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1 / 2)

慶曆六年十一月,遠洋船隊回來,帶回來大量的東西。

事實上帶到汴梁的還隻是其中一部分。

因為一是汴梁用於載重的客船實在是太小,跟動則幾十米,甚至上百米長的海船比起來,雲泥之彆,裝不下那麼多貨物。

二是因為氣候問題。

海運船隊帶回來的很多都是橡膠樹、金雞納樹等南美熱帶雨林的作物。

他們繞行楚科奇半島,選擇的是今年五六月份,天氣最炎熱的時候穿過處於北極圈附近的白令海峽。

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橡膠樹和金雞納樹在途中死去。

所以到了杭州之後,趙駿就立即讓他們把大部分樹木帶去南方,移植到同樣處於熱帶雨林氣候的海南、廣西等地。

帶到汴梁的大部分東西自然就是當地其餘產物,如金銀珠寶、水晶瑪瑙、鑽石香料、珊瑚珍珠等珍貴物品。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一箱箱的金銀搬下來的時候,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整個汴梁這幾天爆炸性的新聞都是遠洋船隊從海外歸來,再次帶回無數金銀財寶的消息。

而且這個消息也是迅速擴散了出去。

從年初開始,朝廷放寬了新聞管製,民間大量的報業、雜誌行業誕生。

特彆是開封、應天、河南、大名四京,以及成都、杭州、揚州、江陵、越州、明州、泉州、廣州等地區。

因為這些地方的特點就是大宋傳統政治、商貿中心。而且一般都處於交通發達,運河沿線。不管是消息還是經商環境,都非常不錯。

所以大宋在開封新聞管製之後,新聞媒體行業迅速在這些城市得道發展,報紙行業也開始走向千家萬戶。

在報紙的推動下,大宋很多城市地區人口迅速知道了這件事情。

一時間海外寸土寸金之事傳遍全國。

同樣也傳到國外。

最關注大宋情況的是那些人?

除了高麗、大理這樣跟著大宋走的鐵杆小弟以外,自然就隻有西夏和遼國這兩個敵對國家。

當然。

現在名義上是友好的“兄弟之國”。

但誰都知道,隨著大宋的崛起,最感到不安的就是他們。

西夏不用多說,本來國小民少,旁邊的鄰居越強大,他們就越隻會感覺到危機撲麵而來。

遼國雖然強盛許多,可隨著火器時代到來,他們的騎兵作用越來越小,戰鬥力也愈發落後,自然而然會感覺到威脅將近。

以前遼國時不時就以武力威脅大宋,逼迫大宋簽訂各種各樣不平等的條約。

可現在隨著遼宋之間大戰慘敗收場,加上遼宋簽訂貿易協定,雖然協定對遼國不乏有益,可雙邊貿易下,大宋作為原材料主要進口方,收益一定遠超遼國。

因此眼看著南邊的“兄弟”國家崛起的道路勢不可擋,遼國皇帝耶律宗真自然也十分著急。

事實上他除了一邊暗暗積蓄力量,大力發展火器以外,還早就暗中與西夏結盟,形成了遼夏同盟關係,約定一方與大宋全麵開戰,另外一方也必須要一起出兵支援。

這種抱團取暖如果是在平常時候,肯定很鬆散形成不了強有力的同盟聯係。

可一旦他們同時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嚴重威脅到他們生命安全的時候,那麼這種同盟關係就勢必會比較緊密。

就好像三國時期,除了孫權目光短視,發動了偷襲荊州之戰,造成了夷陵之戰的後果以外。其餘之後吳國和季漢就再也沒有發生過戰爭,而是聯盟共同對抗曹魏。

雖然他們的大部分聯合行動,都因為孫權被阻攔在合肥而宣布失敗告終。

但也從側麵說明了三角關係當中,當任何一方處於絕對領先優勢的時候,那麼另外兩方弱者為了防止被吞並,就勢必會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十二月中旬,遼國中京的行營皇宮內,現在每年大部分時間裡,遼國皇帝耶律宗真都居住在這裡。

