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把紅星廠當魚釣?(1 / 2)

遼東,奉城。

從京城方向駛來的41次列車開始進站,機車聲在車站內回蕩。

該列車歸屬奉城鐵路局管轄,自京城始發,奉城為終點站。

站台上,三台黑色伏爾加-21轎車、一台小巴車停在末尾車廂的位置,靜靜地等待著。

車隊旁有穿著製服的保衛在維持著秩序,防止站台上的旅客誤闖進車隊範圍內。

也正是隨著列車的進站,小車上的人陸續走了下來,站在了站台上,好像是在迎接著什麼人。

其他站台等待上車或者候車室裡的旅客們好奇地觀望著這邊。

有人猜測這是有大乾部下來檢查工作了,也有人猜測是什麼了不得的外賓要來奉城參觀。

眾說紛紜,議論紛紛,沒有一個能說得準,或者肯定地猜測。

不過他們能確定的是,這麼大的排場,又是轎車又是小巴車的組隊來迎接,對方的來頭一定不小。

其實也不怪他們,這種到站台上安排接站,且有車隊來迎接的情況屬實是不多見的。

尤其是車隊周圍還安排了保衛人員護持,更顯得神秘異常。

直到列車停穩,好奇的旅客們再次驚訝地發現,所有車廂門都沒開,唯獨最後一節的車廂門開了。

有迎接隊伍裡的幾人先進了車廂,沒到一分鐘,便見車廂內接二連三地走出來很多統一穿著白色襯衫、黑色褲子、黑色皮鞋,手裡拎著統一款式黑色皮包的人。

這到底是誰來了?

這陣勢也忒牛嗶了,看著這些人分彆上了小巴車,便知道還有更大的領導在後頭呢。

果然,這些人下車後,便有同樣穿著,但很少有拎皮包的人在先前上去那幾人的陪同下下了火車。

這些人並未在車站上多逗留,顯然已經在車廂內完成了寒暄和相互介紹的程序,隻說了兩句便在接待人員的指引下紛紛上了小轎車。

隻等轎車車隊裡最後的一道關門聲響起,前後隻用了不到7分鐘,接待程序完成,整個車隊緩緩啟動,向站台的另一頭開去。

在信號員的指揮下,41次列車車廂門齊齊被列車員打開,車上的旅客這才魚貫而出,一邊拎著行李往外走,一邊議論著剛剛的見聞,結束了這趟全程732公裡的旅程。

時值五月,春意正濃。

奉城的溫度要比京城低一些,但相比較不會差值5攝氏度。

車隊從火車站出來後,沿著寬闊筆直的大街一直往前走,道路兩旁高樓隨處可見,街上市民精神麵貌良好,自行車隊伍川流不息。

如果說京城給李學武的印象是嚴肅而又莊重的話,那麼坐在車裡看奉城,能感受到一種厚重且寬闊,還有些年輕和活力。

這裡是遼東的行政中心,這裡也是遼東的工業中心,遠處除了高樓可見,聳立的煙囪也是數不勝數,那些煙囪冒的不是煙霧,而是遼東重工業基地的呼吸和活力。

這裡的土地一馬平川,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水利資源極其優秀,更具有曆史人文寶貴財富。

