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浮雲莊秘會(1 / 2)

那群小嘍囉被押在王府前各打了十軍棍。在高呼聲中,王軍下手格外熱血沸騰,打得是臀脊滲血,卻也是恰到好處。不至於要命落疾,躺個十天半個月倒是足夠的。

緊接著幾日,聽聞好幾位朝中大臣在路上挨了悶棍。據說是套頭打的尾脊和臀部,與先前那些小嘍囉在王府門前挨的那些傷如出一轍。

這些人心知是黎川搞的鬼,卻也不敢狀告於她。隻得悶聲養傷,吃了這個啞巴虧。

他們出師不利,領教了這個所謂女軍師的不好惹,聖上如今也指著鎮北王打仗,自然也是站在那一頭。左右不敢輕舉妄動了,算是消停了些日子。

立冬這一日,黎川在城外接了一批棉花,卻沒將貨帶進都城。而是帶著貨,往北郊去了。

蕭洵安有好幾處莊子,大部分在北郊。桑果良田,一應俱全。府上日常消耗,都從此出,餘的能運的往北運,不能運的賣一些。

莊子上本來人員精簡,隻農忙時雇些短工。自這十萬人來了,搭了許多簡易屋舍,莊子都熱鬨起來,成了一個一個新的村落,新的家園。

黎川此去,是送些秋冬添衣用的棉花布匹。

雖眼下還是清朗日頭,早晚穿件厚衫便夠了。但保不齊哪一日來了一場凍雨,天忽的就涼了。

浮雲莊地勢最高,最遠。黎川留了一部分親自送到浮雲莊,其餘的由其他人分散送到各處。

棕紅枯黃的葉子厚厚地鋪在路上,馬蹄踩上去發出破碎的脆響。

直到日頭偏西,他們才終於看到了目的地。

林間玩耍的稚童當先發現了遠道而來的隊伍,爭相張望,有的爬到樹梢上,想看得更清楚些。

一個臉頰皴紅,鼻下糊著白痂的小童掛在樹梢上,認出了來客,高聲喊叫,“王妃!是王妃來了!”

“快去喊大人,王妃來了!”又一個孩子指揮著另一個小的說道。

那小墩墩兒很是聽話,屁顛屁顛往回跑,邊跑邊喊,“王妃來了!”

那個最先發現隊伍的鼻涕蟲麻利地從樹上跳下來,抄起地上布包裹就往山下跑,後麵的五六個也跟著往下追。

黎川他們老遠看著一群“小猴子”咕咕嚕嚕地湊了過來。

“這群小皮猴。”黎川笑道,而後夾住馬肚子,加快了腳步,好讓小皮猴們少跑些。

“噗通”一聲,一隻“小皮猴”從道邊的坡上一個跳躍,摔在馬前。

破浪波瀾不驚地停住腳步,黎川從馬背上下來。

“小皮猴”一骨碌從葉子堆裡站起來,拍拍屁股,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小的布包裹,在胸前費勁地解開。

“呐!王妃,甜著呐!”小孩兒吸著鼻子,雙手將展開包裹舉高。他頭發上還沾著枯葉,鼻根兒的白痂子活著泥灰兒,糊了一臉。

黎川蹲下身子,將包裹接過來,包裹裡頭是一些黑褐的樹枝,仔細一看,尖端還有些七拐八扭的膨大部分。

“謝謝你呀!這是什麼?”邊說,邊伸手幫小孩兒摘頭發裡的葉子。

這時候,後麵的孩子也追來了,“王妃!王妃!”

“是拐棗!嘗一嘗,可甜!”

“拐棗!是我們一起摘的!”

小孩兒們爭先恐後地回答。

李宣幫忙接過,摘下膨大的結遞給黎川,“王妃,就是枳椇,雲桑盛產之物,我們這裡就長得小些。”

說起雲桑,黎川有些黯然,自她有記憶以來,從不曾離開蕭洵安這樣久。雖日日有戰報,畢竟山高路遠,不知他當下如何。

她將拐棗放進嘴巴裡,熟爛的甜味充滿了口腔。“嗯,是很甜。”

孩子們歡舞雀躍,“我就知道王妃會喜歡!”

“王妃王妃!我娘親還做了柿糕,更甜!快回去吃!”

“我娘親做的蒿子粥才好喝呢!”

“好好好!這就回去!”黎川拉著孩子們,指了指隊伍中間的一輛車駕,“誰要坐馬車,就快快走過去。”

李宣拉著最皮的鼻涕蟲,引著孩子們往馬車拿走,“來,都跟宣哥哥走,坐大馬車去。”

在這群孩子的相較之下,李宣儼然是個大人了。

踩著最後一縷晚霞,他們在浮雲莊安頓下來。路途遙遠,他們是得在這兒歇兩晚的,明日安排送來的貨物,後日一早下山。

王妃的到來,讓整個莊子都籠罩在年節氛圍裡。

黎川忍不住喝了些黃粱酒,臉頰喝得紅紅的。

從宴席上出來,山風冰涼了她熱烘烘的臉頰,她覺得清爽極了。這感覺,很像從前在芙蕖喝醉的那次。

她坐在蕭洵安的馬前,晚風就是這樣撫慰她通紅的臉。

明月將圓不圓,仔細看能看見上麵或明或暗的圖紋。

莊子裡最好的房間,也不過一間放著稻草床榻和櫸木盆架土房子。

李宣提前密封了窗子,更換了被子,用竹竿掛了簾子。燒了很大一木盆的藥湯,讓黎川在這種地方也能安心沐浴。

這是蕭洵安交代的,“王妃身子弱,需得常泡藥湯,要日日備水。”

其實如今隻剩下一具人身的黎川,泡不泡水都不打緊。但作為龍,與生俱來的喜水也是改不掉的。

她浸在藥湯裡,閉上眼,這幾月來的局勢卻逐漸將她從這樣喜慶和樂的氛圍剝離出來。

淩冽的寒風還沒有刮到京都,但塞北已然是一片兵荒馬亂。幾個月的來回拉扯,邊塞消耗極大,禹蚩這次是咬定了要拚個魚死網破。

作為質子的阿多爾被囚,傳說能救他於水火的神秘勢力並沒能如蕭瀅瀅所願地出現。他們期待的禹蚩勢力的重組,便沒了起筆。

西南戰況雖不如北方膠著,卻也舉步維艱。蕭洵安帶的兵太少,又太新,新到他們還不能完全聽懂軍令,還不能都如老兵一般有視死如歸的勇氣,還不能真正理解鎮北軍存在的意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