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紅山危機(2 / 2)

不過孟清婉這段時間其實也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順利,雖說思思傳媒按照無憂傳媒的模版走的很順利,但是公司卻在這個時候遭遇了大危機。

首先是在三天前。

紅山集團旗下濱海紅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因為一筆債務,被本地一家銀行申請凍結1.23億資產,所謂凍結資產,也就是非訴前財產保全。

這件事情看起來好像很正常。

但是事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在濱海紅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被凍結資產之後,仿佛打響了一個信號一樣,次日,紅山集團因為一筆3億的信貸被濱海市高新區人民法院發出一份非訴財產保全執行令,凍結紅山集團價值88.35億元人民幣的股份,凍結時長為3年。

3億,凍結88.35億。

就算是個傻子,看到這則新聞都能嗅出這裡麵有無聲硝煙的意味了。

儘管孟清婉在第一時間,通過紅山集團的名義向外界宣布,紅山正在通過法律途徑申訴,有信心維護紅山集團正當權益。

不過於事無補。

因為普通人根本不看你有什麼原因,他們隻願意看表麵的結果,他們會問,你紅山集團如果沒有問題,創始人顧衛公怎麼會被抓。

你紅山集團沒問題,為什麼會因為債務問題被人接二連三的申請非訴前財產保全?

你紅山集團沒問題,為什麼會不還錢?

而地產公司的結構和一般公司不同,地產公司走的是囤地,再慢慢開發的路線,但是囤地需要錢,沒錢怎麼辦?隻能通過銀行和金融機構信貸的方式融資。

這五年來,伴隨著房地產樓市的調控政策越來越嚴,顧衛公很早的就選擇了停下腳步,所以紅山集團的財務狀況很好。

現金流有10個億。

但是伴隨著這兩次突如其來的被執行凍結資產,很多原本沒有到期限的信貸,也都開始利用合同的條款開始向紅山集團擠兌信貸了。

講個簡單的例子。

一般來說,銀行的實力很強,一般來說不可能倒閉。

可是突然有那麼一天,傳出一個信號,銀行要沒錢了,再不去取錢,錢就拿不回來了,大家會怎麼做?都會瘋狂的去擠兌存款。

在這種情況下,彆說普通銀行了,就算是四大行也得當場倒閉,更彆說區區一個紅山集團了。

我這段時間除了拍段子,每天都和孟清婉走的很近,所以知道這些事情,更知道的是,這兩次對紅山集團申請的財產凍結是預謀的。

濱海新成立了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

這家公司的老板是建鄴過來的,名字叫吳晉,大有來頭,在建鄴和河北都很有實力,而在紅山集團遭遇信任危機之後,吳晉找人給孟清婉傳遞過消息。

也沒藏著掖著。

他想要低價拿下國貿旁邊的那兩塊地。

那國貿旁邊的那兩塊商住兩種屬性的地皮也是目前紅山集團最優質的資產,光地皮總價值在10個億以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