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搞個長久計劃(2 / 2)

一來趙駿不是化學專業,沒那本事。

二來就算他有那本事,大宋也沒有那實驗室的條件啊。

反觀金雞納霜就簡單多了,就是金雞納樹的樹皮曬乾後搗碎成粉末物,幾乎沒什麼技術含量。

所以有了金雞納霜,以後廣東福建等嶺南地區,乃至如今瘴氣肆虐的台灣,都再也沒有任何阻礙,漢人的足跡踏遍整個東南亞都不成問題。

“你是想開發嶺南嗎?”

範仲淹問。

“不止,這個計劃還是比較龐大和宏偉,一時半會跟伱說不清楚。”

趙駿喝了一口湯,隨後放下碗道:“先說點簡單的吧。橡膠流入我國之後,蒸汽機的密封性問題將徹底解決,蒸汽機可以實現量產,你覺得應該乾嘛?”

“火車!輪船!”

範仲淹精神一振,他看過西部片,西部片裡就經常有火車和輪船,那些東西不僅讓他向往,整個政製院的人都向往。

“錯了。”

趙駿搖搖頭道:“可以實現量產,不代表立即就能量產。我們的玉米土豆紅薯花生帶了幾萬斤種子回來,可要實現推廣全國,還得農業部大規模在城外種植,種了兩個季度,產出數百萬斤種子才能分發下去,橡膠樹能做到嗎?”

“額。”

範仲淹一想也是,橡膠樹是樹,樹的生長周期可比農作物慢了許多,怕是得要好幾年了。

“即便他們在船上搞了很多樹苗乃至成品樹木,在船上用土壤種植,減少了一定生長周期,但移植到南方去,還有很多問題和麻煩要解決。”

趙駿指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先不談成活率問題,單說即便都能活下來,結出很多種子,可真正廣為種植,至少也得幾年乃至十幾年後去了,所以在這段時間,我們就必須做好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規劃。”

“嗯,有道理。”

老範也是聽明白了,主要他對橡膠樹又不了解,這才鬨了個烏龍。

趙駿說道:“因而真正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不僅僅是搞幾個鋼鐵廠就能完成,還要提高生產力和生產效率。蒸汽機普及開來,我預計至少得十年後,而這十年間,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

“你說說吧,這些事情你在行。”

範仲淹也懶得自己瞎猜了,反正以他的能力沒辦法想到。

“首先是人口,工業時代到來勢必需要大量的人口進工廠乾活,現在大宋的生產力和糧食養活一兩億人沒問題,隻要再讓紅薯等作物繼續擴大種植麵積,到三四億人都綽綽有餘,那為什麼我們的人口沒有爆發性增長呢?”

趙駿反問。

“攤丁入畝嗎?”

範仲淹試探性問道。

“這隻是其中一條,攤丁入畝確實能激起百姓生育,但同樣也有很多隱戶。”

趙駿說道:“上次人口普查,有部分隱戶願意出來,那是因為朝廷給他們減免稅收,且分發土地。可大部分隱戶依舊願意過著黑戶生活,這就意味著很多隱戶其實還是被隱瞞了起來。”

“唔”

範仲淹沉吟著點點頭。

“除此之外就是土地兼並嚴重的問題。”

趙駿繼續說道:“土地被大量集中在地主手裡,百姓貧困,養育不了更多的孩子,人口自然不會大爆發,所以隻有從這兩方麵下手,那麼未來幾年內大宋就會有一波嬰兒潮,二十年後剛好趕上大宋大發展時期,為國家建設出一份力。”

“終於到了這個時候了。”

範仲淹的情緒有些激動,拍案道:“漢龍,你說說,該怎麼辦吧。”

“攤丁入畝肯定是要有的。”

趙駿露出凝重的神色,“至於土地兼並問題.我有三個辦法。”

“說說?”

“這”

範仲淹大驚道:“全國土地主恐怕都會造反了吧。”

“是啊,這條太激進。”

“第二呢?”

“第二條是禁止土地買賣。”

趙駿繼續道:“隻允許朝廷回購土地,然後各地官府開始大修建,修路、修水渠、修運河、挖礦產,把每個縣的那些地主手裡的佃戶們招走,讓他們無人可以耕作。”

範仲淹皺眉道:“裡麵恐怕有很多問題吧,光我能想到的就有財政支出肯定要爆。且佃戶們都被地主用契約合同控製,沒辦法走。”

“這種大範圍基建財政肯定是要爆的,但不是剛解決了三冗問題嗎?目前我們的財政收入穩步上升,雖然還沒有達到減免賦稅之前年入一億多貫的水準,可貿易吞吐量暴漲,國內經濟刺激也很大,未來幾年內每年財政收入超過一億貫是遲早的事情。”

