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水來得快去得也快,何況遼軍匆忙之間不可能修出一個超大型水壩,蓄水不會太多,頂多也就是讓榆水在短時間內爆發洪水,卻不會持續太久。
所以狄青隻能儘快回去。
又過了差不多半個時辰,此時已經是下午,各部宋軍才陸陸續續被傳令兵吹響的哨聲呼喚著歸隊。
平海軍指揮使呼延守用與定海軍指揮使王奎分彆召集了各部將士列出整齊的隊伍。
隨著狄青一聲令下,將士們就又隻能冒雨重新向著來時的路跑去。
這顯然對宋軍的體力是個嚴酷的考驗,他們上午出發時吃了飯,但此時疾走十五公裡,又經過一陣廝殺,很多人體力嚴重不足。
哪怕隊伍回去的時候不再奔跑,而是步行走路,可也出現了不少人累得夠嗆,半路掉隊的事情發生。
另外就是宋軍雖然穿了蓑衣,但腳上的靴子很容易進水,很多人的腳都泡了一天了,現在走路一瘸一拐,不少人需要靠彆人攙扶著前進。
來時雄赳赳氣昂昂,走的時候倒頗有些打了敗仗的架勢。
唯一的好消息是他們繳獲了遼軍不少馬匹,哪怕海軍當中會騎馬的很少,但總歸還是有一些,不然傷員恐怕就隻能在原地等死。
過了兩個時辰,天色已經暗了下來,雨勢也沒有白天那麼大,從大雨變成了中雨,現在已經是小雨。
偶爾轟鳴的閃電當中,夾雜著呼嘯的狂風,讓疲憊不堪的宋軍更加勞累。
沿途經過那些村莊,村子裡諸多百姓再次又看到了這支軍隊,很多人已經不再像白天那麼畏懼,大著膽子走出屋外,躲在圍牆柵欄後麵,遠遠地看著他們。
借著閃電時的白晝視野,他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來時的宋軍氣勢恢宏,走的時候雖然能夠看到他們低著頭,一步一步,緩慢地走著。
但那凶悍的氣質,卻仿佛更勝。
“他們怎麼這麼快回來了?身上都衣衫襤褸,這樣子是打了敗仗嗎?”
“打了敗仗不是這樣吧。”
“不是這樣,我以前做過鄉軍,親眼看到過當年宋人擊敗我大遼,打了敗仗後就會四處亂跑。”
“你們看,他們騎了馬,還押解了一些俘虜.”
曠野之上,沿途所過之處,那些村莊的漢人百姓都遠遠地看著宋軍。
宋軍也自然注意到了他們,但卻無人過去與他們接觸。
因為狄青來時也曾經想招貼安民告示,可換來的卻隻是幽燕漢人的遠離。
既然幽燕漢人早就已經沒有把自己當成漢人,那宋軍自然也就不會再在意他們的目光和想法。
宋軍將士繼續前行,經過將近三個時辰的長途跋涉之後,他們總算是回到了廣寧。
狄青幾乎第一時間縱馬抵達了城外的榆水河畔,此時宋軍的船隻全都在西岸,東岸的遼軍正在砍伐樹木,搭建浮橋。
但榆水可不是一條小河,又恰逢大雨。哪怕他們在上遊蓄水,可水流速度還是非常快,因此想要在短時間內搭建出一條可以供數萬大軍行走的浮橋可不容易。
就看到遼軍已經先建造好了很多艘小船,接著利用船隻先運輸了大概三四千人過來,他們此刻正在將繩索連接著兩岸的樹木、巨石固定。
等繩索弄好之後,接下來就是用繩索固定木板,搭建船隻一類的活計,到時候木板船隻連在一起,就能夠供人過去。
不過這道工序很耗費時間,遼軍中午才發現情況不對,一個下午四五個小時的時間,目前也就處於第二個階段——利用繩索固定木板,連船隻都還沒有搭建。
