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2 / 2)

不過有一個問題在於。

範仲淹雖然不是王曾的小弟,可他是堅定的罷呂派,而且大家早就說好,這次老範戰勝回來,就要掀起改革,萬一損害了自己的利益,自己反對,老範聯合王曾乃至趙駿錘他怎麼辦?

光靠自己、宋綬以及半個幫手的晏殊,可頂不住那麼大壓力,所以呂夷簡說道:“我認為賈昌朝和章得象可以進來。”

趙駿先看向趙禎。

趙禎思索了一下,對他說道:“大孫,你怎麼看?”

“我來分析一下吧。”

趙駿指著呂夷簡說道:“政製院權力是大,但以咱們英明的官家為核心,以大家商議的改革方案為指導。但除了這些以外,對下麵的人事、治理都有很大的權力,所以老呂這種獨斷專橫的人才想把人安插進來。”

呂夷簡當時就不樂意了,有些真生氣地說道:“漢龍,你這話就說得過分了,雖然大家都是自己人,說話可以沒有顧慮,但老夫也是為了國家,卻無私心,你怎麼能這樣說我?”

“你私心肯定有,但我信你是為了國家。不過我也不是指責你,王曾不也是為了跟你抗衡才拉人進來的嗎?大家都有私心,所以也是坦誠布公一點。”

趙駿認真說道:“我知道政治講究內斂,不把話說透,給大家都留有餘地。但我認為很多時候,把話說開反而更好,因為藏著掖著容易誤會,還不如先把話挑明,這樣談話效率更高,省得互相猜忌來猜忌去,離心離德。”

“年輕人真的是。”

呂夷簡苦笑地搖搖頭,趙駿總是這樣,打破很多政治潛規則。

但不可否認的是,趙駿說得對。

事情說開了,溝通成本就低了,沒那麼多顧慮,也沒那麼多猜忌,效率自然也會加快。

趙駿就說道:“這次政製院換屆本質上來說,就是分權力蛋糕,老呂想多兩個人給自己撐腰,老王想多兩個人製衡老呂,怕是連盛公都想提攜兩個人進來。”

盛度不好意思地笑笑。

“這肯定是不行的,你提一個,我提一個,搞得政製院跟西方議會似的,人多嘴雜,烏煙瘴氣,那怎麼能行呢?”

趙駿雙手一攤道:“所以必須要有相應的製度。”

趙禎就說道:“大孫的意思是,削減入院名額?就隻讓希文公、同叔公、複古公三人進來?”

“那倒也不是。”

趙駿說道:“西夏和遼國打敗了,咱們內部改革在即,就必須要拉攏更多的力量,多一點人進政製院,通過我的身份將大家形成一個完整的政治聯盟,有助於集中起來辦大事。”

這個從未來穿越過來的身份就很好用,你捅出去,告訴大家我是未來人,照我的辦法去做,保證能強盛國家,大家不管怎麼樣對立,就都得被迫跟著你走。

不信都不行,因為趙禎、呂夷簡、王曾、範仲淹、晏殊他們信,其餘加入進政製院的人,就自然也就隻有跟著大部隊走的一條路。

所以政製院可以進行擴張,改革開啟之後,十多個人的宰相團隊,更能夠進行全方麵的梳理以及政治變動。

但人也不能太多,不然就會太亂。

趙禎問道:“那多少個人比較合適呢?”

“目前是咱們八個。”

趙駿看向眾人道:“李迪進來是九個,老呂可以拉一個,老王可以拉一個,十一個人足夠了,其餘人可以酌情入政製院候補同知。”

說著他看了眼可憐兮兮地盛度,猶豫道:“要不,老盛你也邀一個?”

盛度眼睛一亮,問道:“可以嗎?”

