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是夏稅開始,又得交一次稅。
那肯定要抗議啊。
特彆是作為太湖流域這種產糧主要地區的大地主們,受損最嚴重的就是他們。
所以風暴也就漸漸蔓延開來。
不過目前事態還算可控,地主和官府都相對較為克製,並沒有發生直接衝突。
隻是地主們示威遊行,鬨得街道雞飛狗跳,影響街市繁榮。
想來以後朝廷會出麵解決。
而就在江浙地區地主們鬨事的時候,民間卻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衢州開化縣馬金鎮豐源村,這裡位於後世開化縣北麵,因為依靠馬金河而得名,處於群山環繞當中。
古代的浙江地區跟後世的廣東很像,後世廣東除了珠三角地區以外,其它地方特彆是山區都不算富裕,古代的浙江也是如此。
除了長江三角洲以及太湖流域以外,東南丘陵的山區在古時候一直都相對貧困,甚至在三國東吳時期,這裡乾脆就是百越部落的居住地,與東吳政權多次交戰。
此刻群山環繞之間,一棟棟木製房屋錯落分布在山裡,如果湊近了看,還隱約能夠看到在那些房屋牆上,用石灰抹著各種各樣的字。
‘多種地,多修路,多攢糧,能致富。’
‘永不加賦是國策,任何人敢多收村民一分稅,那就是國家的敵人。’
‘有困難就找官府,官府不能解決困難就上報禦史司。’
‘村鄰友好,應當互相幫扶。’
‘攤丁入畝讓百姓少繳稅,多生孩子,多種紅薯、土豆、玉米。’
在山林間開墾出一片片菜地、梯田,百姓從溪水裡挑水種地,原本貧瘠近乎難以生存的村子,日益有了溫飽。
正是五月份,交夏稅的日子,村子裡並不熱鬨,太陽高高懸在空中,就像是能把人都曬暈過去。
新任衢州通判章庶從山下的鎮子艱難進了山中,他是景佑年進士,為官九年,為人剛正,聽聞村中百姓艱難,特意過來巡視。
“這一路上,彆的地方百姓都風調雨順,積極納糧,唯獨山中的幾個村莊卻是一片慘淡。並非他們不想,實在是山中今年忽然乾旱無水,池塘乾涸,顆粒無收啊。”
帶著章庶進山的當地保正向他介紹情況。
章庶微微點頭,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有些後悔今天穿著長袍出門,應該穿短衣的,卻是沒想到這村莊竟然在這深山老林間,實在是難以攀爬。
他們邊說著邊繼續往上,等過了狹窄的山道,遠遠的就已經看到在竹林映襯間,見到了第一棟房屋。
那是棟老舊的夯土屋子,屋外的田間有一個老婦人正躬在田裡翻找著什麼,保正見此,就又道:“村民不得已,現在隻能找些紅薯、土豆子果腹。”
“有沒有餓死人?”
