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上船不思岸上人,下船不提船上事(1 / 2)

“所有的設備都已經到港,與工程進度近乎吻合。”

營城造船廠副總工程師趙宏圖戴著藤編頭盔站在船塢工程鋼結構棧橋上,對著來調研的紅星廠管委辦副主任李學武一行做著新標-貨船-2號工程的介紹。

鋼結構棧橋下麵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海風很大,太陽很毒。

但據現場工程監理和管理負責人介紹,目前自然環境並未對工程進度造成任何阻礙。

“我們會在9月份之前完成2號船塢的基建部分,”他指著遠處另一個施工現場介紹道:“這一批施工隊會與隔壁輪換。”

“3號船塢與2號船塢的施工工期僅差了一個月!”

海風很大,吹得棧橋上的人都有些站立不穩,趙宏圖在極力更大聲地講解。

李學武聽的很認真,他身後的調研團隊雖然沒有辦法做記錄,但會儘量在報告中還原現場的施工情況。

“幾月份封凍?”

就在趙宏圖的介紹告一段落時,李學武問出了最為關心的問題。

“是否跟氣象部門做了溝通和了解,有沒有備用方案和預案?”

“按照往年的凍結情況,十一月底會徹底封凍。”

趙宏圖大聲解釋道:“但並不會影響我們的後期工程。”

他用手指指向了已經完成的基建部分,強調道:“我們會把受氣候、氣溫影響的工程部分前置。”

“把其他不受條件影響的工程後置,充分保障工期的合理利用。”

“預案——”

他在解釋了工期與氣溫的部分後頓了頓,又繼續介紹道:“我們已經做了五套應急預案。”

伸出一個巴掌對著李學武比劃了一下,強調道:“對應常規和特殊狀況,我們有充足的準備,保證工期。”

“那邊是氣象部門的觀測站——”

趙宏圖的嗓音明顯有些嘶啞,但還在努力介紹道:“我們與氣象部門有著較為緊密的合作。”

說到這裡的時候,他又把目光看向了站在李學武身後的徐斯年。

徐斯年則湊到李學武的耳邊解釋道:“營城工業葛主任特彆協調的,聯係了工作組,昨天我跟你說過的那個合作。”

李學武了然地點點,給趙宏圖比劃了個手勢,示意他繼續。

“新標建七個船塢,我們有信心在封凍前完成其中五個基建工程。”

趙宏圖繼續介紹道:“其中就包括咱們腳下的擁有萬噸級貨船製造能力的2號工程……”

——

營城船舶的招待所很新,在紅星廠收購前就已經完成了工程建設。

被紅星廠收購以後,由於有了大量的資金支持,船廠內各工程飛快推進。

其中當然就包括招待所。

李學武是下樓後,通過服務員的介紹才知道這裡有豐富的早餐提供。

還得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早餐就吃海鮮是不是很棒?

