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那個屯子真挺好,地多又有地勁,不旱不澇,種啥都得,方圓幾十裡找不出那麼好的屯子。”馬大車跟李先生炫耀。
“那就好,是塊風水寶地。屯子裡能有多少孩子來上學呀?”
“少說也得有五、六十個,李先生,足夠你教的。”
在這方麵,海子心裡有數。他見李先生問起能有多少孩子可以到學校上學,於是就搶先回答,目的是不讓李先生失望,畢竟人家是大老遠來教書的。
“得改口叫李老師了,咱們屯子也叫學校,不能叫學堂了,都民國了。回去看看能有多少人上學,實在不行讓海子也幫著去教書。
海子可是學了八、九年哪,比我可有學問,還練過武,教書肯定不會差。隻要李先生幫著帶一帶,海子肯定也會是個好老師。”
雲二爺向李先生推薦起海子,雖然他並不是真的要去這樣做,但也看得出來雲二爺對海子還是挺器重的,不過這樣廉價的幫手雲二爺是不想拋棄的。
“看得出來。英雄出少年嘛。你讀過《道德經》嗎?背誦一段看看。”
李先生看起來真的很實在,對老子的《道德經》也許情有獨鐘,沒說上幾句話就讓海子去背誦,到底是教書人。
“當老師我還不行,太小,沒人聽我的。不過《道德經》我差不多能背下來,不會的地方請李先生提示我。”海子竟然來了精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海子竟然在李先生和夢露的多次提示下背了出來,這讓大家都感到有些意外。那個時代,《道德經》並不是學子們的必修,海子能背出來也算不錯。
“孺子可教也!文武雙全,小小鄉村也能藏龍臥虎,可喜可賀,端龍崗真是人傑地靈呀!”
李先生在誇獎海子的同時,也不忘誇一誇他將要去謀生的村莊。
一行人就在說笑中消磨著時光。晌午時,這些人在來時路過的韓家大車店簡單的打打間,就急匆匆的趕路了。當太陽落山後,一行人才回到端龍崗。
安頓完李先生一家後,雲二爺又儘地主之誼,為李先生一家接風洗塵,並請來了徐舅爺等鄉間名流一起做陪。宴罷,天色已經很晚,眾人各自散去。
雲二爺從春天到現在忙是忙,但事情處理得還算非常順利,這不,學校也辦起來了,而且來上學的孩子也不少。
目前各方麵事情都已經步入常態,沒有啥太操心的事了,隻要做好田間管理,就等秋天有個好收成了。
海子和夢露也都各自忙著自己該乾的事,隻是有時偷偷地聚在一起,說些隻有他們自己才能聽懂的話,在外人看來,他們的交往也很正常。
日子就這樣在悄無聲息中被打發走了,萬物也就在這悄無聲息中偷偷地發生變化。也就在這時,雲家又有好事降臨,有人來給夢露提親了。