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想過用直升機吊著儀器慢慢放進去,但並不算快的下放速度讓儀器往往還沒穿過外殼就已經被破壞至失效了。
最後的解決辦法非常原始而有效。
某支考察隊在灰霧外修築了一條長長的坡道,將實驗儀器置於特製的板車上,板車後麵用鋼纜連接以便回收。再然後,就是讓板車從坡頂一路衝進灰霧中。
麵對會讓電子儀器失效的敵人,人類重拾起了重力和摩擦力。
實驗很成功,板車順著坡道借助慣性以極快的速度一頭紮進灰霧當中。五分鐘後,人們通過鋼纜絞盤將板車拉了回來。
回收的采集儀器和板車已經不成樣子,受到了相當程度的高溫破壞,且沾滿了劇毒的液態氰化氫。
處理完儀器上的毒物後,研究員發現儀器因為太過嚴重的破壞已經無法提取出任**息了。
但也並非毫無收獲。
這次實驗的地方在沿海的射陽市。該市處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氣候的過渡區域,擁有麵積高達700萬畝的天然濕地,曆史最高氣溫也隻有36度。
采集儀器上覆蓋了材料研究院特製的橡膠,能耐零下100度的低溫和400度的極高溫。而儀器本身也是從航天部門調來,由可以在外太空極端環境下正常工作的特種材料製成。
後來經過分析,至少需要2000度的高溫才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