對內地人來說這樣的早餐當然很豐富,但對於沿海居民來說,隻是一種無奈。

不是內陸食物吃不起,而是海鮮更有性價比。

一個饅頭一碗粥,一條海魚一盤菜,海魚有點鹹,涼菜有點淡。

對於不挑食的李學武來說還算不錯,樊華倒是笑著調侃了幾句。

她倒不是抱怨,隻是聊了聊內陸與沿海飲食文化上的差距。

這種差距在後世因為物流和經濟的發展,已經變得相對薄弱了許多。

你在內陸邊遠縣城也能吃到石斑,在沙漠城市也能吃到大蝦。

但是在這個出門需要介紹信,火車不比汽車快,汽車隻比牛車快的年代,飲食習慣和矛盾還是比較明顯和突出的。

樊華就說起她爸來了,有一次去蒙內出差,結果看見做飯的婦女手抓牛糞燒火,然後又回去烙餅,徹底吃不下飯了。

李學武逗她說草原上的牛羊吃的都是乾淨的草。

樊華卻是笑了,強調說牛羊吃再乾淨的草,拉出來的也是糞。

到營城以後的第一頓早餐便在這種有味道的談話中結束了。

八點鐘吃完早餐,調研隊伍在小會議室集合,開了個工作會。

李學武也沒有按部就班地排座位,很隨意地站在會議桌旁,給眾人強調了今天調研工作的紀律和程序。

昨晚到港時,受徐斯年迎接和邀請時說的那些自然不全是玩笑話。

但今天在會議上強調的絕對是真要求,李學武對工作從來不打折扣,也不允許隨行人員跟他打馬虎眼。

一眾人從會議室出來,便與造船廠的主要負責人碰了個麵。

隨後,兩台中巴車載著調研團隊和造船廠的技術、管理團隊往施工現場來了。

李學武在昨天的飯桌上並沒有瞞著造船廠乾部們的試探,很直白地講了今天要看什麼。

一般來說,下來調研的領導不會為難人,會講清楚他要看什麼,需要接待單位展現什麼。

你不能說這些東西是弄虛作假,提前準備,因為有些工作是做不了假的。

提前告知和通知,反而有利於對方做好彙報和介紹的準備。

你就說,李學武要看幾個工程項目的施工現場,造船廠還有能力連夜組織工人挖一個新的出來?

那是不可能的,李學武要看他想看的,廠管委會領導想看的,也得照顧下麵,看一看他們想讓他看的。

這就叫工作調研。

那有人含糊了,下來以後不言聲,當天要看什麼當天說,直接去現場叫什麼?

這叫四不兩直,哈哈!

有意思的解釋是:四不就是四個啥也不知道,兩直就是一問兩眼直勾勾。

當然了,徐斯年還是很靠譜的,李學武也不是來找事的。

有管理層和技術層,以及在現場的吉利星船舶公司技術、聖塔雅集團的技術和工程負責人陪同,李學武把新建工程轉了一個遍。

聽取了相關負責人的介紹和彙報,也對工程的工期、質量、安全、監管等問題進行了調研考察。

從碼頭上下來,調研團隊一行人又參觀了吉利星船舶公司的遊艇項目,看了已經完成三個批次交付的漁船項目。

——

從車間裡出來,已經是上午十一點半,整整卡在了飯點上。

李學武點了點手表,對著徐斯年笑問道:“怎麼樣,徐主任,請我們去大食堂吃個午飯吧?”

“可彆說我老徐小氣啊——”

徐斯年倒是沒有在意李學武話裡的意思,笑著對眾人說道:“這是咱們李副主任特彆強調的。”

“昨晚我都安排好了,中午咱們嘗嘗營城本地的特色,可惜了。”

他故意歎了口氣,道:“李副主任告訴我彆準備,他都沒有個準備。”

“哈哈哈——”

眾人當然聽出兩位領導話裡話外的意思了,這會兒隻是跟著笑。

“所以,既然領導關心造船廠和工程隊的夥食標準,那我得替奮鬥在一線工作崗位上的同誌們領這個情。”

徐斯年笑著抬手示意了大食堂的方向說道:“那咱們就嘗嘗我們食堂大師傅的手藝。”

“聽見了吧?”

李學武在太陽下邊走邊對著身邊的眾人玩笑道:“這就是廠辦主任的水平。”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哈哈哈——”

結束了上午的實地調研工作,看得出李學武是比較滿意的。

無論是調研團隊,還是造船廠和工程隊的管理,心情都很好。

領導滿意,就說明他們工作有成績,乾的好,乾的漂亮。

對於李學武的提議,壓力最大的可能隻有主管後勤工作的副主任了。

其他人倒是沒什麼壓力,關心職工夥食標準,基本上下來調研的領導都會問。

當然了,像李學武這樣直接看,直接吃的也有不少。

但從六二年以後,城市工廠效益逐漸提升以後,尤其是大學習活動開展以後,小食堂明顯增多。

一般來調研或者考察的團隊,都會品嘗一下當地的美食和特色。

迎檢或者接待單位都會主動提供這方麵的服務。

當然了,也得是有條件的才能吃,你去鉛筆廠檢查就彆想著這一口了。

造船廠在營城,迎接京城來的調研團隊,自然是招待海鮮了。

好吃不貴,經濟實惠。

但就是這份實惠,李學武也沒像窮怕了,餓瘋了似的那些乾部,逮著了跟豬似的。

多吃一口不長肉,少吃一口不虧心。

到下麵來了,他是要看看普通職工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也要讓職工們看看他,知道他來了。

隻有讓職工深切感受到調研和檢查團隊的工作態度和調研目的,他們才敢說敢問。

在以後的工作中,遇到各種問題才能勇於提出質疑和擁有否定的信心。

真把調研當旅遊,工人不知道你來了,更不知道你走了,你來乾啥了?

