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高深莫測的笑容,令馬平安不得不重新回憶一下,端午到底都做了一些什麼。
就在他上車發報的時候,端午似乎又派出去了十幾個人。
這十幾個人去做什麼馬平安並不知道。而且在行軍的路上,有幾處是打伏擊的有利地形,端午卻連停都沒停,反而,這個並不太適合打伏擊的地方,端午卻帶著人埋伏了下來。
這個距離相距山道至少有五十多米,麵前是一片開闊地,山的後麵則是一片林子。
林子不是很密,雖然撤退的時候能夠起到一定的掩護作用,但是似乎作用不是很大。
馬平安真的不知道,端午為什麼要選擇這麼一塊地方。因為作為伏擊地點而言,它的確很雞肋。既不是一個最好的伏擊地點,也不是最差的伏擊地點,而且為了這次伏擊,端午又將一個連分成了三份,否則就這麼一個小小的山頭,他們根本無法藏身。
然而,端午的一個連到底有多少人?
三百多人,這在一般的部隊與其說是一個營都綽綽有餘了,但在端午這裡,這卻隻是一個連的編製而已。
所以端午理論上的一個團,其兵力至少已經達到一個旅了。
也就是說,如果小鬼子按照一個團的建製與端午打仗,那一定會死的很慘。
當然了,如此隱藏自己的兵力並非端午的專長,小鬼子也經常用這種方法迷惑他們的敵人。
以他們的大隊建製來說,常理會有一千人左右。但實際上,鬼子的一個大隊有多種編製,包括中隊也是一樣。
一個大隊,有兩個中隊,三個中隊,甚至有五個中隊的。而且中隊的人數也是不同的。
小鬼子的一個中隊,最少的時候是有四十人左右,而最多的時候卻有近百人。
所以哪怕你竊聽到了某某日軍大隊進犯我防區,你派出兩個團去打,結果到了戰場才發現,敵人的這個大隊有一個聯隊的人那麼多,這場仗怎麼打?
所以打仗不能按照常理去打,敵人說我出動一個大隊,就是一千人或者是九百人你就信,那你死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
打仗那不是在做遊戲,那是真要死人的。一子落錯,滿盤皆輸。
而端午呢,他的獨立團,迷惑性也非常強,端午說讓老鼾留下一個連,其實這個連都快趕上一個營了,有三百多人。
雖然沒有李雲龍一個團一萬多人那麼誇張,但是小鬼子想要從端午的建製上看出端午的真實兵力,那恐怕也是癡人說夢。
但此時的馬平安雖然明明知道端午的實際兵力,卻依舊看不透端午為什麼會選擇在這麼一個雞肋的地方打伏擊,一旦敵人反撲,可以說後果不堪設想。
他一直盯著端午想要知道一個結果,因為這對於八路軍很重要。如果能學習,效仿一下端午的戰術,他覺得,這將大大的減少八路軍的傷亡,以及殲滅鬼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