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偷元昊老家(2 / 2)

西方的財貨源源進入中國,中國文化也不斷輸入西方。

在這中西經濟文化不斷交流的過程中,青唐成了當時的國際城市,城內胡商簇擁,寶貨山積,據《青唐錄》載,城東定居的各國商人就有數百家之多。

因此與宋朝加緊聯係,對於青塘的經濟發展和實力壯大,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哪怕唃廝囉明知道以後可能會更加與宋國保持嚴重依賴,為了青塘的未來,也必須要跟宋國保持住良好的關係。

反正不管宋朝在不在青塘推廣語言文化和錢幣,青塘都是以吐蕃話、吐蕃文加上漢語和漢字來交流。錢幣更不用多說,青塘就沒有屬於自己的貨幣,自然是用宋朝貨幣更方便。

此時青塘經過宋國兩年扶持,人口上吸納了不少青藏高原的其餘部落,武器裝備也得到了提升,在範仲淹的一聲號召下,唃廝囉親自領兵三萬,浩浩蕩蕩殺向西夏。

九月初,西夏一片烽火狼煙。範仲淹以李元昊歸順不誠心為名,發動了北伐戰爭。

李元昊震驚之餘,隻能一邊再次派出使者前往遼國求援,一邊派大將乞遇旺榮領兵兩萬往西涼府抵禦唃廝囉,自己則率領主力與宋軍鏖戰。

雙方於西夏邊境的韋州、鹽州、宥州、夏州、石州、銀州、龍州等地爆發戰鬥。

等到九月中旬的時候,環州部署種世衡一度趁著環慶路副都總管趙振包圍西夏靜塞軍的時候,率軍繞過靜塞堡,突襲到西平府附近。

這是宋夏戰爭以來還從未有過的事情,李元昊嚇得不輕,慌忙親自率軍抵抗,總算是把種世衡給打退。

沒辦法。

西夏的首都離宋朝邊境實在是太近了。

最近的地方是懷德軍下轄的兜嶺,也就是後世寧夏同心縣,離興慶府,也就是後世銀川市才二百公裡。

範仲淹為這一戰籌備兩年多,在本身軍隊人數碾壓,又選用靠譜的將領情況下,即便是出了邊塞,去進攻敵人的腹地,宋軍也是打得有模有樣,雙方陷入僵持。

便在這西夏四處烽火狼煙的情況下,一支輕騎部隊,卻悄然繞過了雙方交戰的龍州,往北過三岔口、萬井口,進入了寧夏平原。

遼闊的草原上,到處都可能看到棲息的黨項部落。他們驅趕著牛羊,趕在入冬之前最後長一波膘。等到入冬後牛羊就沒有新鮮的青草吃,就隻能吃夏天收割、曬乾的乾草。

這些黨項部落遠遠的就看到了密密麻麻的騎兵,剛開始誰都以為這是黨項皇帝李元昊的部隊,畢竟在寧夏平原上,他們還沒有見過宋軍。

然而離得稍微近些,視力好的黨項人才發現,那是成群結隊的宋國騎兵。

一時間草原頃刻間就亂了起來,很多黨項牧民連牛羊都來不及驅趕,騎馬作鳥獸散,向著西麵興慶府方向而去。

宋軍士兵有人提議去追趕,但被張亢否決。

他的目的非常明確,繼續深入向北三百多公裡,將士們什麼都沒有攜帶,除了用於保證馬匹體力的豆料以及一柄環首直刀以外,就隻有幾顆手榴彈。

連皮甲都沒有穿,就是為了保證輕騎兵的機動性。

四天後,宋軍騎兵以每日七十多公裡的速度,到達了距離宋朝邊境三百餘公裡外的省嵬城。

《西夏書事》記載:宋天聖二年,德明作省嵬城於定州,以控馭蕃族。

省嵬城地處定州以北,位於銀川平原北麵,大概在後世寧夏石嘴山市一帶,因地處最富饒的銀川平原地區,也成為了黨項部落的重要聚集區。

李元昊召集諸多黨項部落,自立為皇,下麵的各中小部落全都被他集中起來,開墾銀川平原,不僅僅是畜牧業,甚至還有農業。

廣袤的平原上,不時能見到一些部落帳篷包,帳篷附近還開墾出一些農田,從黃河裡引水,猶如宋朝的村落一樣。

突如其來的宋軍顯然把外圍零散的黨項人嚇了一跳,紛紛吹響號角預警。

動靜聲迅速蔓延出去。

張亢依舊悶頭趕路,不理睬黃河附近的黨項牧民和農民。

但聲音畢竟比馬快,隨著此起彼伏的號角連綿,驚動了駐紮在省嵬城附近的西夏朝順軍。

李元昊改革軍製,在宋遼邊境同樣布置了大量軍隊。不過宋夏戰爭開打後,他把遼國邊境的兵馬大部分都遷到了宋國邊境。

朝順軍是極少數沒有遷到南方的軍隊,因為他們負責的任務隻有一個——保護李元昊以及手下主要部落安全!

是的!

省嵬城到定州一帶,作為西夏最富饒的土地,自然全都歸於李元昊自身的嵬名部落。

他自立為皇帝之後,召集諸多黨項豪帥,也把他們的部落遷徙到這邊。

說是保護,其實也暗含著控製各部落家屬的含義。

一萬多朝順軍倉促集結。

當張亢爬過一座小山丘的時候,就看到了一副讓他很是驚訝的場景。

山丘西方,是巍峨高大的賀蘭山,山勢高聳入雲,雲霧繚繞。

山下到此間山丘,不知道多少裡,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帳篷。

地平線上,隱約還能看到一座小城池。

城池外,軍隊集結。

連綿的號角聲音在各個帳篷間響起,無數黨項人扶老攜幼,向著城池的方向逃去。

“殺!”

張亢麵無表情地看著這一幕,淡淡地吐出了一個字。

身後山丘上,成群結隊的宋軍騎兵出現,湧入潮水一般向著李元昊腹地殺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