此刻他正在皇宮書房裡批閱奏折,非常苦惱地看著手中的公文。

事實上耶律宗真並非一個沒有危機感的皇帝,相反,他曆史上還是很希望做出一些成績,屬於比較有理想有抱負的君主,不然廟號也不會是遼興宗。

所以自從大宋崛起之後,耶律宗真也非常勤勞,試圖勤政壯大國力,以抗衡愈發強盛的宋國。

可惜事與願違。

遼國可沒有一位穿越者過來幫他革除弊端,掃除舊障。

而且遼國的體製也讓耶律宗真很難辦。

遼國的問題在於他們的上層權貴掌握的實權很大,各契丹部落的首領同樣也是各遼國權貴人物。

如耶律氏、蕭氏就是其中最強大的兩支,掌管了很多契丹各部落的兵力和財力。

此時距離遼國建國140年,最早的那一批契丹兵馬早就開始腐化墮落,軍隊的實力也堪憂。

為此耶律宗真就必須要考慮好好整頓一下軍隊,肅清軍隊當中的貪腐、空額,以及讓軍隊重新訓練有素的問題。

但這樣顯然會嚴重阻礙那些契丹貴族們的利益,造成國內反對的聲音絡繹不絕。

趙駿能夠完成軍隊整頓,是因為他在趙禎和那些宰相麵前是明牌穿越者的身份,能夠以未來先知的身份換取他們的強力支持。

並且大宋的軍隊體製在文官麵前就是個笑話。

像孔道輔誣陷王德用的事情,一個進士出身的正四品文官甚至能用長相羞辱武將出身的從一品樞密使,就足以見得文官對於武將的壓迫有多大。

在這種情況下,隻要得到皇帝跟文官集團的支持,改革軍隊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可遼國不行啊。

遼國的武將是壓著文官。

張儉這樣的三朝元老在耶律和蕭氏貴族麵前都得不到尊重,就更彆說其他文官了。

如果光靠耶律宗真以及漢人文官集團想動契丹貴族們的利益,恐怕說不好會鬨得這些契丹貴族們舉兵抗爭,到時候遼國反倒先內亂。

所以耶律宗真就沒辦法像大宋那樣清除軍隊裡的毒瘤,進行大規模軍隊改製。隻能先慢慢解決契丹軍隊日益懶散,疏於訓練的問題,把戰鬥力稍稍提升上來一點。

而除了契丹內部腐化墮落以外,外部壓力也不少。

最典型的就是其它民族各部落。

要知道遼國近千萬人口,契丹族僅僅隻占據了其中約八分之一。

在主體民族沒有占據絕大多數的情況下,自然也就會造成國內的其它民族對契丹族的統治表示不滿。

這一點元朝和清朝也是如此,元朝造反次數達二百多次,清朝的話除了清末那特殊的幾年多達一千多次的造反以外,平時從順治到道光也有一百多次。

所以除開帶宋這刮地三尺的稅收讓起義次數高達400餘次的奇葩朝代以外,少數民族執政的朝代,往往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各種起義。

遼國也是如此。

雖然四季捺體製取消之後,大大減少了遼國內部的財政支出,以及減少了對其餘民族的負擔。

但也同樣減少了對其餘民族的控製,讓其餘民族逐漸發展了起來。

比如北方草原蒙兀奇源部落,東北生女真石顯部落,不斷吞並周圍小部落,勢力漸漸強大,對遼國也不是很尊敬,讓耶律宗真很是惱火。

因此總結來說,遼國最近十年來,雖然耶律宗真試圖改變,並且也有不小的成效,讓遼國的國力有了不少的提升。

可治標不治本,不像大宋一樣,大量處死過官員、勳貴、黑惡勢力,未來可能還會處理地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官場腐敗、軍隊黑暗以及地方治安差等等問題。

根本上遼國的內憂外患還依舊存在,隻是暫時被耶律宗真這個裱糊匠給壓製住,沒有集中爆發而已。

所以雖然遼國國力也有一定增長,可與大宋的差距卻是越來越大,越拉越遠。

“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