趙駿笑道:“扣除一年軍費大概三千萬貫,官員支出以及亂七八糟的雜費支出接近兩千萬貫,朝廷還剩下三四千萬貫,還有各地本來就有地稅收入,每年幾千萬貫撒下去,瘋狂地搞工程,既能更刺激經濟,又能搞走青壯勞動力。”

“至於契約合同的問題嘛。”

他摸著下巴道:“朝廷應該頒布法律,規定多少利息屬於高利貸,一旦敢搞高利貸,坐牢、流放、沒收財產、殺頭一條龍服務,且不允許限製人身自由,嚴厲打擊任何奴隸製度。給各地官府下死命令。”

“這是要把地主們往死裡整啊。”

範仲淹聽著這套組合拳也是相當震驚。

這麼搞下去雖然沒有明麵上收走他們的地,但卻把他們手裡的佃戶和青壯搞走了。那土地就無人耕作,他們守著這些地也沒用,荒蕪了,可不最後必須被迫賣給官府了嗎?

“至少我給了他們賣給官府的權力。”

趙駿雙手一攤道:“其實這裡麵還有個套路,那就是有地契的地承認是地主和私人所有,以後禁止私人開墾耕地,由官府組織人手修建水渠,自己開墾出地,然後把這些地當作官田租給佃戶,並且還是那一套打擊奴隸製度以及契約合同。”

“好家夥,那樣地主的地怕是連賣給官府的權力都沒有了。”

範仲淹更加震驚。

趙駿黑啊。

手是真的黑。

這一套下去,全國的地主怕是不死也得脫層皮。

“那沒辦法,總得拿主意想辦法把這些地主手裡的地給收回來。何況我也沒讓他們吃虧,各地官府拿真金白銀和財政買來的。”

趙駿搖搖頭。

為了防止地主造反,他沒有明搶就算不錯了,花錢把地主手裡的大部分閒置土地收歸,那麼以後這些佃戶就變成官方佃戶,土地兼並的問題也能大幅度緩解。

能用這個辦法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大宋手裡是真有錢,特彆是最近幾年外貿做得風生水起,日本每年數百萬兩白銀流入。

遼國更是誇張。

為了搞火器,每年都是上百萬斤硫磺地買,光這一項就能為大宋帶來數萬貫的財政稅收。

加上海上絲綢之路,陸地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等多條貿易路線火爆,民間在進行中等額度貿易的時候,也漸漸開始使用銀子,而不像以前那樣經常要帶好幾貫,幾千枚銅錢出門。

所以趙駿也給了大宋這些地主們最後一絲體麵,那就是倒逼著他們把手裡的地平價賣給各地官府,把他們手裡的佃戶解放出來,至少還能換些錢幣。

不然的話。

他們要是不想體麵,朝廷恐怕就要直接幫他們體麵了。

“那最後一條呢?”

範仲淹又問。

“最後一條就是順其自然。”

趙駿聳聳肩道:“等工業正式開啟後,大量青壯就會進城打工,讓地主沒有人耕作,被迫讓他們要麼賣地,要麼轉型成工廠主、商人,土地自然也就慢慢收回了。”

範仲淹想了想道:“這好像就是你最初說的辦法。”

“是啊。”

趙駿說道:“這也是後世工業革命初期先發國家普遍的辦法,畢竟他們肯定也看不到未來方向,不能做出正確判斷。而且這個辦法肯定還有頑固分子,但比較溫和,不會造成大規模反對。唯一的弊端就是時間太長,且未必能讓人口紅利趕上大發展時代。”

最後這個辦法典型的就是英國羊吃人事件,工業革命到來後,羊毛原材料短缺,貴族地主們一看有利可圖,就馬上把土地改為牧場羊綿羊,結果就是圈地運動,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被迫入城打工,反而促進了工業增長。

現在大宋就是這樣,一旦工業革命到來,雖然以大宋的體量,不至於出現大量土地改為牧場的現象。可入城打工的收入比種地高,必然會主動吸引人口入城,農村就無人耕作。

結果就是大宋的地主們要麼主動,要麼被迫把田地出售,引入機器,成為資本家或者商人,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土地兼並的問題。

然而這樣做拖的時間就太久,而且不能根除弊端。

趙駿真正的目的還是收回大量私有土地,免得像後世印度那樣,修條高鐵,沿途的地主紛紛反對,修了十幾年都修不了,嚴重阻礙國家發展。

趁著現在大宋的體量還不算特彆大,地盤隻有不到三百萬公裡,人口沒有十幾億那麼複雜的時候完成改製,那麼接下來不管是修火車還是建公路,都能暢通無阻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