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黃巾起義(2 / 2)

項羽注意到爺爺的眼神後,極度不情願的起身衝眾人躬身的說道“項羽首次出世,見在座居然有這麼多高手,一時技癢,故此才出此下策,還請各位多多包涵。”

“子籍賢弟以霸王之字為名(項籍字羽),又以霸王之名為字,本身更是有著霸王蓋世之勇,簡直就是霸王再世。依我看秦家重瞳子給項羽兄弟提鞋也不配,得項羽兄弟相助,真是天助我太平教啊!”黃巢笑著說道,刻意討好之意,簡直明顯的不能再明顯了。

“哪裡哪裡,黃先生過獎了!”

嘴上雖然說的謙虛,但項羽眼中的傲氣卻是毫不掩蓋。黃巢見此不禁在心中苦笑,這人還真是狂到骨子裡了呀。

這時端坐在主位的張角,打斷了眾人之間寒暄,問道“羽兒,你剛剛說不用提前舉事時間,這又是為何?”

“因為那封密信已經送不到洛陽了。”項羽淡笑著從懷中掏出一個信封,咧嘴笑道“因為那百名精騎,已經被我...殺光了!”

百人斬,而且還是騎兵,居然真的有人做到了!這tm的比霸王還厲害,眾渠帥紛紛在心裡讚道。

張角接過項羽手中密信,大笑著說道“真乃天助我太平教啊,既然羽兒已奪回密信,那就沒有必要提前了,隻待時機一到,我太平教就敢為天下先,聚義旗,滅暴漢,還天下百姓一片青天!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在場所有人全都目光炙熱的望著張角,一起呼喊起來那振奮人心的口號。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

張角滿意的看著眾人點了點頭,大手一揮後現場立馬鴉雀無聲。

“三十六方渠帥何在?”

“末將在!”

“現在我命令三十六方渠帥速回各自轄區,三月一到,反暴漢,殺昏君,誅奸佞,滅妖邪!”

“諾!反暴漢,殺昏君,誅奸佞,滅妖邪!”

……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

在這六十一度的甲子年,承平已久的大漢帝國迎來了一場“大地震”,道家第一大教太平教居然起兵造反了。

三月一日,太平教百萬教徒,在教主張角的帶領下,頭裹黃巾,稱黃巾軍,一路高呼“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和“反暴漢,殺昏君,誅奸佞,滅妖邪!”的口號,公然舉兵造反。

張角舉事後,天下嘩然,各地豪傑也紛紛舉兵響應。

西涼韓遂夥同北宮伯玉挑撥羌人再次叛亂;

漁陽張純張舉響應張角號召起兵反漢;

吳郡嚴白虎直接領軍衝擊郡守府殺太守;

還有巢湖賊鄭寶、江夏賊陳應、東海賊,白波賊等等。整個大漢都陷入遍地烽火當中。

一直沉浸在酒色中的漢帝劉宏,剛得知這次叛亂規模居然這麼大時,整個人都嚇呆了,而洛陽朝廷的一眾官員都驚呆了。

叛亂年年都有,但誰怎麼也沒想到這次竟然是太平教,而且來的這麼突然,這麼凶猛。

張角這麼大的動靜,自然不可能絲毫不被察覺。

其實早就有人看出來了,但奈何人微言輕,再加上十長侍之一的封諝被收買,在朝內替張角打掩護,所以這一類的聲音根本就沒人聽。

而且眾所周知,儒道兩家向來是大漢最為忠實的支持者,乃是大漢的兩柄利劍,剿滅百家叛亂,維護地方安定,儒道兩家是功不可沒。

太平教是道家第一大教,如果公然造反的話,那不是和整個道家對著乾嗎?

這又置道家其他流派與何地?又讓朝廷如何看待道家?而且你張角已年過半百的,不安享清福,卻冒著誅滅九族的風險舉兵造反,你到底圖啥呀?是想當皇帝嗎?