你冷不丁地去問他們,對你的工作怎麼看,他們能怎麼說?

在電視裡看,看你落馬。

——

“十二點準時開飯,就餐時間一個半小時。”

主管後勤工作的副主任跟在李學武的身後,查看著食堂的情況。

“我們有一個大食堂,四個機動炊事班,主要是工作特殊。”

“不用特彆強調,我能理解大家的辛苦。”

李學武見他有些刻意,微微一笑,講道:“船舶工業的一些崗位和工種與煉鋼和軋鋼一樣,都是重體力活。”

“我去煉鋼廠調研,鍋爐工和冶煉工都有糖水和鹽水補充體力,是這樣吧?”

“這……”

副主任一下子就頓住了,造船廠食堂的夥食標準還行,但要說糖水和鹽水……

這年月白糖可是金貴玩意,就算是鹽水,那也不是鹹鹽摻水那麼簡單的。

鹽水其實就是生理鹽水,打點滴用的那種。

隻有工業生產的生理鹽水才能最大效果地補充工人的體力和汗水流失。

李學武沒有問造船廠有沒有這樣的福利待遇。

但是他講了煉鋼廠,講了軋鋼廠,意思就很明顯了。

當然了,你沒有他也不會說什麼的,可他心裡怎麼想你就不知道了。

“這個我們還真是沒想到!”

徐斯年接過了話頭,看著李學武認真地說道:“你這麼一說我想了想,確實需要。”

“是,高強度的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有班子成員附和道:“大太陽曬著,體內鹽分和糖分流失還是嚴重的。”

主管後勤的副主任瞥了對方一眼,心道是用特麼你給我科普啊!

現在領導說了你特麼知道了,早你乾啥去了!

他這麼想,當然不能說出來,隻跟著點頭附和,言說下來研究部署。

“安全防護應該是全方位的,”李學武手指在洗菜盆子上點了點,貌似沒在意地說道:“不僅僅要防,還要護。”

“我這次來就發現,帶安全帽的工人多了,光著腦瓜的工人少了。”

他看向眾人微笑著說道:“紮安全吊繩的人多了,光著腳走路的人少了。”

剛剛李學武說徐斯年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這會兒造船廠的一眾乾部隻覺得他才會更高級的嘲諷和批評。

你聽聽,好像是在誇造船廠的安全工作乾得好,又好像不是。

是不是,大家心裡都有個數。

剛剛李學武手裡點著的洗菜盆上汙濁一片,從盆裡淘出來的青菜就在鍋裡。

“真香啊——”

李學武微笑著聞了聞,對不知所措的廚子笑了笑,問道:“您乾這行多少年了?”

食堂主任臉白了,主管後勤的副主任臉綠了,徐斯年的臉黑了。

“我……我……”

廚子磕磕巴巴地看了幾個領導,支吾了半天也沒回答上來。

李學武倒是沒為難他,而是對著眾人說道:“既然徐主任說了,那咱們就嘗嘗大師傅的手藝。”

他點了點鍋裡的炒菜說道:“等會兒我要吃這個,看著就香。”

這麼說著,他還回頭看了看徐斯年等人問道:“你們經常吃吧?”

問完也不等他們回答,帶頭往外麵走去,繼續看其他衛生情況了。

這年月,李學武絕對不會乾吹毛求疵的事,更不會戴一雙白手套來畫蛇添足。

他就是想最低保障職工能吃到一口放心菜,乾淨菜。

如果他來了都要吃這種菜,那特麼平日裡工人吃什麼?

