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2 / 2)

“不能再拖了。”

趙駿歎息道:“老哥你也知道大宋一年軍費、官員俸祿以及其它雜七雜八的開支多少,我們甚至都沒有多少錢修繕治理,不能發展教育,基建交通,若是再不對三冗動手,隻會讓三冗繼續把大宋拖垮!”

他雖然搞過很多創收,也國庫在段時間內暴漲,但這一切都隻是短暫的假象。

因為趙駿來之前,貪官汙吏遍地。所以他可以四處以查貪腐為名,搜刮這些貪官汙吏的家產,將他們的錢財沒收進國庫。

因為大宋榷場製度由來已久,負責榷場經營的官吏上下其手,在裡麵撈了不知道多少錢財。

所以他可以改革國營榷場,把大量國營股份賣出去,換到現銀。

但天下的官員不會越殺越多,如果把查貪腐常態化、精細化、長效化,那麼腐敗的官員隻會越來越少,而且就算有,也遠不如剛開始那麼肥碩。

天下的國營榷場也是有數的,總有一天會賣完。到時候沒有國營資產可以賣,那還能賣什麼東西填充國庫呢?

難道大量挪用銀行交子鋪裡的錢?

這東西隻能頂一時急需用,如果大量挪用的話,隻會造成經濟崩潰,物價暴漲,從而讓國家處於崩潰邊緣。

即便趙駿開拓了五大貿易路線,可在宋朝這個時間點,市場就那麼大,蛋糕就那麼大,生產力就那麼大,更甚至還有交通限製。

和大宋貿易的50多個國家,除了周邊西夏、遼國、大理、吐蕃、日本、高麗等國家以外,其餘中東乃至非洲的那些國家,受限於交通,貿易額就這麼點大。

而且市場總有飽和的一天。

因此有一點呂夷簡說得沒錯,那就是長時間入不抵支,總有一天國庫要完蛋,朝廷無錢可用,最終造成工資發不下去,國家瀕臨崩潰。

歸根到底,哪怕這段時間國庫還算有些存餘,內帑也有不少存款,奈何大宋要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發工資、建學校、修水渠、挖運河、做研究、搞治理、造火器都要錢。

長此以往,隻會讓中央不斷羸弱。

這就好像腦袋裡麵長了顆瘤子,原來這顆瘤子不斷地吸食人的營養,導致人越來越虛弱,雖然不致命,卻讓這個人長期處於病危狀態。

而現在通過調養身體,讓藥物和食物多化作營養,既補充了這顆瘤子需要的養分,也慢慢讓人的身體變得健康起來。

可這顆瘤子一直在這裡,就一直是個隱患。

一旦這個人把買藥和食物的錢花完,沒有錢再治病的時候,這顆瘤子就會爆發,成為要伱命的絕症。

所以趁著手裡還有錢,趁著現在身體稍微恢複不少,早點做手術,將這顆瘤子除掉。

這就是趙駿的打算。

原本他是想著再過幾年,等國內的民生安穩下來,真正來到一個仁宗盛世的時候,再開始動手。

但沒想到美洲的船隻回來了。

雖然紅薯、玉米、土豆、花生之類的作物並非剛開始就那麼高產,然而它們的優點就是並不需要占用耕地。

像紅薯、土豆和花生,野山坡、菜地邊角料、田埂旁甚至是砂粘型土壤都能種植,隻要澆點水,不去管它都能自己長起來。

哪怕這樣不能保證產量和質量,可廣而種植的話,對於目前的大宋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生產力提升。

如此一來,就能夠保證國內在開始解決三冗問題的時候,不會因為其它問題而內亂。

萬一在動軍隊利益的時候,引發軍隊叛亂的話,朝廷一來有錢有糧食可以安撫,二來不用擔心大量的農民起義,造成軍隊和農民共同爆發,讓國家左支右絀。

所以趁著生產力大幅度提升,百姓安居樂業,國內不穩定因素徹底解決的時候,對三冗問題動手,就是最好的選擇!

“但此時船隻尚未靠岸,即便帶來了能提升生產力的東西,也要花時間推廣下去吧。”

趙禎為難道:“是不是該緩緩。”

“不,緩確實要緩,但緩的不是不做事,而是先做一些事情,邊提升生產力,邊為將來做好鋪墊。”

趙駿對二人說道:“就如同我們能有現在,是先鋪墊了打贏了遼國和西夏,老範仗著打了勝仗的威望,才能把考成法和新政推廣下去一樣,現在做好鋪墊,就是為了將來對軍隊、對冗官和冗費動刀。”

“什麼鋪墊?”

