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u003d1+1
3\u003d1+1
4\u003d1+1
“一個確定的原因可以指向無數個不同的結果。”
“但一個確定的結果隻有一個原因。”
“我給了你一個蘋果,於是你的同學們每個人都得到了一個蘋果。”
“但你手上有一個蘋果,則一定是我給你的。”
“這就是反勢邏輯。”
陸遠撓撓頭:“這和我的修煉有一毛錢的關係?”
“關係很大。”俞正回道,“從高階開始,修士就要開始嘗試自己創造書寫新的玄法。”
“怎麼創造?”陸遠問。
“因果倒置。”俞正回答,“你先要真實的擁有過,才能將它創造出來。”
“一個確定的結果才能指向一個確定的原因,否則,就像剛才那堆沙。”
俞正的話題又回到了一開始的沙堆:“一個原因可以導致無數不同的結果,你永遠無法確定,到底多少粒沙才算一個沙堆。”
陸遠若有所悟的點頭。
“如同我一開始所說,你並不需要理解它,隻需要能夠使用它。”
“有兩個知識點,僅作了解,不要求掌握。”
“反勢邏輯暗示,這世間沒有玄法,一切玄法都是先驗的。其先驗性源自靈力的時空怠性,一切靈力都是自未來指向現在,這是化性第四理論的主要內容。”
“反勢邏輯在某些條件下等價順勢邏輯,就像1+1\u003d2和2\u003d1+1完全等價,此時順反邏輯一致,玄法喪失神秘性。這個數字被稱為【法權數】,一道玄法的分配數絕對不能高於其法權數。”
“那麼,下麵解答你一開始提出的問題。”
“關於一個修士的壽元究竟如何計算的問題,關於為什麼‘修真不問年歲’的問題。”
“玄法的本質是什麼?”俞正提了一個問題。
“玄法的本質是秘密,所以每個修士都要有秘密。”陸遠笑道,“這是您第一次上課的內容。”
“不錯。”俞正讚許,“一位修士距離已知世界越遠,距離未知世界越近,他的秘密就越多,他的實力就越強大。”
“但是,在初級課程中,我並沒有講解秘密和秘密之間的區彆。”
“我現在有兩個秘密,你來區分哪個是真正的秘密。”
“第一個秘密,唐雍代議長正在組織實施某項可以提高華族整體實力的計劃,知道這項計劃的人不超過五人。”
“第二個秘密,現在我的心裡隨機浮現了一組數字,除了我以外,沒有任何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