從車間帶回來的笑聲就在這檢查中逐漸消失不見,人人都換上了一張嚴肅的臉。

食堂主任臉上已經開始冒油了,他有點胖,不算肥,二百多斤的樣子。

幸好他不是頭豬,否則主管後勤的副主任刀子一樣的目光就給宰了吃肉。

——

“哦,對了——”

十二點鐘一過,帶頭排隊打飯的李學武突然回頭看向徐斯年問道:“廠裡支援的衛生隊工作狀況怎麼樣?”

“非常好——”

徐斯年臉色是有些差的,倒不是衝著李學武,這可不是麵子問題。

真要吃飯出了事,食堂裡那幾頭豬被職工打死,他都不覺得冤枉。

調研團隊要來的消息三天前就知道了,昨晚上喝的酒,今早開的會。

迎檢準備就是特麼這麼準備的?

李學武明明都提前說過了,要來食堂看看,還特麼搞這一套,給誰上眼藥?

他看也沒看後勤副主任,整理了情緒對李學武說道:“造船廠的工作沒做好,是我的責任。”

“我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提高,需要總廠的支持和指導。”

不用李學武再往下說了,他哪裡還不懂這個時候需要他表態了。

李學武不是在挑食堂的刺,而是在挑造船廠管理班子的刺。

找了這麼多問題,突然問起了總廠支援的衛生隊,這是什麼意思,還用問嗎?

營城船舶在建設之初是有衛生所和廠醫院的,但條件和環境很一般。

是紅星廠收購以後,按照紅星廠的醫療和福利保障條件重新建設和打造的。

但隨著造船廠的規模擴大,工程隊的人數暴增,這裡的衛生服務標準就有所下降。

所以,紅星廠特彆組建了醫療服務隊,支援營城造船廠,指導和幫助他們完善醫療衛生體係。

這樣的醫療隊從去年到今年,一共組建了四個批次。

醫務和護理人員主要來源於紅星廠醫院擴招以後的醫療隊伍。

雖然叫醫療隊,但人數並不少,多的有一兩百人,少的也有幾十人。

營城、鋼城、津門、奉城都有,既是支援和指導,也是鍛煉和交流。

你要說一個醫生的醫術好壞,這不好評價,但你要說一個地區的醫術好壞,那還是可以確定的。

東北的骨科、湘南的口腔科、川省的肛腸科、津門的不孕不育等等。

醫生的醫術不是天生的,隻能說該地區的發病率高,對應的醫術普遍就更好。

紅星廠醫院的骨科就很好,截肢手術在係統內也是拿的出手的。

如果沒有這兩年的瘋狂補充,廠醫院醫生和護士的人數暴增,綜合實力增強,那也就隻有骨科能拿的出手了。

當然了,李學武既然問到了,徐斯年就得回答和介紹。

講了一下衛生醫療服務隊的工作情況,也主動做出了服從組織領導的表態。

分散開排隊的一眾領導在工人們好奇的目光中走到了領餐窗口。

李學武自然找不到他看著下鍋的那盆菜,不過他也沒有計較。

鋁製飯盒兩份菜,兩個大饅頭,食堂的飯碗盛了一碗蔬菜湯。

說是蔬菜湯,實際上跟你在飯店裡點的蔬菜湯是兩碼事。

這裡的蔬菜湯真是清水煮蔬菜熬出來的湯,一點油水都沒有。

但有鹽,還很重,這倒是起了鹽水補充和保護的作用。

也不知道是他提了,食堂才做的,還是本來就有的。

李學武隻點問題,不會刨根問底。

調研就要有調研的態度,把食堂和工人的衛生搞上去了,業務工作邋遢了也不行。

這次來的主要目的還是人事變革,其次是業務檢查,最後才是這些邊邊角角。

他和徐斯年說說笑笑的,好像真沒在意這些問題似的。

但下一次來,他再看到這種情況可就不是這個態度了。

不用他說,徐斯年也知道該怎麼辦。

人事變革工作推進緩慢他知道下麵有顧慮,可衛生問題要是抓不好,那就是心壞了。

當然了,徐斯年黑臉是做給下麵看的,內心有生氣,可也沒那麼嚴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