一路上負責接待的遼東工業部門辦公室人員在給李學武介紹著遼東工業的發展史和創業史。

每當路過標誌性建築,或者區域時,三十多歲身穿藍色布襯衫,戴著黑色鏡框的年輕人便要引經據典,大大地把家鄉誇讚一番。

在介紹和講述的過程中,他還時不時地趁著轉身或回頭的時候偷偷地打量後排座位上的年輕領導。

是的,比他還年輕的領導。

他今年三十四歲了,去年提的副主任科員,聽說後麵坐著的這位副處級領導才二十出頭。

當然,京

城多貴客,二十出頭年輕有為的人比比皆是,如過江之鯽也說不定。

他在單位裡蹉跎半生,早就沒有了年輕那會兒的盲目自大。

從一上車開始,這位李副主任話就很少,隻是目光打量著窗外的建築,他也是因此才開始了介紹。

隨同一起乘車的還有鋼城工業局副主任劉立新,他也在今早的迎接隊伍裡,是跟著遼東駐京辦副主任胡可一起來的。

這次接待任務的對象很明確,京城紅星軋鋼廠的管委會主任和管委辦副主任,以及其他隨行人員。

按道理說,似是管委辦副主任這樣的人員,用不到劉立新這樣的人陪同,甚至都不一定用得到他這樣的人單獨服務。

很簡單,一般企業的管委辦副主任多是管委會主任的秘書,或者說是秘書業務主管。

但從胡可副主任的安排上來看,情況顯然不是這樣的。

剛剛在站台上,他並沒有資格跟著一起上車迎接,但他看見了,這位李副主任下車時是走在了胡可副主任的後麵。

而在乘車安排上,這台車早就定下是負責接待這位李副主任的。

他和劉立新在早晨出發前就已經確定要跟這台車。

所以,種種線索合並在一起,就說明這位李副主任不僅僅是紅星廠的管委辦副主任,應該還有其他身份,或者身份地位較為特殊。

機關工作,從來都不會出現亂彈琴的狀況,什麼事都有規矩擺著,一是一,二是二。

彆說坐在副駕駛的他搞不清楚這位李副主任的來頭,就是陪坐在後麵的劉立新也是一腦袋漿糊。

為了車裡的氣氛不至於尷尬,也為了不至於冷場,所以他隻能繼續說著,繼續介紹著,看那位李副主任是願意聽他講這些情況的。

「鋼城今年的發展怎麼樣?」

就在他講完一個段落後,後麵的李副主任突然開口,問向了坐在一旁的鋼城工業局副主任劉立新。

「嗯,鋼城工業,嗯」劉立新也是被問的一愣,不過反應反倒是很快,在站台上已經有人給他做過介紹,他知道對方的基本身份。

「今年的工業發展較去年是有很大提升的」劉立新介紹道:「雖然不能說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得力於鋼鐵和煤炭工業的有力發展,工業總產值是穩步提升的。」

