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靜靜地看著他,等待著下文。
王素說道:“劉奉禮出身昌平劉氏,如今遼國北府宰相劉六符就是他的胞弟。”
“哦?”
範仲淹詫異地看過去。
劉三嘏略微苦笑地向他拱拱手。
遼宋之間,以前多有邊境宋國漢人受不了高額賦稅壓榨逃去遼國的,卻少有遼人逃到宋國的。
皆因遼國強大,且國內賦稅倒是不高,並且但有遼國漢人逃到宋國,宋國都會遣返,以至於幽燕漢人對宋國的民心皆失,對大宋不再信任。
特彆是遼國官員,基本上都不會過來。所以有遼國官員跑到大宋,確實是件稀罕事。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劉三嘏之所以南逃,是受到了權貴迫害。
說是權貴,其實是他老婆。
昌平劉氏作為名門望族,多與皇室和後室通婚。
他的幾個兄弟娶的老婆基本都是耶律家或者蕭家的女子,以此作為與皇室聯姻的紐帶。
劉三嘏的老婆同昌公主耶律八哥是遼聖宗的女兒,是耶律宗真的姐妹。
不過同昌公主並非是嫡出,而是庶出,地位比較低。
但就算是庶出那也是遼國公主,所以劉三嘏的家庭弟位可想而知。
忍受不了老婆凶悍的劉三嘏就偷偷納了小妾,還生了私生子。
耶律八哥知道後勃然大怒,揚言要殺了他的小妾和私生子,於是劉三嘏這才帶著小妾和兒子偷跑到了宋國。
曆史上劉三嘏到了大宋之後,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就向大宋泄露了很多遼國機密,其中還有很多軍事機密,包括遼國在各地的駐軍情況。
但大宋軟弱無能,迫於遼國壓力,趙禎采取了杜衍的建議將他遣返了回去。
《遼史》記載劉三嘏被送回之後就馬上被耶律八哥親手斬殺了,小妾和兒子也全都被處死,相當可憐。
不過如今大宋可不會再這樣。
此時正處於慶曆中,劉三嘏今年年初才偷偷跑到大宋來,遼國甚至都不知道他跑去了哪裡,而他在今年下半年由於是偷渡過來,沒有身份證而被皇城司逮住。
政製院得知他的情況之後,就讓他跟著欽差衛隊到了前線來。
一來可以通過他獲取一些遼國機密。
二來也是他說他可以嘗試策反昌平劉氏,如果成功的話,那將是一場針對遼國的反間計。
王素把情況稍微給範仲淹說了一下,然後說道:“知院說,遼人既然要對我們用反間計,那我們同樣也可以對他們。遼國如今江河日下,相信劉氏會明白什麼叫識時務者為俊傑。”
“什麼識時務者為俊傑。”
範仲淹白了他一眼,然後笑道:“這叫認祖歸宗,燕雲漢人離開他們的故國已經太久,這是我大宋失職之處。如今我們自當扶正祛邪,收複失地,讓燕雲漢人重新回到我大宋的懷抱。”
這番話讓劉三嘏非常感動,感激地看了眼範仲淹。畢竟燕雲十六州是從後晉就被割讓出去的,他們已經在遼國統治下一百多年,實際身份都是遼人。
所以劉三嘏現在的舉動跟叛國沒什麼區彆。
但範仲淹給他找了一個合理的借口,那就是他漢人的身份。這一下子就變成了民族與國家的矛盾,如此就從民族意識上掩蓋了他叛國的行為,算是給了劉三嘏一個台階下。
“是是是。”
王素意識到了問題,就連忙改口道:“劉氏若能認祖歸宗,此乃千秋大義也。”
“哈哈哈哈哈。”
範仲淹大笑道:“知院說過,中華民族就應該團結一致,不僅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同時也要有包容天下之心,五湖四海漢人皆為兄弟姊妹,兄弟姊妹回家,豈有不歡迎之理?”
劉三嘏已是淚流滿麵,拱手說道:“下官.下官感激涕零,願為大宋效犬馬之勞,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說著他從懷裡取出一封書信,走到範仲淹麵前恭敬遞上道:“相公,下官之前派仆從偷偷又回到遼國境內,去了我四弟劉四端的府邸,遞交了書信,後來四弟回了信,這是他親筆所寫。”
“哦?”
範仲淹接過書信,打開看了起來。
信裡除了日常問候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其中包含了不少軍事機密。
比如劉四端一邊詢問劉三嘏的近況,一邊以關心的口吻告訴他,說遼國決定與宋國決一死戰,要他小心謹慎之類的話。
裡麵言談舉止,都有不少軍事消息。雖然沒有明著說,但其實也已經跟明著說沒什麼區彆。
不過範仲淹看完之後不置可否。
畢竟一來不知道信中內容真假,二來如果僅僅隻是這樣可不夠。
要想真正投靠大宋,就不能蛇鼠兩端,隻想著透露點軍事機密就當是投名狀嗎?
那怎麼可能?
還是得需要拿出實際誠意才行。
範仲淹淡淡地說道:“嗯,很好,不過耶律宗真想殊死一搏,亦在我們預料當中,我們早就做好了準備。”
這話的意思是這封信的價值並不大,光靠這點情報,還不足以換取劉家投靠過來後的地位。
劉三嘏自然明白這一點,連忙說道:“下官以為這是個好的開始,這就證明了我們劉氏是願意認祖歸宗,回到大宋故國,請相公再給下官一點時間,下官會再次寫信過去。”
“如此便好。”
範仲淹笑著說道:“如果劉氏能夠策動一些將領投降過來,那就是最大的功勞。我大宋能少些流血,兵不血刃收複燕雲,你劉氏當記首功。”
“多謝相公!”
劉三嘏興奮不已,乾勁十足。
若是真能如此,他們劉氏投靠大宋過去之後,地位就穩如泰山了。
而他劉三嘏,也將是家族最大的功臣。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