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正常年歲下,從2400萬貫,增長到2800萬貫就算是不錯的了。
但攤丁入畝之後擁有全國大量土地的地主納稅要比以前多交一倍,那自然是增長明顯。
“去年這個發展水平如果在古代那自然是非常不錯,但我們的目標不是在古代社會提升,而是要向前看,向工業時代進步。”
趙駿沉吟片刻,然後想了想道:“統計部並沒有統計去年國內的鋼鐵產量,這是我的疏忽,以後必須要加上這一條,如此才能衡量一個國家的鋼鐵水平。”
“去年雖然放開了政策,全國各地興辦鋼鐵廠和水泥廠,但從尋找資源到挑選地方,還要修路和修河,現在全國大部分地方的鋼鐵廠和水泥廠可能還處於建設階段,並沒有正式投入生產。
晏殊說道:“所以咱們現在的鋼鐵廠產量還是主要依靠武安鋼鐵以及原有的其它冶煉廠,要統計這個數據應該不難,我待會去跟吳育說說,讓他派人去查一查。”
“嗯。”
趙駿說道:“這些鋼鐵廠今年就應該走上正軌,今年政製院的重心應該調整一下,開始大煉鋼時代,我要在五年之內,讓大宋鋼鐵產量達到世界鋼鐵產量的90%以上,讓大宋正式步入工業革命的第一階段。”
“啊?”
眾人傻眼。
宋綬啞然道:“這可能嗎?豈不是說大宋一年產鋼鐵要達到以前的百倍以上?”
“怎麼不可能?”
趙駿笑道:“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1850年,鋼鐵產量為250萬噸每年,占世界鋼鐵產量的一半。當時世界的生產力已經提高不少,但全世界的年產量也不過五百萬噸。在如今這個時期,世界年產量怕是十萬噸都沒有。”
這並非誇大其詞,而是事實。
後世網上有人說宋朝元豐年間鋼鐵產量就已經達到了15萬噸。但這其實是宋粉捏造的虛假消息,實際按《宋史》記載,應該在年產約一萬多噸的樣子。
要知道根據後世考古學者李京華先生的研究,整個西漢時期的總鋼鐵產量也才四萬多噸。
直到東漢出現炒鋼法,接著唐朝出現灌鋼法,一年的產量也才達到三千多噸,大宋就算有黑科技,也不至於誇張到年產十五萬的程度。
所以按照《宋史》記載,大宋年產一萬多噸才是正常的現象。
而當時的大宋已經是全球經濟、科技、文化、生產力最高的國家。連大宋年產量都才一萬多噸鋼鐵,全世界其它國家加起來鋼鐵產量能有個五萬噸都是個未知數。
因此一旦全國各地鋼鐵廠興辦起來,隻需要讓鋼鐵產量達到每年百萬噸,就能夠實現目標。
即便每年百萬噸跟後世我們年產10億噸比起來不過是個零頭,可在大宋這個時期,五年內做到全球第一,總攬超過90%的鋼鐵產量,還真就不是在胡說八道。
“唔”
眾人互相對視,這才明白什麼叫工業社會。
一旦工業化開始,那麼以前的任何數據跟工業時代比起來,那都是無數倍的差距。
“工業化時代之後,先是鋼鐵產量提升,接著就是鋼鐵應用於各行各業,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
趙駿說道:“鐵路、工廠、船廠這些都是蒸汽機和鋼鐵產業的大頭,歸根到底,工業發展離不開衣食住行這四樣,所以明年的首要任務是把鋼鐵產量提上來,同時推進全國招商引資,開辦各類工廠的事項。”
“嗯。”
大家紛紛拿紙筆記錄下來。
幾輪慶曆新政改革之後,國家的弊端也慢慢在除掉。
雖然還有一些患處,但已經好了許多。
現在的主要發展重心,確實應該放在工業革命的生產上了。
“京西南路那邊的鋼鐵廠從前年就已經在建設,去年年底正式投產,他們的意思是希望朝廷再撥些款下去,他們想自建鐵路。”
李迪說道。
“地方官府有主觀能動性是好事,這事我會派人去視察一下,如果沒什麼問題就批了。”
“好的。”
“說起來既然進入工業化之後,我們又該成立新的部門了。”
趙駿沉吟片刻,然後說道:“今年開始組建工業部和鐵道部吧,以後這樣的事情就由工業部和鐵道部對接,不然地方上什麼事情都要等政製院批示的話,那效率也太慢了點。”
以後像這樣的事情肯定會越來越多。
政製院就這麼點人手,主攻方向肯定也是國家發展戰略,不能地方上申請彙報還要他們批示,還是應該有直屬部門管轄。
“那籌備這兩個部門的建設讓老夫來吧,老夫年紀雖然大了些,但也想為國家發揮點餘熱。”
呂夷簡一點都不想放過抓權的機會。
趙駿瞥了眼就說道:“王相也是國家棟梁之才,這事就交由呂相和王相一同協辦。”
他可不想讓呂夷簡多摻沙子。
由於呂夷簡以前就管人事,大宋五十多個部門裡,他的門生故吏可不少。雖然基本上等呂老登掛了,人走茶涼這權力就少了大半。
可呂夷簡的次子呂公弼已經是河北路轉運使,三子呂公著也已經是知製誥,升遷速度很快。
老呂頭這哪是發揮餘熱,顯然是想給兒子鋪路。
“嗯。”
老呂頭隻是應了一聲,也沒有反對。
現在這形勢,能拿點權就算不錯了,畢竟他的身體越來越差,誰也不知道還能活多久。
“那今天的會就先這樣,接下來讓各部籌劃一下今年他們自己的發展計劃交由政製院批示,收入是越來越高了,但還是有很多固定支出,錢還是要花在刀刃上才行。”
趙駿站起來散會。
彆看去年財政收入一億,但教育部建學校,推廣教學體係。工部修河渠、修道路,還有地方上興修水利和道路建設,都要朝廷大撒幣。
再加上官員俸祿、軍隊支出,每年固定支出還是要個五六千萬貫,剩下的一半,就能用於其它投入建設了。
不過就算是這樣也挺不錯了,至少比以前大宋六分之五的財政投入到軍費裡強,剩下的六分之一由官員俸祿和其它冗費支出占用,國家完全就沒有建設資金,徹底歇菜。
當下政製院就在新的一年做出指示,要各部門上交自己本部門今年規劃,比如教育部今年要招多少老師建多少學校,工部要修多少河渠、開辟多少道路等等。
規劃交上來沒有什麼問題之後,政製院才會讓財政部批款作為經費。
如此種種。
慶曆六年,大宋就又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