……

劉立新知道,對方不是自己的領導,也不是上麵的乾部。

但對方所在的紅星廠有一個分廠,也就是鋼城煉鋼廠在他管轄的地界上,或者說在鋼城的地界上。

管轄兩個字現在還真就不太好說,畢竟這種擁有總廠的工廠管理權限基本上都在總廠。

尤其是聽說紅星廠正在組織籌備晉級和集團化,往後管不管得著還真就不好說,或者說很難說了。

胡可副主任是前天回來的,主要行程就是安排紅星廠的這一次來訪,遼東主管工業的陸副主任要接待他們,並要開展工作會談。

這種接待的級彆就很高了,會談的級彆也拔的很高了。

劉立新的介紹簡明扼要,既概括了港城近一年的工業總體發展,又突出提及了幾個重點工業和類型的發展情況。

其中就有紅星鋼城煉鋼廠,以及紅星廠在這邊投資建設的紅星工業,從地方的角度講了一些情況。

李學武聽的很認真,比剛剛聽副駕駛那位接待人員的「旅遊解說」還要認真。

在劉立新介紹的過程中他並沒有出言打擾,隻是在對方介紹完以後,這才又問了幾個問題。

不是關於煉鋼廠的,而是鋼鐵和煤炭行業,以及運輸和服務行業等等,總體的工業產業局勢。

劉立新回答的很是謹慎小心,他看出來了,這位李副主任不是愣頭青,更不是關係戶,正兒八經的高水平、高素質工業管理乾部。

他的謹慎和小心不是要防備這位李副主任什麼,而是怕露怯。

對方問的問題越來越專業,越來越深刻,甚至還仔細詢問了幾個工業產業數據做了對比和分析。

言談之間差點給劉立新問懵了,問僵住,他後背都出汗了。

要真是在對方的麵前被問住了,丟了臉麵,那他這個人可就真的丟大了,都特麼丟到京城去了,甚至會影響到他的個人事業。

「鋼城還是很有發展潛力的,你剛剛提到的以煤炭和鋼鐵等重工業為產業支柱,打造第一產業貫通第二產業的重要橋梁,這個觀點我也是認同的。」

李學武緩緩點頭,道:「鋼城我是去過很多次了,對那裡有很深的印象和好感。」

「是去煉鋼廠吧?」

劉立新微笑著說道:「我跟煉鋼廠的董主任經常能見麵,他是一個很有水平,很有修養的人。」

「嗬嗬,對,是我們的董主任」李學武輕笑著點頭道:「在紅星廠董主任還兼著保衛組的組長,我則是保衛組的副組長,我們是一個班子裡的成員。」

「哦,怪不得一聽您問起工業管理,我就覺得似曾相識呢。」

劉立新笑著說道:「董主任是多次跟我講過紅星廠在鋼城的發展理論的,跟您的提問的方向是一致的,確實是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的。」

「您過獎了,我們是企業,更應該跟地方多溝通,多交流。」

李學武客氣著說道:「我和胡可副主任結緣也是因為有業務上的溝通,由他牽線搭橋,這才促成了今天的這次行程。」

看著後麵座位上的兩位領導已經說起了鋼城工業,副駕駛上的接待人員適時地選擇了閉嘴。

不過他也在認真地傾聽著,在心裡仔細琢磨著,思考著。

似是他這般年齡的人早就失去了銳意進取的信心,更多的是把精力和心思用在了思考和揣摩上。

進步的機會渺茫,隻能有最後一條路可走了,那就是靈通。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才疏學淺,為人靈通也是一個優點,也是能被重用的理由。

剛剛他觀察過了,這位李副主任麵相真的是大凶大惡之人,怪不得是在保衛部門兼職的,真匹配。

不過聽對方言談,以及劉立新的反應,他也知道這位並非是江湖莽漢,一介草夫,反而有大學問。

這真是應了那句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

車隊緩緩減速,拐進了高闊的大門,兩側警衛抬手敬禮,車隊再次提速,向招待賓館駛去。

遼東招待賓館分前後兩個部分,前麵是對外招待賓館,後麵是對內招待賓館,有圍牆阻隔。

車隊是停靠在了對內招待賓館部分的大門前,紅星廠的客人將在這邊休息一晚,明天將乘坐火車前往鋼城。

「李副主任,辛苦了。」

車輛一停穩,李學武這邊的車門旁便有年輕人幫忙打開了車門。

他下車後還沒有站穩,從前麵車上下來的胡可便走過來跟他握了握手,打了聲招呼。

這可把劉立新和副駕駛上下來的接待人員給驚了一下。

這位李副主任到底是什麼來頭,胡可副主任為啥如此重視。

「胡副主任,咱們就彆客氣了」李學武笑著同他握了手,說道:「到了您家了,客隨主便。」

「哈哈哈——」胡可笑著客氣道:「招待不周,還請多擔待。

前麵那台車,就是他剛剛下來的那台車上,李懷德剛剛下車。

胡可引導著李學武往前走,彙合了李懷德又客氣了幾句,補上了剛剛在火車站站台上的匆忙失禮。

招待賓館門廳裡走出一隊乾部來,胡可笑著給雙方做了介紹。

對方是辦公廳的常務副主任,姓於,叫於涵,作為接待負責人對紅星廠李主任一行人表示了歡迎。

李懷德也在與對方握手的時候,對遼東的接待和招待表示了感謝,雙方的寒暄很是熱情和真切。

按照接待流程,紅星廠所有人領取了房間鑰匙,有服務人員引導上樓存放行李,短暫休整。

於涵副主任也是在與李懷德和李學武做了短暫的溝通和交流後,送了他們上樓,便同胡可離開了。

紅星廠的調研團隊有差不多二十個人,除了李懷德和李學武是單間,其他人都是雙人間。

不是遼東小氣,也不是這處招待賓館裡單人間太少,而是工作需要,工作要求,和招待潛規則。

組織和業務工作,出差辦公,無論晝夜,一律算正常的工作時間,必須遵守統一的作息管理。

雙人間既為辦公人員提供了合作和辦公的需要,也提供了互相監督和幫助的條件。

領導住單人間也不是為了特殊化,或者說享受什麼,而是為了更方便地找人談話,談工作。

出門在外,再好的住宿條件能好到哪裡去,還能跟家裡比?