對於張角造反的動機,忠於漢室的官員們想不明白,漢帝劉宏想不明白,曹操袁紹等未來的諸侯們不明白,就連秦昊也不太明白。

不過明不明白已經不重要了,黃巾起義已經開始,大漢帝國已經岌岌可危了。

叛軍一開始打著傳道的幌子進入各地,結果卻突然舉事,內外夾擊之下,各地駐守官兵不敵,眾多城池淪陷。

叛軍攻入城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倉放糧接濟貧苦百姓,然後則是殺貪官誅豪強。

廣大貧民見到平時騎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的貪官汙吏和地主豪強們紛紛隕命時,紛紛拍手叫好,高呼蒼天有眼,很多人都因此加入黃巾軍的行列,黃巾軍的規模也如同滾雪球般迅速壯大。

3月1日,太平教於八州之地,分三十六路起兵,當天立下28城。

3月15日,豫州陳國全國淪陷,梁國半國淪陷。

3月21日,兗州濟陰郡全郡淪陷。

3月29日,青州樂安郡全郡淪陷。

………………

4月13日,冀州巨鹿郡全郡淪陷。

4月19日,豫徐州東海下邳半郡淪陷。

4月26日,揚州……

5月3日,豫州除潁川郡外已全部淪陷。

5月27日,南陽郡除治所宛城外,已全部淪陷。

……

目前局勢已不能用危急來形容了,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而反者,已達四五百萬之眾,可戰之兵近百萬。

黃巾賊聲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漢室稍有不慎可能真會有滅國之險。

亡國滅種之際,漢室再也顧不得心疼錢糧了,大將軍何進奏漢帝劉宏,請速降詔令各處加緊募兵,自行備禦黃巾賊,又請允各地豪強招募義軍討賊立功。劉宏允奏後,又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各自引精兵、分三路討黃巾賊。

皇甫嵩領精兵八萬奔赴河北,負責剿滅在冀州擁兵近四十萬的張角三兄弟;

盧植領精兵七萬奔赴中原,負責剿滅兗州之地擁兵近三十萬的黃巢;

朱儁領精兵八萬奔赴豫州,負責剿滅擁兵二十多萬的項燕。

二十五萬大軍儘數派出後,偌大的司隸之地幾乎兵員已空,京師洛陽也隻有三萬守軍,整個司州守軍僅有5萬,這對一國之都而言無疑相當危險。

大將軍何進建議立馬募兵十萬以保衛京師,可靈帝劉宏卻認為十萬大軍還是不保險,於是大手一揮下令募兵二十萬。

洛陽短時間內再次雲集了二十五萬大軍,不過戰鬥力就不知道了,反正他們的任務隻是守衛京師洛陽的安定,可這時前方戰場上卻傳來了戰事不順的消息。

皇甫嵩不愧出自於將門世家,奔赴冀州後不久就在魏郡一帶設伏,一戰滅黃巾軍15萬,打贏了和黃巾軍開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戰績雖然無比輝煌,但皇甫軍也傷亡了近三萬人馬。

一比五的戰損比例,絕對的好消息,按理說應該慶祝一下,可關鍵是冀州黃巾軍還有二十五萬,而且又在從眾之中招募青壯十萬編入軍隊中,兵力已恢複到三十五萬。

黃巾軍沒有軍餉,隻要有糧草就可以作戰,而且預備兵員也非常充足。朝廷軍可是要發軍餉的,真這麼消耗下去的話,原本就不富裕的國庫,可就真的要空了。

最關鍵的是通過這一戰漢室也知道了,黃巾軍並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羸弱,他們的裝備雖簡陋,訓練也不足,但抵抗意識卻非常頑強,想要迅速剿滅黃巾軍,幾乎是不可能的。

皇甫嵩手上隻剩五萬人馬,雖個個精銳,但想憑此拿下三十五萬悍不畏死的黃巾軍,無疑是極其困難的。無奈之下,皇甫嵩被迫轉入守勢一邊就地補充兵員,一邊開始準備打防禦反擊戰。

