是專門研究數學的人,大家也隻知道開始和結果,少了中間的步驟。”

“而在數學演繹當中,推導的過程占比分比正確的答案更高。要是數學考試隻寫答案,最多給伱兩分。所以中國古代數學,就隻有題目和答案,缺少了中間證明環節。”

“這嚴重造成了數學體係的重大缺失,並且不止是數學,物理和化學我們古代也缺乏探究精神。牛頓看到蘋果落地,彆人會自然而然地覺得這是個常識。但他卻能想到,蘋果為什麼會落地呢?進而發現了地球引力,推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因此總結來說,我們的古代數學體係要想完善,數學家們就一定要有探究這個公式為什麼成立的探究精神。把數學這個基礎打好,根基打牢,才有可能延伸出物理和化學,奠定工業革命的基礎。”

中國古代的數學、物理、化學水平其實一直都不低,數學領域上劉徽和祖衝之的成就同時期的西方人拍馬都趕不上。

物理方麵的天文學,東漢的天文學家劉洪完美地運算出了一歸年的時間,還有力學的滑輪、杠杆、車床、水力設施非常齊全,就連載人航空火箭第一人都是明朝的陶成道,至今月球表麵的“萬戶山”都是為了紀念陶成道命名。

化學更不用說了,火藥、石油、製銅、朱砂、煉鋼、冶鐵等等,在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多有記載。

那為什麼中國古代科技遠比西方領先的情況下發展不出工業革命呢?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就認為,這是中西雙方對待科技的差異體現,最典型的就是西方以實驗科學法為主,東方則是以實用價值為主。

比如看到一個蘋果落地,牛頓會聯想到萬有引力。而彆人則隻會看到一個蘋果,然後上去撿起來吃掉。

這種說好聽點是實用主義,說難聽點就是缺乏理論探究。人們隻看到蘋果落在地上,卻不知道蘋果為什麼會落在地上。這對於科學研究是個重要的缺陷,因為科學本身就需要去探索。

所以趙駿認為,如果認可林毅夫的觀點,那麼在科學體係上,中國古代就很難形成。

而且林毅夫的觀點也是正確的,中國古代的科學確實隻有開始和結尾,嚴重缺乏中間的推導證明過程,這樣殘缺不完整的體係,很難把工業建立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