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不能再一個人孤獨地戰鬥(2 / 2)

當即韓家這邊就開始運作起來,派人四處聯絡馬家的門生故吏,以及馬元和馬仲甫的好友,讓他們繼續上書。

這些都是朝堂比較常規的手段,宋朝言官當道,很多高級官員門下都有言官,靠這些人相互攻擊撕咬,後來的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都有他們參與的身影。

隻是就在韓家繼續用老套路繼續折騰的時候,景祐三年九月一日,昨天才抓了二馬的趙駿,此刻卻並沒有急著審問他們,而是去了範仲淹家。

趙駿在範仲淹家待到下午才離開。

等到了晚間,範仲淹府邸卻是熱鬨起來,以往趙駿來的時候,府邸都沒什麼人,除了幾個雇傭的傭人和官家以外,就是範家自己帶的兩個老仆。

但今天範府張燈結彩,到了下午天色漸漸暗淡。一輛輛轎子停在了範府門外,一個個青年官員走下轎子進入府邸。

老範請客吃飯,他特意準備了一張大桌子,上麵放著火鍋,用兔肉做主料,當時叫“撥霞供”。

秘書丞餘靖、太子中允尹洙、工部郎中吳遵路、館閣校勘歐陽修、蔡襄、龍圖閣直學士李紘、集賢校理王質、史館檢討王洙、知諫院富弼等十餘名好友前來捧場。

由於權知開封府丁度被罷免降職,調任外地知州,趙禎被迫又讓老範暫時上來穩定局麵,所以大家都以為今日的宴會是為了慶祝範仲淹官複原職。

但沒想到大家說為他慶祝的時候,範仲淹卻說今日並不是為了慶祝自己又回到開封府而設宴,令人納悶。

“希文公,恭喜恭喜,這次我帶了兩瓶酒,慶賀你官複原職。”

“今日是有彆的事情,並非慶賀。”

“是嗎?那也無妨,反正也是要喝酒的,不能浪費了我這幾瓶陳年花雕。”

“先坐下吧。”

“希文公,看看我給你帶了什麼。”

“喲,這幾塊臘魚臘肉可是好東西啊,安道兄,你怎麼知道我好這口?”

“那是,這可是我珍藏的,特意祝賀你回開封府。”

“今天召大家來不是為慶賀,是有彆的事情,不過先裡麵坐吧。”

範仲淹招呼著眾人。

大家每個人都好奇既然今天不是慶賀又是做什麼?

突然召集眾人,難道又打算乾大事了?

不過既然老範沒在迎客的時候說,那自然是先把好奇心按捺不住,等著他揭曉答案。

很快眾人一一到齊,等最後一個史館檢討王洙到了之後,總算是開席。

一直到這個時候,大家才注意到範仲淹的座位上,擺著一層厚厚的紙張,足有兩三尺高,難怪要放在座位上。

“希文公,這些是什麼?”

歐陽修好奇道:“莫非是你新刊印的詩詞集?準備與我等分項一番?”

範仲淹笑著搖搖頭道:“不是,今日召集諸位,確實是有一些事。是有一些話想對諸位說,有一些問題想問大家。”

眾人互相對視,神情頗為納悶,富弼就問道:“什麼話要如此隆重,特意召集我等來相談?”

範仲淹沒有立即說話,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那些紙張,他將這摞厚厚的紙張放在了桌案上,對眾人說道:“你們還記得我曾經說過的那位高人嗎?”

“這與那位高人有關嗎?”

尹洙問。

“嗯。”

範仲淹沉吟著說道:“那位高人曾經問我,我希望的是什麼。”

“哦?希文公怎麼回答的?”

眾人來了興趣。

範仲淹依舊沒有立即回答,等過了幾秒鐘,他在心裡已經組織好了語言。

然後環顧四周,嚴肅認真地對大家說道:“我告訴他,我希望的是人間再無苦難,國家昌盛蒼生安康。隻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若不能為良相,也要為良醫,治病救人,拯救黎民百姓。”

“好!好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歐陽修立即拍案叫絕道:“此等大誌向,才是我輩應有之風!我當以希文公為前路指引,一生向著這大願踟躕而行,哪怕再艱難,也不改其心!”

“永叔能有此心,我甚是欣慰。”

範仲淹沉聲道:“高人跟我說,要想完成大願,並不能依靠我或者他。”

“那我們應該依靠誰?”

“我們!”

“我們?”

眾人頗為詫異。

“不錯。”

範仲淹指了指眾人道:“我們需要一批誌同道合的夥伴,要有同樣的抱負和理想,要有甘於奮鬥的精神,不怕犧牲的鬥誌,所以今日召集諸位,是想問問,你們有這樣的理想和鬥誌嗎?”

他說完之後,目光真摯而又炯炯地看著他們,認真地等待著眾人的回答。

趙駿現在的處境其實不太妙。

他以為到了大宋之後,已經通過講課,讓皇帝包括諸位相公在內,有了遠大的抱負和誌向。

到頭來才發現,他們根本沒有改其心。

有的隻是流於表麵的說辭,他們隻是想利用趙駿後世的知識,做到提高生產力而已。

他們腐朽落後,頑固守舊,不會接受社會進步的製度改革,不希望自身利益受損,更不會接受皇權以及士大夫大權旁落的現實。

他們依舊想成為壓迫在人民百姓頭上的大山。

按照偉人所說,他們就是一群保守的利益集團,他們不會希望自己的既得利益被破壞。

所以他們千方百計會阻撓趙駿,會不惜一切代價防止社會製度進步。

而要想扳倒這座大山。

趙駿發現僅僅依靠自己,遠遠不夠。

因為對方的力量很強大,他們依舊牢牢把持著這個時代的權力,甚至還想拉攏他,同化他,腐蝕他。

至少趙駿現在單純的一個人在戰鬥,不管是開封府,還是對馬家韓家動手,都隻是在沒有威脅到皇權和士大夫階級的時候,一次次妥協而已。

當有一天趙駿真的要革他們命的時候,那趙駿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將化為灰飛。

所以他不能再一個人戰鬥。

他需要更多的同伴。

哪怕這些同伴也並不會完全接受新時代的思想。

但僅僅是比原來的舊有保守利益集團更進一步,那就已經是天大的進步。

畢竟五位偉大導師的思想是具有開拓性、卓越性以及遠見性。

如果放在後世,自然是先進的。

可放在大宋,那就是領先百年是天才,領先千年就是妖孽,天才與瘋子隻在一念之間。

所以趙駿沒辦法立即傳播導師們的思想,飯要一口一口吃,步子也不能邁得太大,他隻能一步一步來。

如今也隻是在舊有社會製度下,艱難廝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掌握更多的權力,拿到更多的社會資源,從而提升自己的話語權。

但偉大導師曾經說過,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是革命的先鋒隊。這些人具有政治遠見。這些人充滿著鬥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些人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

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這些人不怕困難,在困難麵前總是堅定的,勇敢向前的。

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於實際精神的人們。中國要有一大群這樣的先鋒分子,中國革命的任務就能夠順利的解決。

等到有一天,趙駿在舊有製度下拿到更多東西,造就了一批這樣的人,哪怕隻是每隔十年甚至二十年,造就一批在原有思想上更進步的人,那麼對於華夏的未來,都充滿了光輝。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