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聽從政製院和吏部的安排,安排誰在哪個崗位,他們就執行,因此除了外地來官員,汴梁京城聽選的官員卻已經幾乎絕跡,他們也少了很多業務。
就在這個時候,黑臉中年人走入了衙署內,由於他持有官員告身,所以倒是暢通無阻,被一名吏員帶到了王吉的辦公室。
王吉抬起頭打量了對方一眼,隨後拿出紙筆記錄,懶洋洋地問道:“姓名。”
流內銓的任務是給官員分配職位,外地很多官員是閒散官員,或者因為某些原因暫時辭官者,就要重新回到吏部登記,注擬之後,才能根據其能力以及缺職選地方。
這個過程叫做聽選。
有的時候像那些門蔭、同進士出身的官員如果沒有關係和門路,聽選可能要很多年才能有個實缺。
至於那些三甲以上進士出身者倒是沒那麼麻煩,一般很快就能落到實處。
黑臉中年男人認真地說道:“在下包拯,字希仁,見過判事。”
說著將告身、魚袋以及公驗遞了過去。
“包包拯?”
王吉拿著的筆瞬間僵住,隨後猛地抬起頭打量了一下,又接過了告身仔細閱讀。
告身是朝廷發的官員證明,類似後世的委任狀。
魚袋和公驗也都是身份證。
為了防止有人假冒官員,上麵都有官員的長相描述。
王吉確認過眼前的人長相與公驗描述一模一樣,這黑炭般的臉確實很有識彆度,便說道:“你就是包拯?”
包拯一頭霧水道:“判事認識我?”
“沒。”
王吉搖搖頭,隨後說道:“你的注擬本官做不得主,你先在衙裡等一會兒,容我上報政製院。”
說著起身離開。
包拯就更加迷糊。
政製院的事情他也聽說過。
朝廷如今官製大改,取消了三司,恢複六部,甚至又加了很多個部門,而所有部門的統籌管理者,便是政製院。
新任政製院知院據說才二十多歲,非常年輕,也不知道是什麼來頭有如此大的能量。
但這一切都跟包拯沒什麼關係。
因為他在辭官回家鄉贍養父母之前隻是個小官。
從八品和州監稅。
芝麻綠豆大小的那種。
所以上麵大人物們的事情,他什麼都不知道。
可問題是為什麼自己一個辭官前的從八品小官,需要上報政製院?
這就令人有點匪夷所思了。
包拯摸不著頭腦,但也不敢多問,就在流內銓的衙署裡找了把椅子坐著。
院子內外進進出出不知道多少人,他有些坐立不安。
好在也沒有讓他等太久。
大概半個時辰之後,王吉急匆匆地回來了,身邊還帶著一個內侍,對他說道:“去政製院吧,知院要見伱,這是領你進宮的李內侍。”
“額”
包拯就這麼稀裡糊塗地跟著那位內侍出了流內銓,往皇城的方向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