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卷不死他們!(2 / 2)

罷黜官員最合理的理由是啥?

範仲淹稍微思索一下後道:“若是在官員本身沒有過錯的情況下,就是無有作為,或者施展無方?”

“那就是了。”

趙駿說道:“原來官場製度混亂,連上司是誰都不知道,甚至還有大量的冗官,根本無事可做。你要罷黜他們,理由就不充分。”

“因為人家也有理由說的,我連上司是誰都不知道,我連自己的職責是乾什麼都不清楚,我甚至連差遣和職權都沒有,你憑什麼罷我的官?”

“那到時候你能怎麼辦?”

“所以任何事情都要講究名正言順,你是個官員,貪贓枉法的事情你不能乾吧,乾了被大家抓住,發現了,罷黜甚至坐牢,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誰都無話可說。”

“現在我做官場改製,就是為了把這個名分確定下來。讓官場上的人都坐在了自己應該坐的位置上,確定了他們的權力,明確了他們的職責。”

“那麼接下來你老範要進行改革,開始施政。下麵的官員就得各司其職,按照你發布的政策進行推動。”

“要是他們乾不好,那不就是他們的問題嗎?罷黜他們不就有理由了嗎?你說是吧。”

一席話語結束,讓範仲淹那個叫撥雲見日,茅塞頓開。

他醒悟過來道:“原來如此,原來這才叫名正言順和大義凜然。”

說著他又讚不絕口地對趙駿稱讚道:“漢龍,你果然是有大智慧的人,想的辦法真是與眾不同。”

“都是後人智慧,我也就是借鑒一下罷了。”

趙駿笑了笑。

張居正的改革是怎麼做的?

就是先在公元1573年搞考成法,整頓吏治,把官員職責明確,然後製定考核績效,卷死他們。

然後再改革軍製,最後到公元1581年,等官場吏治弄得差不多,再出王炸一條鞭法,到了這個時候,官場上的反對聲音就小了許多,政策直接改革成功。

所以趙駿就是在向張居正學習而已。

他說完之後,又對範仲淹道:“我覺得你的慶曆新政還是要改改。”

“怎麼說?”

範仲淹問。

趙駿道:“你信不信,我的這次景祐改革,可以順利實施下去。”

“唔”

範仲淹想了想道:“我信。”

“景祐改革不罷黜官員,且讓諸多冗官有了職位,又沒有動樞密院,唯一不滿的估計也就三司那群官員。”

趙駿說道:“對於大部分冗官散官來說,他們怕是舉雙手歡迎,那你猜猜為什麼慶曆新政失敗?”

“哼。”

範仲淹冷哼道:“保守利益集團不答應。”

“那就是了。”

趙駿抬起頭,看到了遠處西華門,輕聲說道:“所以慶曆新政就不能直接規定要淘汰、裁減官員,你到時候參考我給你的張居正改革,先搞考成法,卷死那群人,再推新政,王安石變法,一條鞭法,還有什麼攤丁入畝,都可以研究研究,之後他們乾不了事,再找借口罷黜,不就能成了嗎?”

“可是.”

範仲淹皺眉道:“天下官員本來就眾,如今部門又多,新政又繁,我就怕監管不到。”

“那就多派禦史巡查。”

趙駿說道:“各路的禦史全部出動,各縣、州衙門,每個月去一趟,現在官員那麼多,一個路有二三十個禦史很正常吧。天天讓他們出差,監督各地新政實施,你包庇得了一個人,不可能每個人都包庇,卷不死他們!”

“這”

範仲淹睜大了眼睛,隨後豎起大拇指,從牙縫間擠出幾個字來:“牛逼。”

這段日子,他也已經知道這二字的含義。

現在這二字。

也算是他對趙駿的真心誇讚。

不過趙駿臉上倒沒什麼喜色,隻是說道:“這麼做肯定還有很多問題的,比如那麼多禦史到處跑,現在交通不便,跑一趟不容易,各縣又要接待,顯然會浪費大量公費支出,財政又會吃緊,未來就算大宋政治清明起來,這麼揮霍無度下去也不是長久之計。”

“是啊。”

範仲淹感歎道:“我怕的就是你這麼搞下去,國庫會空虛了。本來就有很大的冗費問題,這樣下去冗費冗官不更嚴重?”

“但跟冗兵比起來,這都不算什麼。”

趙駿搖搖頭道:“全大宋的官員年俸也才一千多萬貫,我算過了,冗官基本上都是中下級官員,即便給他們差遣,每年最多也就多支出個一兩百萬貫,把那些高級官員的俸祿砍掉一半,都有幾十萬貫回本,這點消耗還是頂得住,關鍵還是冗兵。”

“我在曆史上都不敢動。”

範仲淹悻悻道:“這個問題確實難辦。”

“難辦也得辦。”

趙駿已經走到了西華門門口,門外有馬車,狄青等人正在等著他。

他站在原地,對範仲淹說道:“能不能辦成的關鍵還是在於你搞不搞得定西夏和遼國,打贏了,你在大宋威望風頭一時無二,在我和官家的支持下,開啟新政順理成章。打輸了,你就玩蛋去吧,我和官家都保不住你。”

這還真不是趙駿對範仲淹說話不客氣。

而是他已經把西夏和遼國未來所有的動向都告訴了老範,老範這要是還打不贏,真就隻能拿塊磚自己撞死算了。

到時候彆說呂夷簡那群人不會放過他,怕是連趙禎都得被老範氣死。

所以還是那句話。

要想達成目的,首先就是要振奮人心。

隻要範仲淹能夠打贏西夏和遼國,特彆是遼國,裹挾著這兩個大勝,從北方回來後,這個政製院候補同知的帽子,基本上就可以摘下,換成政製院同知了,而且地位可能比現在的呂夷簡還高。

到時候彆說搞新政,有了這個威望,就算是冗兵這個問題,怕是也可以碰一碰了。

“我知道了。”

範仲淹麵容嚴肅地點點頭,認真地說道:“明年你離京,我也離京,你去各地,了解大宋基層情況,我前往西北,整頓軍務,戰勝西夏和遼國,勝敗在此一舉,若是敗,我便自刎,絕不苟且偷生。”

“好了。”

趙駿就走向馬車,留下一句:“儘力而為就好,彆太給自己心理負擔,明天見!”

“明天見!”

範仲淹雙手籠在袖子裡,看著他離去的背影,矗立在皇城下一動不動。

而在老範的背後,遠處西華門城門洞內,王守忠依舊立於原地。

於是趙駿的馬車徐徐離開。

範仲淹的轎子在北麵拱宸門,之前他派侍衛過去通知他們了,如今徐徐才來。

等範仲淹坐上轎子,消失在街道,王守忠才默默地退回宮裡去。

有些事情,官家可以不說,但他不能不做。

病情稍微穩定,打了吊針,希望儘快恢複過來,大家也要注意身體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