至五月中旬時,雙方交手不下數十次,互有勝負,戰局也逐漸陷入僵持階段,河北戰局在皇甫嵩的努力之下,勉強維持在了一個不勝不敗的局麵。

北方戰局不順,這不禁讓朝廷憂心忡忡,不過中原和南方則更加危險。

大儒出生的盧植碰到同樣儒士出生的黃巢,雙方之間的摩擦可謂是激烈無比,兗州東郡成了兩人之間的主戰場。

論領兵能力,兩人不分伯仲,交手十餘次都互有死傷難分高下。

黃巢雖智計百出,但奈何盧植老奸巨猾,總能識破黃巢的計策。

無奈之下,黃巢隻好親領主力大軍在東郡圍死盧植,然後另派大將朱溫領軍十萬前去繼續攻略兗州其餘州郡。

盧植見此也是無可奈何,對付一個黃巢他都感覺心力憔悴,哪還有餘力分兵救援,所以隻好一邊就地補充兵員,一邊傳令兗州各郡太守嚴防死守。

河北和中原戰場雖說是戰局不利,但也勉強擋住了黃巾軍的攻勢,不過豫州的朱儁可沒有那麼好運了。

朱儁本身也是一流統帥,但奈何他碰到的卻是華夏史上最頂級的統帥,楚國軍神項燕,而且兵員還處於劣勢狀態,自然就悲催了。第一戰朱儁原本是想憑借兵精甲堅的優勢,重演霸王破釜沉舟,正麵突破項燕的戰陣,收複豫州後再去剿滅揚州的洪秀全,哪知道卻一頭紮進項燕精心布下的的口袋陣。

見朱儁上當後,項燕令次子項梁領全軍精銳,正麵強行擋下了漢軍的衝擊,於是朱儁悲催了。

八萬精銳差點就被項燕的二十萬大軍給包了餃子,要不是朱儁反應夠快及時突圍,結局肯定是全軍覆沒。不過就算成功突圍而出,大軍的傷亡也是極大的,突圍後八萬精銳已死傷過半,隻剩三萬人出頭而且士氣低落。

朱儁隻能且戰且退,然後一邊就地募兵節節抵擋,一邊向朝廷求援,等待朝廷援軍。

不過有一點朱儁應該感到慶幸,那就是項羽請命前去攻打江東丹陽郡,所以不在項燕軍中,如果項羽在的話,那等待朱儁的隻有全軍覆沒,他絕對沒有突圍出來的可能。三路大軍無一建樹,南方的朱儁更是直接慘敗,這讓漢帝劉宏震怒的同時,更多的卻是惶恐。

大漢難道要亡在朕的手上嗎?朕不信!劉宏的咆哮聲響徹整個朝堂,但是也依然無法扭轉頹勢。

皇甫嵩等三將雖並沒能鎮壓黃巾,朱儁更是直接戰敗,但是劉宏卻不得不用他們,因為此時朝中可戰之將幾乎已儘數派出,已無將可派了。

而且就算臨陣換將估計也不可能比三將做的更好了,所以隻能給援助了,畢竟總不能看著他們戰敗吧?

不過此時朝中除了五萬老兵外,可就隻剩下二十萬沒上過戰場的新兵,不過漢室也顧不得這些了。

洛陽新軍雖沒有上過戰場,但也受過近兩個月的訓練,總比黃巾那些連訓練都沒有訓練過的泥腿子要強些吧!

於是洛陽剛集結的二十五萬大軍,轉眼間就又送出去十五萬,皇甫嵩得三萬援軍,盧植得五萬,朱儁得七萬。

援軍派出後司隸再次空虛後,於是劉宏下令再征兵十五萬,不過新兵就算再多也依然難以剿滅黃巾,於是大將軍何進獻計調邊軍精銳前來鎮壓黃巾,反正也沒有彆的辦法,靈帝也也隻能應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