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交子務初見成效(2 / 2)

五月二十四日清晨,大宋皇宮崇德殿內,趙禎看著手上盛度新送來的劄子,樂開了花。

交子務的設立確實吸引了成都與汴梁之間往來商人們的興趣。

在呂夷簡王曾等人不遺餘力的宣傳下,不少商人過來試水,田昌等茶商也存錢進去,很快汴梁的交子務裡就有了五十多萬貫,國庫發了筆橫財。

要知道現在正處於李諮見錢法改革關鍵時期,李諮一邊打擊不法商人,一邊還得運錢去邊關結算,國庫這邊需要大量的錢幣送到邊關去,這筆錢會幫上不少忙。

雖然五十多萬貫看著不多,可這還僅僅隻是個開始,等到試水結束,發現交子務的確有利於國家發展之後,全國各大商業主要城市很快就會紛紛開通。

到時候存入交子務的錢何止百萬?恐怕上千萬的資金都有,到那個時候朝廷不僅不會缺錢,甚至還而會有盈餘,這對於宋朝朝廷來說,實在是秦始皇摸電線——贏麻了。

“恭喜官家,賀喜官家。”

呂夷簡看到這一幕,算是心情複雜得不行。

其實他知道未來趙駿一定會受到重用,但呂夷簡還是希望趙駿沒那裡厲害。

因為將來趙駿肯定會對吏治進行改革,就像慶曆新政一樣,嚴重損害他們的利益,到時候他的徒子徒孫們就得遭殃。

所以呂夷簡打心眼裡不想趙駿能給出好主意,哪怕讓趙禎稍微懷疑一下也好,以後也能借口勸說一下。

但現在看來,僅僅一個交子務短時間內就能吸金那麼多,恐怕趙駿未來更加不得了。

聯姻,必須聯姻,哪怕自己孫女才九歲!

呂夷簡打定了主意。

“確實是一件大喜事,交子務出之後,在成都與汴梁之間往來貿易頻繁的商人都存錢進了府庫,現在朕反而擔心若是他們拿銀票去成都,成都那邊沒那麼多現金兌付了。”

趙禎想著,就對呂夷簡說道:“呂公,要不然讓成都那邊今年的歲輸先截留了,放在成都交子務府庫做兌付之用。”

呂夷簡心道官家真是打得好算盤,便拱手說道:“正應該如此。”

趙禎笑道:“今年成都府歲輸大抵也就二十來萬貫,但現在卻換了五十餘萬貫過來,卻是個好買賣啊。而且想來應該商人們也不急於用錢,這二十餘萬貫已經能用著了,之後每年截留一部分歲輸吧。”

“是。”

呂夷簡就應了下來。

大宋稅收主要以商稅為主,農稅為輔。南宋的時候,甚至一度達到財政的80%以上。

不過北宋的時候比重還沒那麼大,且官營收入依舊占五分之三。國企再怎麼爛,畢竟屬於壟斷性經營,民間私商實際上還是要從他們那拿貨,做二手販子。

所以大宋還是需要農業稅填補國庫,所謂歲輸就是每年各州府送上的稅,以前是糧米,但後來漸漸改為絹、錢、金、銀等等價錢幣。

一般州府歲輸沒那麼高,像景祐元年淮南西路發生天災,造成饑荒,趙禎就免了淮南西路二十萬匹絹的歲輸。

這是整個淮南西路的歲輸,按照當時價格,一匹絹大概在三到五貫錢之間,二十萬匹絹差不多值六十萬至百萬貫。也就是說,每年大宋十八路的總歲輸大概在一千萬貫以上。

成都府按理來說隻是個州府級彆,大宋有二百多個州府,平均下來每個州應該交四五萬貫的歲輸。但架不住有的州窮有的州富,成都府就是富裕的州。

因為有偌大的成都平原,再加上成都平原很少像江淮、河北、河南等地那樣出現大旱、洪澇等災害,因此每年歲輸要比窮州多不少。

現在趙禎決定把成都府歲輸放在成都交子務做兌付,其實就是打算用這二十萬貫套人家那五十多萬貫的錢。

畢竟商人們把錢存入交子務,短時間內不會再取出來,也不會同時取出來,趙禎就可以利用中間的時間差,將這筆錢用在李諮的見錢法上,等到明年見錢法奏效,能每年多盈餘650萬貫,自然也就不差這點挪用銀行的錢了。

趙禎想到這裡,覺得用歲輸暫時做交子兌付真是個好主意,就繼續說道:“若是以後其餘府也開了交子務,就依照此例,用歲輸先在各地交子務壓著做兌付之用,若是沒有存餘了,再從國庫調取。”

“是。”

呂夷簡又應了一聲。

“還有負責交子務的官員,也都要挑選好,這交子務乃是國之重器,萬不能有任何虧空,否則影響了國家信譽,就會出大問題。”

“是。”

“那就先這樣吧。”

趙禎點點頭。

這交子務做得還真是好。

當下呂夷簡就退了出去,片刻後王守忠來報,說李諮求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