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祐四年八月,這場耗時接近半年的貪腐大案,總算是落下帷幕。
八月底,涉案的官員、商人,被殺了八十多人,有五百多人被判流放,還有一千多罪責較輕的相關人員被問責,處以其它如坐牢、笞打、杖臀、罷職等刑罰。
同年九月,大理寺、禦史台以及審刑院把當時涉案,事後調到外地的其餘犯官,包括原淮南路轉運使、發運使、判官等等一眾官員捉拿歸案。
按照以往經曆,隻是罷黜他們的官職,甚至都沒有流放。
但政製院很快下達了指導意見,讓三司判處主要涉案官員死刑,其餘從犯才能夠從輕處理。
大理寺卿錢正威、審刑院同知張揆、禦史中丞範諷不服,要求政製院給出解釋。
畢竟以前趙駿殺人,一來是他殺的都是品級沒那麼高的官員,二來則是趙禎給了皇城司自行處置的權力。
雖然百官們紛紛上書反對,不斷彈劾,但那次官家的決心很大,他們拿趙駿沒什麼辦法。
可現在趙駿人都不在汴梁了,憑什麼還要求他們按照趙駿的意思來辦事?
沒想到政製院那邊隻給了一個解釋,就是“依法辦事!”
這讓三人一時無言以對。
因為《宋刑統》當中其實也沒有任何一條“刑不上大夫”。
甚至在北宋初年,由於五代十國剛剛平定,必須用重典恢複社會秩序,因此剛剛製定刑法的時候,趙匡胤還是以嚴格為主。
據《宋史》記載,宋太祖趙匡胤在位的十七年之內,處死的大小官員約有4000餘人,趙光義也殺了不少。
隻不過到了宋仁宗趙禎時期,經過士大夫們的不斷忽悠,總算是把趙禎父子給忽悠瘸了。
所以如果說“依法辦事”的話,他們還真沒什麼理由反駁。
隻是寬待士大夫都是潛規則慣例。
原本宋太祖和宋太宗對貪官的嚴厲打擊,甚至還和“十惡不赦”的造反等大罪一起列入了絕不赦免的行列。因而當時的吏治比起五代以來的貪婪成風,肆無忌憚已經大大有所改善。
但是後麵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律法的寬鬆,導致貪官汙吏死灰複燃。
比如到了仁宗年間,包拯就曾經感歎道:“貪黔暴政,十有六七”。雖然朝廷有包拯這樣的能吏,可也是杯水車薪。
等到了北宋中期的哲宗年間,一年審判下來的死刑官員約有260餘起,但是其中僅僅隻有25人被處死——“所活垂及九分”,就可以知道對官員的寬鬆程度有多大。
現在三司衙門又想按照以前的慣例,寬鬆對待犯官。隻是沒想到政製院這邊態度明確,要恢複到太祖太宗時期,這實在是讓他們難以接受。
所以雖然政製院給了“依法辦事”的政令,可三司衙門這邊還是拖著沒有判決。他們判的結果政製院不簽,政製院給的意見他們不受理,雙方竟然一時就這樣僵持住了。
要是趙駿在的話,估計不會搭理他們,直接讓皇城司的人把那些該死刑的人拉去東城外砍頭就是了。
但呂夷簡那幫人還是得講點官場規矩,沒有這麼蠻橫。
於是乎晏殊出馬,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告訴三司衙門這邊,之所以對那些人死刑,是因為他們貪汙腐敗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大宋可以刑不上大夫,但問題是隻能針對那些犯事不太嚴重的官員可以從輕發落。
比如小小的貪汙一點銀錢,或者動用一些特權,搞點私人經商,打擊競爭對手之類的玩意兒,減免些刑罰也不是不可能。
唯一的條件是不能弄出人命。
正所謂人命大於天,這是自古不變的正義口號!
如果你害死了幾萬百姓,最後卻寬大處理,那朝廷的威嚴和顏麵何在?
所以為了朝廷的臉麵著想,這些人必須死刑。
晏殊這個說法是站得住腳的,但當時三司魔怔了,就是不鬆口。
之後政製院下了絕招。
他們讓一些人放出三司對重大犯官包庇的風聲。
歐陽修知道後,勃然大怒,立即寫了文章在報紙上猛烈抨擊了三司這樣的行為。
雙重輿論引導下,引發了巨大的輿論風暴。
早朝上也進行了議論。
他們針對是所有士大夫都能從輕發落,還是隻有沒弄出嚴重後果的士大夫可以從輕發落進行了激烈辯論。
最終在歐陽修等人的帶節奏下,得出結論,就是“刑不上大夫”的確是大宋對士大夫的一種優待,但這不能成為士大夫無法無天,可以肆意妄為的理由。
若是士大夫們到處禍害百姓,到處殘殺無辜,那對於朝廷的打擊會非常大,造成的後果肯定也讓朝廷難以承受。
所以“刑不上大夫”,必須是有限的,如果造成了巨大後果,就必須明正典刑。
當時場麵上還是頗為壯觀,大部分百官都屬於那種看熱鬨的心態,以歐陽修、蔡襄、餘靖等年輕正義之士,把三司罵了個狗血淋頭。
就連趙禎都下場幫歐陽修他們說話。
百官們一瞧這情況,也是馬上改變了吃瓜立場,紛紛指責起三司來。
說那些人能乾出這種喪儘天良的事情,就已經不算士大夫,根本不配得到優待雲雲。
還有真正的士大夫就應該為官清廉造福一方百姓,而不是這樣蠹國亂民等等。
這就直接把那些人給開除士大夫籍了。
錢正威、張揆、範諷三人根本頂不住這麼大的壓力,最後隻能妥協,按照政製院的交代,把人給判處了死刑。
如此一來,朝廷收獲了顏麵,趙禎呂夷簡他們能給趙駿一個交代,百姓得到了公道。
同時官員們也明白了“刑不上大夫”的底線在哪裡,將來做事想必也會深思熟慮,有所收斂,不敢再像從前那樣肆無忌憚。
對於幾方來說,都是一件共贏的好事。隻有那些被砍下了腦袋的犯官們受傷的世界,算是達成了。
而趙駿這邊,則南下前往江浙。
他走的那天,真州百姓雲集渡口,紛紛歡送。
其實趙駿沒怎麼為真州百姓做過什麼事。
因為他多去走訪地方,在真州待的時間比較少,除了視察一下漕運情況以外,就是在轉運使衙門辦公,隻是偶爾去鄉下看看而已。
但即便是如此,很多百姓也是自發過來相送,即便沒有受過他的恩惠,也不斷喊著青天大老爺。
世界就是這樣,如果你常年呆在了黑暗裡太久,陡然間有人給了你一抹光明,那麼這抹光明,就成為了伱的救命稻草。
趙駿在他自己看來,沒有做什麼,無非就是查了一些陳年舊案,打擊了一些貪官汙吏。
可對於百姓來說,他是在把壓在他們頭上的那座大山搬走的恩人。
這便足以讓人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