章庶立即問道。
“這倒是沒有。”
保正忙道:“村裡青壯都下山去給彆人做短工維持生計去了,家中不耗糧食,留了些存餘吃食。”
章庶走進了村子,村子在山間,有凹凸不平的田野,如村口道路一側就是個低穀,下麵有三四層梯田,每層約兩米高的田埂,雜草叢生,樹木較多。
目光所及,有不少老人小孩頂著烈日在山穀附近尋找野菜、土豆、紅薯之類的作物。
這些東西平日裡他們不吃,經常隨手種了喂牲畜,但恰逢遇災,稻米歉收,人都沒得吃了自然也不至於嫌棄。
“劉大保,通判來了。”
保正見到村口不遠處的田裡有個中年漢子正在鋤地,就向他喊了一句。
那漢子聽到聲音,回過頭去,見到一行人,連忙扔下鋤頭小步跑來,向章庶連連拱手作揖道:“小人劉四見過通判。”
宋代村莊雖然已經有了村鎮鄉概念,但不設村長、鎮長和鄉長,而是以戶為單位設保甲、大保、都保、保正。
其中十戶為一保,由保甲為主。而每五十戶設一大保,設大保長。所以如果一個村子隻有十戶人甲,那村長就是保甲,超過五十戶,就是大保。
豐源村是山裡超過五十戶的大村子,附近十多座山頭,方圓得四五公裡都是一個村。雖然村民分散得厲害,村頭走到村尾得走一兩天,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畢竟山區裡的村子人員分散的厲害,有的時候一個山頭就一兩戶人家,總不能按照山頭來劃分,顯然有點不合適。
大保劉四剛好就住在村口附近,下麵的梯田當中就有他的幾塊地,正在田裡挖紅薯。
章庶就拉著他問了一下情況。
原來夏天東南丘陵的山區乾旱缺水是常有的事情。
唐代不是有首詩嗎?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即便不是災荒年月,山下有水,山上就不一定有水。
從山下的小鎮進山走山路都得一兩個時辰,稻田要的水非常多,就幾乎不可能挑水進來。
所以山裡時常鬨災。
這種現象要到後世有了自來水,可以走管道從山下的河流裡抽水上山來解決。
而在古代,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隻能靠天吃飯。如果運氣好下那麼一兩場雨,通過挖的池塘、水井蓄水,就能解決。
但可惜今年運氣不佳,從四月份到五月份一個月山裡都沒有下雨,導致稻田乾旱死了,隻能撿點土豆維生。
“今年算是好的了,最近幾年朝廷推廣這紅薯土豆子,不要多少水就能養活,在山裡還有那麼幾眼泉水,雖然不能用來種田,可澆地自己喝還是夠了。”
劉四雙手叉腰,田埂間搖著頭道:“但可惜的是雨一點都沒下,村民們也就夠自己吃的,怕是今年的稅納不上去了。”
“這個你不用擔心,朝廷對於災情的地方自然有免稅的政策,上報申請了賑災糧嗎?”
“上報了,縣裡昨天派人來調查了,估計要不了多久就會到。”
“嗯,此事我會關注。”
章庶雙手背負在身後,目光看到遠處挑水的隊伍正深一腳淺一腳地從山下艱難地挑水上來,可這些人都是四五十歲以上,有些甚至是老人,於是問道:“現在有多少青壯?”
劉四說道:“咱們豐源村其實就是附近十多座山裡的百姓居住地,有村民三百餘人,青壯將近百人。”
“他們如今在何處?”
“在山下打短工,幫人割點稻穀,賺點吃食。”
“每日多少文?”
章庶追問。
劉四撓撓頭道:“不給錢,就給點吃的。”
“唔”
章庶抬起頭看向四方。
山林茂密,林間綠蔭森森,光看景色,卻是不錯。
但空氣裡燥熱,村莊仿佛沒有人煙,村民地裡翻找著紅薯,小孩和老人在山裡挖著野菜,猶如沒有生機,隻有死寂。
可即便是如此,比往年也好了許多。
如果沒有朝廷賑災,沒有紅薯土豆,按照以前,怕是會死不少人。
在這一刻,就連章庶這樣的官員都不由得感覺到朝廷這幾年的變化,讓天下百姓都受益。
誰能做到這樣深山老林裡在發生旱災的時候不死人呢?
可這還遠遠不夠。
章庶步入村子裡,沿著田埂間走著,雙手背負在身後,向劉四了解著村子裡的情況。
衢州山區很多,除了豐源村以外,還有一些山裡的村莊也是如此。
山裡出不了大地主,最多就是幾個土財主,災年的時候連土財主都自身難保,所以哪怕能生存下去,最多也就是勉強生存。
有幾口紅薯土豆吃,不至於讓人餓死,可若是生病了就要等死,這就是目前大宋最貧困村莊的現狀。
“走吧!”
章庶最後又看了眼這深山,隨後說道:“回去好好合計合計,朝廷要招募村壯,想辦法在山裡修一座儲存水的大水庫,興許以後就常年有水了。”
現在正是朝廷頒布政策全國大基建的問題,水庫就包含在其中,但水庫需要水泥廠,而朝廷二月新政後,衢州官府就已經根據上麵的指示在籌備水泥廠和磚廠,也許這件事情會有著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