趙禎忙問。

“要裁減軍隊,就必須先建立軍隊!”

趙駿舉起了一根手指頭:“第一,我們必須先培養一支絕對忠誠於我們的部隊,這支部隊數量至少要幾萬人,而且都是精銳之士,統兵的將領必須常在軍營裡訓練,必須是我們能夠信任的人!”

趙禎頓時沉思起來。

軍隊其實一直在他手裡,挑選一支數萬人的精銳部隊並不難。

從西北軍當中抽調就是了。

但後者就難辦了,這嚴重違背了宋朝將領非戰時領兵的要求,恐怕一旦做了,百官們便馬上彈劾不止。

“你有什麼想法?”

趙禎問。

“老範、張亢、狄青、張玉、折繼閔、郭遵、周美、張岊、王信、範恪、楊文廣等等,都是能信得過的人。”

趙駿思索道:“我的想法是,這支部隊就放在汴梁,讓老範和張亢做主將和副主將,然後老範和張亢作為文官,平時就上朝,訓練的時候也要去訓練。”

他繼續說道:“比如這支部隊是五萬人,分成十個部分,每個部分有一名信得過,能打仗的將領帶五千人,將領常駐於營中,防止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問題,保證軍隊戰鬥力。”

“而且這支部隊還配備最好的新式武器,比如火炮、燧發槍,正好咱們的燧發槍已經設計投產,加上鋼鐵源源不斷地製造,新的火器裝備將馬上迎來冷兵器迭代。”

趙駿看著兩個人,目光冷厲地說道:“未來裁軍、淘汰老弱、嚴查吃空餉喝兵血,一旦有人鼓動軍隊造反,這支部隊將迅速出擊,平定一切禍患,哪怕遼國和西夏來犯,有一支已經建立起火器的強大軍隊,也不用擔心安全。”

“這”

趙禎刹那間就猶豫了起來。

這一刀果然先砍自己。

第一個動的就是他的利益啊。

若是如此,這就意味著這支軍隊將會脫離自己的掌控。

雖然名義上肯定還是他下旨,樞密院發兵。

但那些將領常在軍中的話,這些士兵將成為這些將領的私兵。

到時候一旦這些將領依靠自己平日威望,帶士兵造反的話,恐怕又要重蹈五代十國的覆轍。

所以在大宋皇帝攥兵權攥在骨子裡的情況下,這件事還真讓趙禎猶豫不決。

“老哥,你在猶豫什麼呢?”

趙駿皺眉道:“我不可能讓人能掌握五萬部隊,老範和張亢平日裡都上朝,要調兵也必須要有你的虎符,下麵的將領隻能掌握5000人,難道你還怕他們能造反嗎?”

範仲淹覺得這個辦法不錯,也勸道:“是啊官家,隻要我們能掌握一批精銳的士兵,就再也不用擔心內憂外患的問題了。”

“老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做人還是要果斷一點,想想秦始皇,想想漢武帝,想想李世民,你難道不希望自己成為千古一帝,成為新時代奠基人嗎?”

趙駿再次勸道。

趙禎咬牙道:“好吧.朕自是信任大孫和範卿的,此事就全由你們去做!”

“嗯。”

趙駿點點頭,嚴肅地說道:“第一步控製自己的軍隊之後,那就真要開始搞大改革了。到時候大裁軍、清查軍隊人數之類,都要動很多人的利益,就要看我們能不能頂住這個壓力了。”

這也是為什麼趙駿一定要等生產力提升上來,才能搞改革冗兵的緣故。

一旦大裁軍,那麼社會上就會立即多幾十萬士兵,這些人如果不給他們分發田地,或者給他們找一個生計,很有可能就會變成不穩定因素。

但大宋荒地多的是,可哪那麼多水利設施去搞灌溉?

慶曆年間,蔡襄還上書,說汴河水利設施多年無人修繕,以至於京城以及河南府明明應該沃野千裡,卻是有數萬傾荒地,白白浪費了土地。

所以趙駿認為,趁著現在朝廷還有錢,乾脆就把大量的軍隊裁撤,要麼雇傭他們去修水利設施,挖建運河,以工代賑。要麼給他們一些土地,讓他們去種植糧食,總比待在軍隊,繼續躺著拿錢損害國家財政強。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在觸動軍隊利益的情況下,他們手中有一支可以打仗的軍隊,來鎮壓一切可能存在的叛亂!

趙駿。

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