甚至已經有一些遼軍正在試圖搶奪宋軍在西岸的船隻,可一來他們不會操縱,二來宋軍從榆關撤出來的部隊正在對他們進行阻擊。
雙方已經血戰過幾次,由於大雨導致宋軍火器難以發揮出作用,冷兵器作戰宋軍還是吃了不少的虧。
“大帥!末將有愧於大帥囑托,讓遼軍過河了一部分,末將死罪。”
負責留守的定海軍副指揮使匆匆而來,單膝下跪。
此刻他脖子用塊白布裹著,滲出來的血水把白布染出幾抹鮮豔的紅色;胳膊也被砍了一刀,小臂上纏著根布條,幾根血條子順小臂直拖到手背上,沿著腕骨指尖緩緩凝聚滴答。
顯然方才留守的宋軍已經儘最大努力。
畢竟在這個時候整個榆關的宋軍也就一千人左右,哪怕遼軍大部隊都在東岸不能過來,可大雨加人數劣勢,還是不能阻止遼軍。
“你已經儘力了。”
狄青看到他的模樣,也沒有怪罪,目光所及,東岸大量遼軍正在蓄勢待發。
遼軍不會操縱大型船隻,自然就沒辦法利用宋軍的船隻運兵,依靠小船每次都過不去太多人,又有宋軍阻擊,大部隊還是被阻攔在榆水東岸。
然而看目前的形勢,估計要不了多久遼軍就能夠搭建好浮橋。並且遼軍除了在迅速搭建浮橋以外,小舟依舊在往對岸運輸人馬。
而宋軍這邊剛剛經曆了一場殊死戰鬥,又長途跋涉一天行軍了三十公裡,可以說是精疲力竭,冒著大雨與已經嚴正以待的西岸遼軍血戰,誰也不知道結局會是怎麼樣。
但狄青卻不為所動,喝道:“讓分三千人回城池休息,其餘人都先回船上。”
“將軍,現在是不是趁著這個機會?”
呼延守用連忙上去詢問。
“無妨。”
狄青皺起眉頭道:“若劉度那邊事不可為,便退回船上去。我就不信他們臨時修築的大壩真能堅持這麼久。”
遼軍沒有選擇泄洪而是直接渡河,是因為遼軍覺得事情緊急,必須冒險渡河救援蕭孝穆。
否則如果蕭孝穆出了問題,蕭萬裡那邊肯定也會吃不了兜著走。
但宋軍可以不用這麼急。
他們河上的船隻可以拋棄,海上還有部分船隻,至少還有退路。
而且鎮海軍也已經在趕來的路上。
所以他們有兩手準備。
一是劉度轟塌了大壩,現在衝洪水阻攔遼軍,等洪水過後,宋軍再次把海上的部分船隻駛入榆水,斷絕遼軍通道。
二是劉度失敗了,他們被迫回到海上,等鎮海軍抵達之後,他們依舊可以與鎮海軍彙合從事敵後騷擾工作,並且遼軍不泄洪,蓄水也遲早會崩塌。
若是再讓士兵們進攻,那麼就可能會出現最壞的情況。
即是劉度沒有成功,宋軍強撐著疲憊的身軀去阻擊敵人,可卻阻擊失敗,到時候他們這支宋軍就全軍覆沒了。
因此狄青想到趙駿的教誨,就勢必要考慮到“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問題。
“走,回城裡!”
狄青大手一揮,知道現在自己應該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可就在他準備勒馬回去的時候。
就聽到遠處數公裡外的山巒轟隆一聲恐怖的巨響,猶如高山崩塌,銀河倒灌。
無數洶湧的洪水湧來,它們咆哮著,疾馳著,仿佛一輛輛轟隆隆駛來的坦克,要將眼前的一切都碾為齏粉!
狄青扭過頭,天色已經很暗了,隻有那麼一絲絲灰蒙蒙的光。但他還是能夠看到遠方洪波蕩漾。
劉度成功了!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