尤其是這個年代,出差住宿隻要不是風餐露宿就已經很好了,沒有人會挑剔和要求住宿條件。

不過公平的說,遼東招待賓館的條件是真的很好,能看出曆史的韻味,就像國際飯店一樣。

李學武回到房間後,由著彭曉力幫忙,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去衛生間裡洗了個澡。

昨天晚上到現在,早晨隻在火車上簡單地洗漱了一下,長途旅行所帶來的疲憊和勞頓是需要放鬆和清洗的。

熱水不僅僅能促進血液循環,帶走一身的疲憊,還能洗滌身上的汗味兒和旅行味,不至於讓即將開始的會談工作失了禮貌。

八點半到達招待賓館,紅星廠一行人休整了一個小時的時間。

李學武提前十分鐘下樓,在樓下遇到了前來迎接的於涵副主任。

兩人已經由胡可副主任做了介紹,彼此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剛剛離開的這一會兒,胡可也同負責接待的於涵做了簡要的溝通和信息確認。

對於李學武,胡可早就把他的信息呈遞給了領導。

而於涵,他則是在交流過程中做了提醒和特彆標注。

雖然隻是紅星廠的管委辦副主任,但李學武也是廠保衛組的實際負責人,兼職的一把手就在鋼城,任紅星鋼城煉鋼廠的管委會主任。

另外一層身份便是衛戍區,衛三團的第一副政委,也是副團長。

這位李副主任年輕,背景深厚且複雜,任職關係複雜多麵,在廠裡負責的工作更為複雜且重要。

據胡可強調的內容顯示,李學武負責了紅星廠所有業務工作的協調和管理,包括聯合工業和三產。

現在鋼城正在建設的聯合工業和三產工業,以及新投建的冶金工業,位於營城的造船廠,都是其一手推動並開始發展建設的。

這位李副主任在對外貿易和聯合貿易上具有較高的影響,是紅星廠繼李懷德之下管理權限最為全麵的乾部,甚至是在具體項目和業務上,比李懷德負責的還要全麵。

胡可給出的猜測,這一次的會麵,大方向上可能是李懷德李主任做主談話,但具體業務上,應該是要同這位李學武李副主

任談。

於涵怎麼敢不重視李學武,又怎麼敢壞了主管工業的陸副主任的事,所以同李學武的交流很是融洽。

這真是讓隨同接待的乾部們跌碎了眼鏡,怎麼看這位李副主任怎麼覺得妖孽。

如果年輕沒有能力,是濫竽充數也就算了,站在那同於涵副主任談笑風生,氣度上一點不落下風。

真要論起氣度來比較,於涵副主任都已經五十歲了,站在二十出頭,一米八幾,身姿挺括,器宇軒昂的李學武麵前還真是不夠看得。

兩人就京城和奉城之間的曆史沿革和風土人情,以及現在的變化和區彆說了幾句各自的感受。

這不算是工作,隻能說是雙方的試探和認知,方便接下來的談話和溝通,也算是給對方亮亮相。

隻李學武的麵相,其實就已經震撼了在場的一些接待乾部。

於涵倒是很會談話,也會接待的一個人,並沒有拐彎抹角,直接問了李學武臉上的傷疤。

為什麼他敢直接問?

原因很簡單,在學生時代有傷疤沒關係,教育不會歧視任何人。

但在工作分配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傷疤的原因會被層層審核,一定程度上是會影響前途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