“你說吧。”

“張士遜。”

盛度毫不猶豫地道。

張士遜今年五月其實已經致仕了,他都七十五歲,實在有些頂不住。

不過盛度和他是多年朋友關係,早年張士遜得罪劉娥被罷相,也是後來盛度向趙禎舉薦才於明道元年恢複宰相。

雖然致仕,但盛度也知道老友不甘心,所以還是希望老友出山能幫他在政製院說說話。

至於張士遜現在已經是致仕狀態倒是無所謂,唐宋時期官員致仕,一旦朝廷需要的話,往往就會起複。

比如後來的歐陽修晚年致仕,朝廷兩個月後又行明堂大禮請他回去,被他拒絕。

所以隻要趙禎下令起複張士遜基本就無礙了。

“那就這樣,總共十二個人。”

趙駿看向趙禎道:“如此一來,我在的時候十二個人我可以拍板,我不在的時候,他們十一個人,單數多出一票也容易出決定。”

“嗯。”

趙禎說道:“好,就按大孫的意思辦。”

“那我提賈昌朝吧。”

呂夷簡歎了口氣,相比於其他人,賈昌朝跟他關係較近一點,早年趙禎要一個老師講經,就是他舉薦的賈昌朝。

王曾說道:“我提議鄭戩。”

“鄭戩為人剛愎自用,不行!”

呂夷簡反對。

趙駿想了想說道:“那就蔣堂吧。”

這樣也是為了考慮政治平衡。

呂黨這邊有蔡齊、賈昌朝以及傾向於呂黨的晏殊。

蔣堂、張士遜和盛度肯定是比較中庸那一派。

範仲淹、李迪入院都跟老呂頭不對付,他們不至於加入王曾一派,大家卻有共同的政敵。

那麼王曾就有蔡齊鐵杆,加上範仲淹和李迪一起對付呂夷簡,四票對四票,還算平衡,可再加個人呂黨就頂不住了。

所以為了維持平衡,就不能再給王曾加入。這樣政製院的政治立場就還是趙駿當老大,坐看下麵王呂內鬥。

不管是對趙駿還是對趙禎以及大家來說,都是一個能夠接受的結果。

政治平衡還是很重要。

“那就這樣商議定了。”

趙禎最後拍板。

雖說是投票表決,實際上也就是說給外人聽。

政製院終究是趙禎和趙駿說了算。

這樣正式入院的人就是六個,晏殊,範仲淹、賈昌朝、蔣堂、李迪以及張士遜。

接下來就是候補同知,這些人權力必然沒有以前晏殊和範仲淹那麼大,且還會對他們隱瞞趙駿身份,形成院內與院外的信息隔閡。

但不管怎麼樣政製院候補同知也是如今的副相,有建議權,所以還是要慎重。

經過商議,最終由財政部的程琳,兵部的章德象,工部的韓琚,工商部的李諮四人為候補同知,位比副相。

確定名單之後,趙禎就下令起複張士遜,派人去他的府邸請他過來。

大概過了半個多時辰。

王守忠再次來到了垂拱殿,看著諸多候選者,宣布賈昌朝、蔣堂、李迪三人前往紫宸殿後閣!

其餘人一臉失落,李迪心情倒是平複了許多,賈昌朝則是興高采烈,蔣堂則頗為意外。

不過對於這個結果大家也沒什麼好說的,畢竟位置是官家給的,沒有人敢鬨騰。

三人前往紫宸殿,路上還遇到了張士遜,老頭也是一頭霧水地被人請來,便結伴一起進入了後閣。

閣中眾人依舊就坐。

他們四人先向趙禎行禮,隨後趙禎沉聲道:“經過投票商議,你們四人從今日始,入政製院!”

“謝陛下!”

四個人連忙拱手行禮。

接著趙禎站起身,看向四人道:“朕知道世人很疑惑,疑惑為什麼趙駿年紀輕輕,便能執掌政製院,既然你們入院,便有資格知道真相!”

他指著好整以暇地坐在椅子上的趙駿,輕聲說道:“漢龍,來自一千年後的後世!”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